卿彦先将考箱打开,考箱为得月楼所供,考虑得极其周全,笔、墨、砚、灯、被褥、坐垫、干粮、药丸、披风等一一俱全,还有一小壶酒。药丸可治寻常感冒之类小病,披风以防下雨天凉御寒,当然纸张是不允许带的,至于为何大考允许带酒却是大有来历。
千年前一位大才以诗传天下,后人称诗仙,也号酒仙,其称无酒不做诗,科考最后一项需做诗或词一首,此人参加会试时已大有名声,满朝喜其诗着众甚,当时皇帝也极为喜爱其诗,虽然卿彦料此公无酒未必不能作出好诗,但此公在会试最后一场未作诗,大呼酒来,动静极大,直接惊动了皇帝,皇帝认为此事极雅,特赐御酒一壶,此公最后写以一首《将进酒》,名传天下,本来事至此已传为佳话,但两百年后出了另一位大才,以词传天下,后人称词圣,此公在会试最后竟然也大呼酒来,同样惊动了当时的皇帝,当时在位的皇帝本身极崇拜前朝诗圣,此时又逢此事,当即也赐御酒一壶,此公果也不负众望,一首《水调子》同样名传天下,皇帝龙颜大悦,特下旨此后会试中最后诗词一试中允许饮酒,但只能一壶,前几场是不准的,故而虽几百年来再未出堪比先前两位大才之人,但携一壶酒入场已成惯例。此事千年来已传遍周边诸国,成千古佳话。
卿彦将笔墨置好后便静坐待大考开始,大考分九场,除最后一场为诗词外,前八场分别对先贤文章,道德礼仪,国之势论等一一考校,虽然未明确指出,但一手漂亮的字体也是必不可少的。
待得大考正式开始时已近午时,到此时所有考生方才检完入场,可见参考人数之多。由众多军士一一将装好试题的信封与作草稿的纸张发放下来,也亏得张贺将其诸多经验技巧传授,卿彦打开一看却是已成竹在胸,卿彦缓缓运功一周天将心神完全沉寂下来后便开始正式答题。
三日时间匆匆即逝,待最后一试之题被军士封好上交,众考生出得贡院,此次秋闱也就正式结束,由于考生众多,阅卷还有好几次复查以防漏过有才之人,所以到结果出来,张榜已是两月后之事了,此时士子之事已了,剩下的便是翰林院翰林们的工作了。
卿彦与黄铭等人相见时,卿彦本身内功已入先天,倒还稍有精神,而黄铭等人已满是疲态,众人也未多聊,相约次日见后便各自回得月楼休息。回到院中,卿彦吩咐侍婢送来热水,待得泡在浴桶中时,才开始回想这次大考之事,除去先贤文章外,时论是要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治理地方的文章,连上诗词,仔细想了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高中前三甲。
由于昊国面积极大,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总人口也就两万万左右,可谓地广人稀,所以可以考中秀才参加秋闱之士子虽有两千余人,但往往会有千余人高中,不过大部分都是派到地方为官,昊国至今仍有不少地方只是以村落,氏族为居,未派放官员,但秋闱只有前三甲共两百一十人会参加殿试,有更好的发展,好在昊国十分富裕,对于地方官员权力放得极宽,俸禄亦极高,只是一旦到地方为官,再想见到亲人与好友就是十年之后了,不过由于待遇很好,昊国大部分文人气节亦在,参加会试时便有去地方出仕的心里准备,所以很少有不愿到地方去之人。如卿彦义父张贺这般之所以没有外仕,除了其当年为会试一甲之人,其妻新丧,且当时皇帝早些年于元皓书院进学时可谓张贺师兄,感其与亡妻深情,故而特准其在元昊书院教书,其实也是任着学官一职。
卿彦沐浴过后忽然一阵心神不宁,不过也未放在心上,稍稍用过晚膳之后便上床休息去了,毕竟内功虽已入先天,身体不累,但三日内精神消耗极多,这是真气无法解决的问题。带着美好的远景卿彦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