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亨的最爱 > 第十章

第十章

“你说。”心安之后,他可趾高气扬了。

“我们结婚之后,你每天晚上……嗯呃……都会这样威而刚吗?”

难道她怀疑他的能力?东方骥玩笑­性­地睨了她一眼,稍稍平息一阵子的欲望又起。

“放心,我会让你很幸福的。”笃定的心情教他眉开眼笑,喜形于­色­的表情,藏都藏不祝

他暧昧的话语引得她更臊了。“不,欸,我的意思是说……你一定要这样旦旦而伐之吗?”

他微笑,英俊得像个魔鬼。

“没辫法,为你积存了六年的能量,忍不住就爆发开来。”说著,手又不安分的往楚楚身子欺了上去。

“不行。”她拍开他的毛手。

“为何不行?”他脸上有受伤的表情。

楚楚兴致来了,开始引经据典,“关于房事嘛,书上交代说:血气方刚,切忌连连。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后,要如数钱。四十出头,教堂会面。五十以后,如进佛堂。六十在望,像付房钱。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七十左右,卸甲归田。”她扳起指头说得好不快活。

东方骥早已是听得瞠目结舌,愣住了。

“像你现在三十好几,若不像数钱般谨慎节制,小心提早卸甲归田,从此不举,那我后半辈子的幸福要靠谁啊?”她好心提醒他。“所以嘛,咱们还是省著点用好。”

他闻言又呛又咳,好半天才自牙缝中挤出一句,“多谢你的细心。”

“不客气。”她大方的为他顺顺背。真高兴和一个聪明的男人沟通,他一听就懂。

楚楚以为他听进自己的忠告,正想今晚可以安心睡大头觉了,于是拉起纠结的丝被,才刚覆上,就感觉东方骥的身体又敏捷无声地贴了过来,大手捞起了丝被往旁边一扔。

“你……”

“你想说什么?”他好心体贴的问道,手指犹不怀好意的沿著她­祼­露的肌肤,饥渴、爱抚的绕著圈圈。

什么?她要说的话早给远远抛在脑梅外,此刻所有的心神,全被那双在她身上兜转、探索的手勾了去。

“你刚刚是好心的提醒我到了这把年纪是该省著点­精­力Zuo爱做的事,以免晚节不保,是吧?”

她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

见她被热情薰染红润的双颊,迷蒙的眼神,他笑得益发邪气,就像个英俊的魔鬼。

“你还说我这把年纪要像数钱是吧?”他的微笑灿烂,脸上写著勾引。

楚楚又是无意识的点头,她所有的感官都专注在他那双足以捻起烈火的手土。

“正巧我的钱数都数不完,咱们更要加把劲一起努力的数……”他缓缓压住她纤细的身子,开放了诱惑的节奏。

“哦!我的天……”

嬉闹的笑意渐渐消去,热情复升,交织著申吟,然后转成喘息……

一阵风刮进室内,带来一丝清新的凉意和宜人的暗香,拂动满室浓浓的春意。

窗外,远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一道曙光,预告一个自黑暗中重新诞生的黎明。

【全书完】

后记

客途英伦凯晞

因为念书地缘的缘故,去年暑假放假回台湾前,我有机会到伦敦待一阵子。

初到伦敦的游客,总会被建议非看不可的东西,如果想偷懒,你可以选择参加有导游的观光团,让无顶双层巴士带著你游览伦敦市。沿途,你会听见尽职的导游叨叨絮絮的解释泰晤士河畔气势恢弘、壮丽庄严,象微首都地标的国会大厦,象征旧时代传统建筑的大笨钟,牵动著整个英国皇家历史的伦敦塔,与白宫齐名的女王居宅白金汉宫,以及黛妃与查两斯王子举行世纪婚礼的圣保罗教堂。

或许你是血拚高手,那么欢迎来到伦敦。伦敦无疑是全世界知名的购物城市之一,从武士桥的两大H百货公司,信步走向庞德街,GUCCI、DKNY、Cartier、Aspreys、Hemes……绝对够你眼花撩乱,丽晶街上的Liberty、AustinReed的毛衣、丝巾会让你爱不释手。掂掂口袋,还有余力,你可以逛逛牛津街,找寻一双行走伦敦的鞋,试穿几件价格合理、品质不错的衣服,挑几张CD,或者,就只是看看。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些惠而不费或是新奇的东西,你真该到Camden这个露天街市走走。在这里,你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看人也被人看。你在人群摩肩擦踵中邂逅又分离,你目不暇给的一个摊子接著一个摊子寻找,古玩、服饰、二手雷­射­唱盘、刚烘焙出炉的食物引诱著你,在这项小玩意和那份礼物间拿不定主意,在摊贩间的价钱和心中的底数之间摇摆盘算,但最终,如同人生的其他抉择,你必须要下定主意,停下或走开。

入夜的伦敦比起白天,更加波涛汹涌。美食加醇酒,佐以音乐,是伦敦夜生活的基调。

如果厌倦了像PlanetHollywood或是HardRockCafe这类放诸四海皆准的国际连锁餐厅,你也可以选一家个­性­鲜明的现代欧洲餐馆品尝一下道地的欧洲菜,如果考虑到高消费,soho区的印度、泰氏、韩国、马来西亚的餐馆林立,各有特­色­,或者你喜欢入境随俗,要不就到高云花园或是英皇道上的酒吧点一杯酒做为一晚的序曲。伦敦的夜晚,属于寻找克丽丝汀的魅影,属于艾略特笔下的摇滚猫,属于凭吊著昔日恋情的西贡小姐,还属于雨果笔下的塞万尚。

然而脱离了游客的新鲜感后,我想要的更多。

这样的旅行方式终究不是我所愿。我喜欢城市,希望看见的是一个城市内在生命的跳动,而不单是一味寻乐的平面。我喜欢旅行,却不喜欢别人所谓的“非看不可”的东西。然而因为高效率、高科技和大量复制的结果,大部分的旅行都成了走马看花。一般斯谓的观光不过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拍照、回家忘掉”的情形,总被逼著不回头的拚命往前赶,深恐遗落了“非看不可”的东西。然后看是看了,不过都是别人看到的东西,自己反而什么也没见著。

一路奔驰疾­射­的旅程中,总有些时刻会静下心,细问自己,这真是自己要的东西吗?这样的旅行究竟是为了什么?找不著答案,我于是又只身在伦敦留下好一阵子。这一回,时间的延展让我摆脱了旅行者的匆促和紧张,可以有机会静下心,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步调,从容的品味著这城市的人物风景、情事脉动。

一个人走,风景不同,变的是心情。对我而言,这回才是玩真的。

于是,我在泰晤士河畔漫无目的的徘徊,遇见了另一个年轻的、流浪的灵魂,曾经,他跳望著清风,对辽阔的世界一无所知,遥想著远方的陌生国度,孤独著、憧憬著,并且带著无限的预感,在轻轻掠过耳边的微风引领下,他的心开始飞向天空的彼端,百转千折后,他来到这里,我们相遇,再分离。

我在西敏寺重新遇见了牛顿、达尔文、韩德尔和其他不知名的灵魂,闭上眼睛想著这些人是如何打开我人生的某一扇门,给我一片新的视野。

想起法国诗人波特来的作品:对每个人而言,在每一个时刻,都有两种并存的力量,一是走向上帝,另一则是走向撒旦。向上帝呼喊的是灵­性­向上攀升的欲望,投向撒旦的­肉­欲则是堕落的快感。

这一个个凿刻的名字,是一次次灵­性­与欲望的战争,善与恶纠结的历史,在人欲横流、物欲氾滥的世纪末后现代,西敏寺像是永恒的见证。在夕阳西下,撞击钟响一声声,随风飒飒一路飘送,扣击成古今。

倚在伦敦桥的石墩边,望著泰晤士河的夕阳,心里哼著「伦敦铁桥垮下来”这人人耳熟能详的儿歌。火光映天,那一抹映入眼帘的红,烧的是一六六六年的伦敦,笼罩在绮艳诡丽火舞里的一场倾城传奇。西元一二○九年,横跨泰晤士河,号称世界奇迹的伦敦桥兴建完成,这座象微著伦敦标的、大英帝国的骄傲的桥梁。扬言不朽的伦敦桥,在一六六六年的一个燥热郁闷的日子里,一个从面包店的锅炉里窜出的火星延烧了整座大桥波及整个伦敦,一如古巴比伦的巴别塔,象征著财富、权力、力量的欲望之城,堕落的一千零一夜后,大火狂肆,漫天烟火中,塔倾毁了,国湮减了。

但伦敦毕竟再生了,它不像巴比伦城走向历史接受永恒的凭吊,终究活了下来,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可观。西元一八二三年,英国终于下定决心摧毁在大火后苟延残喘、摇摇欲坠的伦敦桥,并且建立了现今我眼见的这座大桥。

一个人走,总有几个刹那之间备感苍茫与孤立。彷徨走在错综复杂的地铁中,费力的解读著地图与路线,几次的迷失错入不知名的­阴­沉暗巷,在十字街头寻不著往东或北的指标,易伤、脆弱、惶然,像初临异国的心情,所见所遇都是陌生的灵魂。总在山穷水尽最煎熬时,获得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探询的目光,我终于了解某个作家所说:在陌生的城市独自旅行,我学会信赖陌生人。

当时不明白,因为陌生人的一点善意,支持自己一路走下去。后来,读到了史蒂文生的话,我把它抄下做为这段旅程的印证。……人类仁爱的历史,使得这个世界变得令人比较容易忍受。如果没有一些仁慈的话语、仁慈的注视、仁慈的书信……那么生命的本身也不过是个无聊的笑话。

阳光和心情正好的时候来海德公园是一种享受,找一块深蓝的苍穹或茵录的碧潭旁躺下,什么也不做,就只是贴著这土地,静静聆听这城市的心跳,感觉风在耳际轻轻拂过,将一阵阵无可辨别的花香送入鼻端,感觉阳光穿过枝叶而下,暖暖的熨贴著皮肤,疏通著四肢百海

躺得懒了就起身走走,沿著指标从容优闲的自由穿梭在花园各个角落,地方太大,说不出哪个转角处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著,或许是大片丛生的绿林、浑然天成的湖泊,时间对的时侯,还可以在东北角的演讲角落听听各种无奇不有、大发厥词的演说。

在这里,时间成了一种虚无的名词。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午后草地上一场长长的散步;时间是偶尔从咖啡座飘来和著浓酝香味,似有若无的音乐声;时间是偶尔雨飘下来一阵沾衣欲湿的雨滴,却又如同来时一般迅速的在阳光下蒸发无踪;时间是引领我在灯火辉煌里安然入眠的灯影投­射­,殷殷企盼著,一个甜美的梦。

终于还是来了。

即使在来前早已赞完了一系列的大英导览丛书,当真正站立在博物馆前时,还是不由自主的被眼前所呈现的气势震得狞不及防,跟枪倒退。

文明的缩影尽在其中。身历其境,不由自主被人潮推著,就像被历史的洪流推著,看著雅典帕特浓神殿的石雕,古地中海文明,栽进去就出不来了。

九十多间的展览室,七百多万件的收藏品,一场感官极致的飨宴。

一七五三年当英国政府自Sloane的手里买下他毕生收藏,并建立了这座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后,随著英国国势日强以及殖民心态的遗布,许多的探险者和旅行家,从世界的各处寻觅了无数文明的珍宝,辗转的来到了这里。

看见中国最­精­致的东西,有时空错乱之感,一时间还以为走回到中国,道士塔这些东西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被忽略,日渐式微的文化资产,却在别人的土地上被珍贵的保存著。

在细细的看著中国文明的同时,心头沉甸甸的,思绪回到一个冬天,读著余秋雨的夜晚,一回身,像看见了远远站立著,那个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王道士。

因为千百个王道士的关系,我因此站在别人的土地上赞著自己民族的历史。

一股尴尬交杂著悲哀的复杂情绪突然涌生,一向如此,属于中国民族的成就,却在别人手上开花结果,因为自己的民族没有保存的能力。

或许有人要说,这部分的宝物取得的手段固然可议,但是博物馆保存人类文化资产的用心,却是无庸置疑。这点我承认。然而我却总是记得道士塔里,一个诗人写著:那天傍晚,当冒险家使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起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一直记得有回在英国住宿时,一位柜台人员用高傲鄙视的口气说:“台湾人?你们台湾人最喜欢贪小便宜,老是顺手牵羊偷一条毛巾、带走一块肥皂什么的!”一副睥睨的眼光。我想起大英博物馆,当时直觉地想回她:比起你们从整个中国偷走的,我们同胞拿的还算客气了。但终究忍下来。又如何?即使赢了一场意气之争,终究,整个民族的历史伤口仍旧疼痛著。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旅行,旅行是一种快乐,脱轨的快乐,一成不变的生活无味如同嚼蜡,我们被拘束的灵魂都渴望偶尔的脱轨,像教室里正襟危坐的学生被午后穿透枝叶的阳光、徐徐的凉风、碧茵的绿地所吸引而跷了课,于是觉得当天的阳光特别的耀眼、心特别活跃。

当跷课成为一种常态,自我放逐变成一种负担,开始想下一站该往哪里走时,我想,是该告别的时侯了。

下一站该是回家了吧。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