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乱世龙腾 > 第一百五十三回昭陵与福陵 (六)

第一百五十三回昭陵与福陵 (六)

左梦庚回答说:“昨夜三更时候,得到紧急探报,不敢惊动大人,现在才来禀明。该贼是从簰洲镇渡江的。我们守簰洲镇人马不多。冷不防流贼从那里渡过长江,占领了簰洲镇,一路向嘉鱼前去,一路向咸宁前去。如今咸宁和蒲圻告紧。”

左良玉骂道:“他**的,扰乱了老子的大计!”骂完之后,顿时昏了过去,左梦庚见状,感到病情不妙,连忙传唤侍医前来。看着忙碌的侍医,他在心中乱想,前途是吉是凶?却不知道自己的老子即将要见崇祯了。

“少侯爷?”

“我父帅,怎么样了?”左梦庚虽然也是将门之子,可惜的是虎父犬子,他见侍医脸­色­不好,当下也知道左良玉恐怕有些不妙了。

“侯爷由于劳累过度,恐怕撑不过今天了。”一个侍医大着胆子说道。

“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

就在左梦庚在为难的那一下,在长安得到休整的多铎,迅速率领大军南下,清兵很快地到了承天,守承天的大顺军锐气全无,不过一次交战,便彻底失去了城池。一部分人马溃逃了,一部分投降了。清兵继续挥师东进,直指德安府。白旺留在德安的有一万多人,因不是白旺原来的­精­锐部队,又因没有白旺率领,当清兵来到时,只稍事抵抗,便作鸟兽散。李自成只得率领大军退守通山九宫山下,组织兵力继续对抗清军。

“九宫山,李自成终于到了他的天命所在了。”在南京的李无庸接到诋报时深深的叹了口气。“天下,朕的对手又少了一个。”

过些时日,有人来报,李自成在九宫山查看军情时,为地主武装所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死在了小人的手上。而李自成大军,一方面为湖广总督何腾蛟所招抚,继续对抗清军,一部分有高一功与李过率领,进入江西流动做战。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炎黄九年的七月二十号了,沉默了好久的李唐王朝终于揭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七回 我要吓吓多尔衮

第一百五十七回我要吓吓多尔衮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秦九按照惯例喊了出来,其实偌大的一个帝国怎么可能没有事情呢!

“启奏陛下,秋闱将近,请陛下早做安排。”新任礼部尚书的是济世,前明的状元,而李无庸记得他曾经担任过历史上康熙的老师,有两把刷子,自从接任孔胤玉后,也确实把礼部治理的井井有条的。

秋闱,三年一度,这次秋闱是李唐王朝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虽然李无庸也是很讨厌应试教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现行最好的挖掘人才机制,尽管有些官员表面道德文章,其实都是男盗女娼,但是也确实没有办法帮李无庸选取更好、更有用的人才,而李无庸也只能在教材上下工夫,提倡新儒学。但这次科举,台湾的新儒学尚未在中原实行,也就没有办法在科举中间体现了。

“恩,济爱卿所奏倒是当务之急,本次科举是我朝开国以来,第一次选拔官吏,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才是才,德才兼备方是栋梁之才,能为我朝的兴盛作出贡献的方是有用之才,赈听说如今南京城士子云集,南京巡抚一定要注意治安,防止宵小混入,三省要制定会试试题,莫要泄露,考试就要公平、公正,为国选人,不可徇私,方是正道。亭林,你做这科的主考吧!济世为今科副主考吧!”

“臣领旨谢恩。”顾炎武大喜,这次大唐第一次科举考试。这些录取的士子也算是开国之臣,以后就算是下到了地方,只要稍微做点成绩,升迁也是很快地事情,日后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威望也可以大有增长。

“启奏陛下,探马来报。伪南明王朝宁南侯左良玉日前病逝,其位已经由其子左梦庚接任。史可法也被排挤出内阁,日前督师襄樊,抵御清军南下。不过有小道消息说左梦庚有投降多铎的意图,若湖北为清军所夺,清军就可以直抵长江沿岸,江西、河南、安徽、湖南等地都会受到威胁,不利于我军的发展。请陛下早日定夺。”说话的是兼领兵部差事的中书令宋献策。

李无庸闻言点了点头,自从李自成兵败潼关后,他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多铎地铁骑在长江以南也许并不可怕,但是在江北,多是平原,土地坚硬,适合于骑兵冲杀。而为恐怖的是,李唐王朝地大军集中在湖南、山东、河南三个地方,而都城南京也不过十几万之众,水师也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一旦清军占领湖北,就可以顺江而下。直抵南京,这样一来,李唐背部受敌,在山东与河南的主力不得不回援,李唐王朝顿时被打成历史上的南明了,湖北决不能丢失。“湖北乃四战之地,占据中原要道,关系十分重大,此地决不能落入了清军手中,传旨曹百原。火速进军湖北。罗振川调三万大军前去相助。给朕灭了南明。”

“臣领旨。”

“传旨李岩,小心防守河南。朕授他临机专断之权,可以招抚李自成残余兵马,传旨刘启与施琅,授临机专断之权,刘启为正,施琅为副,必要的时候给多尔衮一点压力。”旁边侍奉的书办赶忙把李无庸的圣旨急了下来,然后盖上玉玺,用六百里加急送了出去。

“姚启圣来了吗?”李无庸喊道。

“臣在。”姚启圣仍然穿着紫­色­的官袍。

“去,你去担任山东巡抚,朕准许你带五千兵马上任,校尉以下地你可以在帝国军事大学挑选,山东大小事务,你都可以自行决定,事后上报给朕就可以了,但是朕要一个稳定的山东,最近听说山东有个小鲁王,你自己好好斟酌一下吧!”李无庸当然相信这个在康熙年间迁界靖海的功臣对付那些窝在山上的土匪与那些企图恢复江山的遗民要容易的多。

“卢国公来了吗?”李无庸朝底下的众人望了一眼道。

“臣在。”王廷臣连忙站了出来。

“多尔衮送来的马匹要尽量快点装备军队,等秋闱结束后,朕要出征了,到时候你与振川随驾吧!记着这次恐怕不是以前那样,打不过就跑,这次恐怕是要硬碰硬了,你可要准备好了,别到时候给朕丢了面子。听说兖国公是个好料子,你要好好培养一下,朕日后要看他威风。”

“臣遵旨。”

“没事就退朝吧!”李无庸甩了甩袖子。就望后宫走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纷纷跪倒相送。

“秦九,皇后他们再忙什么呢?”李无庸对身后地秦九问道。

“听说与几位娘娘在荣贵妃那里呢!”

荣贵妃就是九公主了,在李无庸的后宫之中,虽然分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但是李无庸的后宫也不过仅仅九个人而已,分别是皇后刘玲儿,贤妃顾横波、淑妃董小宛、敬妃柳如是,惠妃陈圆圆、顺妃卞玉京、康妃寇湄、宁妃李香君、荣妃朱九等九个人,柳如是生长子赵郡王定朔,如今已有四岁,皇后刘玲儿生次子贤郡王定疆,顾横波生长公主李汀,封南海公主,今三岁,董小宛生三子松,封怡郡王,才两岁。也不知道是安定下来的缘故,李无庸的后宫也逐渐的热闹起来,后宫地那些女人们一个接着一个都传来喜讯陈圆圆、卞玉京、寇湄、李香君也都传来了喜讯。不过幸好李无庸的后宫都是共过患难的,加上李无庸的某些功能强大,后宫倒也安宁,虽然在封号上有所区别,但是在规格上都是一样。大家的关系倒也十分的和睦。

“既然这样,就不要过去了。”李无庸并不想打扰自己的女人谈心的机会,“街上热闹吗?”

秦九一听,知道李无庸想出去走走,当下为难的说道:“陛下,马上中秋就要到了,那些各地来的举子们也都来参加考试,想必街上还是热闹地,但是…”

“但是什么?你这个狗才,是不是怕御使们参你啊!”李无庸笑骂道:“其实只要你们不参政,不要象前朝那样胡作非为,御使也不会为难你们地,再说朕象前朝皇帝那样昏庸无能吗?去,你这个狗才,快去换了衣服,陪朕出去走走,整天的呆在皇宫里,人都憋出病来了,上街看看那些士子们地风范。”

“是。”秦九哪里敢反对,只得换了衣服,两人化做主仆二人,朝最热闹的秦淮河、夫子庙走去。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会媚香楼

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会媚香楼

南京八月天还是比较热的,李无庸穿着月白­色­的袍子,手上拿了个描金折扇,带着秦九优哉游哉的到处乱串。

日益强大的大唐王朝带给了南京以稳定,而江南奢靡的文风刺激了南京的繁华。南京不愧是中原南方的经济重心,南方的茶叶、珍珠,北方的马匹、貂皮,人参等物也都有来卖的,糖葫芦、臭豆腐等等小吃也到处都是。喧闹的人群中,还有不少的官员士子路过。

李无庸一边扇着折扇,一边打量着周围,仿佛就是一个世家公子第一次出门一样,可怜的秦九跟在后面不时的解释着什么。而李无庸看到一些有趣的玩意儿,也招呼秦九付帐。

主仆二人从上午逛到下午,几乎把夫子苗和朱雀街走了两三个来回,连午饭也是在路边的小摊子那里随便吃了一点。

“走,去秦淮河!”李无庸见天­色­以晚,招呼秦九道。

“公子,小的可不敢跟着去。”秦九神­色­大变,要是那些御使知道皇帝去了秦淮河,恐怕又要吵上几个月了,恐怕他秦九也要与那前明王朝的汪直、王承恩同列了吧!到那个时候就算皇帝饶了自己,那些后宫的娘娘也饶不了自己。

“怕什么,今天本公子带你去个熟悉人那里去!”李无庸倒没注意那么多,就算他注意到了,也不会在意这些的。

“公子,您这里也有熟悉人?”秦九吃了一惊。

“当然。”李无庸笑道:“别看这烟花之地。却是有巾帼英雄存在,她们虽然流落风尘,却比那些满肚子男盗女猖地家伙要好的多。就象前朝的王承恩虽然是个太监,却对崇祯皇帝忠贞不二,此人也是个人物啊!跟你说那么多­干­吗?走,我们去看看她老人家,有好几年都没见过她了。”

过了文德桥。就是媚香楼了,此时的媚香楼大概由于出了个李香君的缘故。规模越来越大了,旁边也没有几家可以相比拟的了,不过这也与李大娘的经营手段有些关系,在媚香楼见到地都并非胭脂俗粉,而出入的都是文人士子,达官贵人,按照现在方法来说。李大娘地经营方式走的是高端路线,搞的是文雅的调子,也难怪越做越大了。

近几日,南京秋闱在即,各地的士子们也都先后赶到,而到了南京不到秦淮河,就等于没到南京了,而到了秦淮河不到媚香楼。就别在别人面前提到过南京,在整个南京城,谁不知道南京城媚香楼的李大娘为人好客,只要你有点真才实学,就会把你奉若上宾。若是家境不好的,只要被李大娘遇上。肯定会周济一二,也让你好度过眼前地难关再说。如此以来,李大娘虽然­操­的是风尘的活,却为士林中人所赞赏。

不过,平常士子想要见到李大娘倒也不容易,自从钱谦益等江左三大家叛逃后,李大娘也闲居幕后,除非你是当时名士或者江南文人魁首,否则想见上一面比登天还难。

看着眼前的媚香楼,李无庸淡淡一笑。招呼秦九上去答话。秦九虽然在李无庸面前是个奴才。但是在别人面前你得尊称一声“秦公公”。

“去,告诉你家李大娘。有故人来访,让她出来迎接。”秦九大声喊道。

“秦九,莫要放肆。”李无庸见状赶忙制止道。要是再让秦九这么嚷下去,天下的人都知道李无庸来媒香楼了。

“麻烦小哥通传一声,就说六年前的故人来访?”李无庸拱了拱手,微笑道。

那龟奴见状,知道李无庸也是个人物,连忙问道:“不知公子怎么称呼,也好让小的去通报。”

“你就说李大娘可还记得顾娘娘的那副墨兰图否?”李无庸当然不能说出自己地名字,只得提到几年前在顾横波的那副墨兰图上写的那首诗。

“顾娘娘的那副墨兰图?”后院的李大娘皱着眉头朝梳妆台旁望去,赫然是顾横波的那副墨兰。

“来人是什么模样?”李大娘奇问道。

“来着二十七吧年纪,一身月白长袍,身边跟着一个四十上下地无须中年人。看样子好象是个豪门公子。”龟奴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难道是他?”李大娘心里猛的一惊。“快,快,请那位爷到墨兰楼去。”墨兰楼是就是以前的内楼了,自从李大娘把生意扩大后,就改为墨兰楼,而且同时也就成为了禁地。如今居然为了一个陌生人,把规矩给破坏了。龟奴心里不由的琢磨着这个人物到底是谁。

“草民李大娘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阁楼内,李大娘恭敬的跪在地上。

“大娘,你我旧识,就不必多礼了。况且当年香君、横波几人都是托你照顾,说起来,你可是她们的恩人了。”李无庸亲切的把李大娘给扶了起来。

“草民不敢。”李大娘恭敬的说道。

“本来朕与香君她们想早点过来看你,但一来朕国事繁忙,香君她们也都有身孕在身,今日,朕也是忙里偷闲才过来看看你。”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么,毕竟皇帝与贵妃们过来看一个风尘女子,李无庸他们倒不怕,只是难逃御使们的口诛笔罚啊!

“草民谢过陛下与娘娘地关心。”李大娘却神­色­激动。

“朕地几个儿子和公主也都快要出生了,大娘,你年纪也不小了,不如把这个媚香楼托给一个心腹掌管,你就跟朕宫里去,帮朕照顾一下小皇子可好,还可以与香君她们说说话。”李无庸见李大娘脸上也有一丝苍老,心里也略微不舍。

“这个,这个?”李大娘脸上一丝为难。

“也罢,朕就不为难你了,想进宫的时候就说一声,过些日子,让香君她们过来看看你。”李无庸叹了口气。

“对了,陛下,您听过没有,最近南京城地士子中流传着一句话?”李大娘也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见李无庸脸­色­有些不好,连忙转换了话题。果然李无庸神­色­一动,奇问道:“什么话?”

“那是说一个士子的,好象是山东人,此人不善于骑马,喜欢骑驴,别人说他‘自古只骏马进朝门,现在毛驴也想上金殿。’皇上,您说现在还有不会骑马的文人了吗?”

“你说的是傅以渐吧!他是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自幼家贫,只能骑驴,不能骑马,他倒是个人才。”李无庸对这个齐鲁大地上出现的怪物倒是有些耳闻,在历史上,他是有名的骑驴上朝的家伙,深受顺治所器重,没想到也来参加今年的秋闱,看样子,今年的秋闱倒是有些看头了。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九回 这年头,骑驴也能上金銮殿

第一百五十九回 这年头,骑驴也能上金銮殿

出了媚香楼,李无庸迫不及待的带着秦九朝皇宫方向走去,毕竟皇宫申时就要落锁,堂堂帝国的皇帝深夜叫门可是一件不大好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却是南京城最热闹的时候,秦淮河也才刚刚入巷,各路英雄也都刚刚进入气氛之中,加上近日秋闱临近,李无庸不时的在岸上听到有人做诗的声音,而大街上也有许多的士子成群结队在游玩,看样子南京城的繁华与美丽吸引了不少的文人­骚­客。

“走,秦九,我们吃点东西再回去。”李无庸折扇一收就朝路旁边的一个做馄饨的小摊走去。

“客官请慢坐。”做馄饨是一位老人,熟练的粘着­肉­馅,然后放入锅里,不一会儿就是一碗香饽饽的馄饨了。

“老伯,您做的馄饨真好吃啊!”李无庸吃了一口后,忍不住的称赞起来。

“那是,这馄饨是我祖传下来的技艺,想当年洪武皇帝也吃过,他老人家都说我们家的馄饨好吃呢!”老人言语间充满着得意。

“老人家,您应该说是伪洪武皇帝,您难道就不怕给官府人抓去吗?”一个在一旁吃馄饨的士子提醒道。

“我们是平头老百姓,哪里知道那么多啊!”老人轻轻的嘀咕道。到了最后声音几不可闻,显然他也很害怕。

“当今雄才大略,海纳百川。是少有的明君,想当初,刚进南京地时候,就祭祀洪武皇帝,并且娶了崇祯之后九公主为妃,哪里还在乎这么多。再说洪武皇帝也是我汉族以来,最英武的皇帝。若是没有他,我们这些人恐怕还在给蒙古人放马牧羊呢!哪里还有今日啊!”一个清朗而中气十足的声音回答道。

李无庸脸­色­一奇。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场上的那些老人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明朝的一些事情。在这个小摊上,一个繁华的闹市中,居然有人如此称赞洪武皇帝。倒是出人意料。当下转身朝那说话的人看去,只见他二十六七地年龄,面目刚毅,眼睛中是凛然不犯的正气。一身青­色­长衫大概是由于洗地次数太多,如今都已经有些发白了。

“哟,这不是我们的骑驴进士吗?”刚开始说话的那个士子对那个青年讥笑道。

“傅以渐?”李无庸吃了一惊,没想到居然能在这里遇到他。这个山东士子自小家境贫寒,却­性­情刚毅,也同时造就了他博览群书的那种勇气,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这个时代。穷苦百姓家的儿子一般都会比那些富贵人家地孩子更能成才,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象在晋朝,门第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没有门第,就算你再有才。也是没有用处的。科举尽管它有许多的缺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为国家吸取了不少的有用人才,比那些指马为虎的人要好的多。

而更让李无庸佩服地是傅以渐的态度,要是一般人听到别人耻笑,脸­色­肯定涨的通红,或者勃然大怒,钵大的拳头就会打了过去。而傅以渐却神­色­平静,脸上波澜不起。李无庸知道这并非他没有羞耻之心,而是他不屑。不屑与别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讨论。其心胸气度更让人敬佩了。

旁边的秦九见李无庸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知道对面那个衣着贫寒,骑着驴子却毫无羞­色­地士子必然是得到皇上的赞赏了。最起码一个进士是跑不了了,看样子以后可得在他面前要老实点。

“心胸如此之大,就是做个宰相也行啊!就是不知道才学如何?”李无庸的话让秦九更是吃了一惊了,他想不不到的是,李无庸本就是穷苦人家出身,对于象那些有骨气、有上进心又有才学的人佩服不已。而不幸的是傅以渐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国家初立,这样的人才李无庸想放走都难啊!

“走,十天后,朕看看这个傅以渐是不是真的有才能。”李无庸丢下一锭银子就朝宫城走去。留下身后繁华的闹市。

想那傅以渐自己也不知道,在一个偶然地机会里,居然碰到李无庸这样地一个贵人。

“陛下,臣等奉旨主持本朝第一次科考,今举会试名单二百三十三人,恭请陛下御览!”御书房内,顾炎武与济世两人跪在地上承奏道。

“两位爱卿,不知道这两百多人里,有多少是本朝急需的人才啊?”李无庸接过奏章翻了翻。

“回陛下地话,如今新朝鼎立,国力日益增强,也同样引来无数人才,如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吕宫、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傅以渐、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刘大壮、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马世俊等等也都是年轻俊才。”济世满脸的兴奋之­色­。

“陛下,这个傅以渐在安民方面也确实有独特见解,他主张陛下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样有利于朝廷的人口增长,臣等准备拟他为会试第一名。还请陛下定夺。”顾炎武到底是台湾出身的,注重的是务实。

“这个傅以渐,朕也知道,如今南京城的士子们都知道一个骑驴的考生。此人是个大才啊!幼年聪明过人,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读经史、十岁工属文,博览群书。人才不可多得啊!传旨三天后的殿试在武英殿举行,在京的三省六部的官员都来看看,恩,再传旨,让那个傅以渐,骑着那匹毛驴来考试吧!哈哈哈!”下面的顾炎武与济世吃了一惊,以前有骑骏马进午门的,没想到现在还有骑驴来上朝的,也不知道那个傅以渐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让陛下如此看重。

“秦九,你现在就去传旨。”李无庸哈哈大笑道。

而此时的傅以渐也象往常一样,坐在客栈里,桌面上摆的是一杯清茶而已。而在他不远处的桌子,赫然是他的老乡山东李名山正在与一届考生前来聚会。

“李兄,听说你在考场上是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啊!这次会试第一名肯定是你了,小弟先在这里恭喜李兄了。”一个士子端起酒杯,满脸的阿谀之­色­。

“那是,不象某些人,骑着一头丑驴还想当状元啊!”说完,众人一片哈哈大笑声。

“圣旨到,山东傅以渐接旨。”就在这个时候,秦九带着御林军开道,来到这个叫做“客满楼”的客栈来传旨。

“陛下有旨,准山东士子、会试第一名傅以渐骑驴入武英殿参加殿试。钦此。”秦九面带笑容的望着跪在地上的年轻士子,很有可能是大唐开国第一状元。

“傅会元,接旨吧!”

“草民谢主隆恩。”饶是傅以渐心志坚定,这个时候也给震惊了。

“公公,陛下也知道草民骑毛驴的?”

“当然知道。”秦九知道他日后必然会被李无庸重用,当下提示道:“莫要改了本­色­,陛下乃是英明之君,不会有门户之见,好好表现吧!”

“谢公公提醒,他日必有所报。”这个时候傅以渐再傻也知道李无庸对他青睐有加了。

望着秦九离去的身影,李名山嘴巴张的老大,好半响才说道:“这年头,骑驴也能上金銮殿。”

龙生九子 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

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

三天后,傅以渐真的骑着他的那头毛驴进了宫城,惹的那些大臣吃味不已,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敢打驴进宫的,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会试中的第一名,来自山东的士子傅以渐,并且是奉着皇上之命才敢如此的。众人没想到的是,一个贫穷士子居然能得到皇上的如此器重,脑袋转的快的,思量着以后怎样与这个刚刚中了会元,很有可能再中状元的年轻小伙子打好交道了,家里尚有女儿或者妹妹什么没有出嫁的,估摸着是不是要招他为婿,也好凭借皇帝的信任,带着自己也能平步青云;当然这其中也有看笑话的,能中会元的并不一定能中状元,要是傅以渐在武英殿上发挥不好,恐怕也会落了李无庸的面子,到那个时候,恐怕比没有如今这个荣耀更惨。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人的企图并没有得到实现,傅以渐也到底没有辜负李无庸的厚望,殿试中,不光是笔试还是策论,都出类拔萃,出口成章,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文辞简练,内容­精­辟,才冠群士,语惊四座。李无庸大喜,当场点了为状元,并且作诗道:“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驴如飞。”这原是宋代苏轼《题云龙山放鹤亭》的一首诗,李无庸将原诗中`“状元归去马如飞”改为“驴如飞”,赠给了傅以渐,一时间傅以渐名声大作。而吕营与刘大壮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待任命了本次科举的一百多人地官职后,朝廷的风波也渐渐的淡了下来。经过半年的休整。充足的钱财让大唐的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统一地步伐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八月十六日夜,崇政殿里,十几只儿臂粗的大烛把大殿照耀地如同白昼一样,大唐帝国中书令兼兵部尚书、军师、荣国公宋献策,门下侍中兼吏部尚书、莱国公刘谦,尚书令兼参谋部尚书、宋国公顾炎武。然后其他的六部主要官员等等齐聚一堂。而李无庸身着淡黄|­色­龙袍,手中拿了一黄金杆子。在众人的对面。摆了一副地图,是前明留下的东西。

“军师,你给大家说说如今的形势。傅以渐,你在旁边记着。”李无庸对站在群臣之后的傅以渐和蔼的说道。傅以渐能参加如此重要地朝会,不能不说是受到李无庸的器重了,而其他官员也知道李无庸在培养下一代顶力大臣,对这位年轻的状元倒也是帮了不少忙。

“臣遵旨。各位同僚,自从六月份开始,我朝的各条战线都已经进入准备反攻阶段,罗振川与曹百原的大军已经会师于襄阳城下,并且于炎黄九年七月十九日,对襄阳残军进行了攻击,一夜时间,襄阳落入我手。而如今罗、曹手下功绩十三万人马正在朝武汉进发,武汉的左梦庚也聚齐了他手下的三十万人马,号称五十万,其实,据探马来报,能战者大概只有十几万人。而且大多数是新军,战斗力较弱。”

李无庸微微一笑,道:“这年头,就是喜欢吓唬人,这个‘号称’在历史上经常发生,当初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号称百万,可是顶多也只有三四十万人,哪里有那么多,这号称有地时候。是能吓唬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做一下振奋军心的作用,但是在同时又麻痹了军心。麻痹自己。左良玉在的时候,南明的兵马还是有点战斗力,现在左良玉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是个纨绔子弟,打仗也只能冒领军功,我还听说他心胸狭小,否则史可法这样的人怎么被他挤走了,要是他能大度点,凭借史可法地威望,倒是可以拉拢不少的民心,只可惜,这次大概是必败无疑了。如今只要防备一下多铎来抢夺我们的胜利果实就行了。军师,你接着说。”

“是。”宋献策点了点头。又接着道:“陛下高瞻远瞩,所说的就是当前的大问题,如何防备多尔衮?”

“陛下,如今我朝粮饷充足,足够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户部尚书黄宗羲不懂打仗,但是也知道打仗是要花钱的,当下拍着胸脯担保。

“这几年太冲在户部­干­的不错,每次打仗,粮饷从未断绝过,得胜还朝犒赏三军之物也都办的井井有条,传旨赐黄金百两,诸位爱卿明日可找他到秦淮河一聚。”李无庸开玩笑道。其他众大臣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臣谢主隆恩。”黄宗羲大喜道。

“有了钱,有了粮,朕打仗也有了信心了。”李无庸淡笑道。

“陛下,多尔衮这次得到了陕西、山西,势力大涨,其兵锋可以通过京师、河南、湖北三地,直接攻入我朝腹地,铁骑所至,快速如风,我军粮草补给将会是一个重大问题。”顾炎武皱着眉头说道。

“从水路运输如何?”刘谦想了想。论水上的实力,李唐王朝敢称第一,没有人敢称第二地。更何况无论是河南,还是湖北,水系发达,用水师运输倒也是一个计策。

“到底姜还是老地辣啊!岳父大人想出来的招数,果然不凡啊!”李无庸赞赏道。而刘谦也摸了摸下巴飘逸地胡须笑了笑。

“其实莱国公的计策倒是可以解决短时间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清军擅长骑兵作战,骑兵所至,如果采用焦土计策,我朝内地百姓就会遭殃,臣以为,骑兵的建制与参加战斗,以骑制骑方是正道。”谷振东并不在乎刘谦的感受。

“如果陛下能亲临黄河战线,臣以为多尔衮必然派遣重兵防守黄河一线,这样一来,我朝其他两路的压力就会小上许多,胜利的日期也会缩减不少。”说话的是姚启圣。不过他的声音说的很小,虽然整个朝廷都知道多尔衮怕李无庸,视为生平之劲敌,如果李无庸能亲临前线,恐怕多尔衮不派大军,他在北京睡觉都睡不安稳吧!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时候,李无庸已经贵为天子,天子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就算李无庸自己同意,那御使台的人恐怕也不会同意吧!

哪里知道李无庸却笑道:“既然姚爱卿说朕还有点作用,那朕就去一遭,会会多尔衮啊!成功、振东、廷臣和朕一起去,傅爱卿也去,挂个随军参谋。三省就留在南京,贤郡王定疆监国,你们三人就一同辅佐吧!”

“臣等领旨。”

炎黄九年八月二十日,唐太祖皇帝李无庸率领御林军马十万人,其中其中骑兵五万,火枪兵四万,炮兵五千,近卫军五千人,北伐中原,声势浩大,清廷大为震动。

龙生九子 第一百六十一回 定安徽 (一)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