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离开小楼里,奔走在熟悉的路上,轻声地唱:“我无力抗拒,特别是夜里,唔……想你到无法呼吸。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大声地告诉你。唔……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忘记我姓名……”
但是,西街酒廊又空城计四出,平淡极了。有人心情好些惆怅,却不懂得如何去借酒销愁,一杯酒拿在手中,姿势很漂亮,可以发呆了N个小时。倒是看酒的时间更多,在一个又一个的瞬间,恍惚着。酒杯晃悠悠,一片大海太阳的艳红美景,飘飘欲仙的样子,仿佛绚烂得幻化出独特的冰蝴蝶,在戏动双翅,影子重重叠叠。是不是谁的眼神在忧郁,繁盛的灵魂静寂起来。
后来,终于饮尽了那杯牛奶兑一点点长城干红。他想起与外地公司接的另一个设计项目,就跑到梦回楼兰的大厅,通过网络与负责人周葭子联系。
周葭子,一个有古人之风范的名字。她的QQ是经常挂在上面的,“一池浮萍”四个字,深深地表现了她的飘浮无定,时常出差各地。她在一家大型的传播公司负责文案策划,同时代表公司与霍小春联系,主要是负责与霍小春协商设计方案及审定设计内容。偶尔也谈谈心,彼此都知己视之。不过,一般情况下,你如果不去和她联系,她便不会打扰你。
在她QQ相册中,有一幅相片,名称叫做——《葭》。就是在水的一方,轻烟袅袅,初生的芦苇,飘浮的薄萍,朦胧中透着一种隐逸的气息。据周葭子说,这是童年时候的相片,原先是很旧,通过电脑处理,才有这么的意境。
霍小春每当看到这幅《葭》,就仿佛听到儿时乡村之间孩童们的嬉笑玩耍声,颇亲切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城市化,大自然也就悄悄隐去。
也许这就是矛盾与无奈。如果总是停留在农耕时代,见到一幢楼或一只机器,就吹捧什么“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岂不是停留在大清朝的闭关自守时代。商业时代,更多的是尊崇“离离原上草”的精神,以燎原之势进行广告宣传,使既适合国民消费又提高国民生活的产品无处不在。
霍小春与周葭子也曾经就这个问题,探讨个无休无止。有的时候,就会在极端完美主义与得过且过赖皮精神之间,剧烈地矛盾着。最后,还是一致地认为在商业化趋向的社会中,还是“适者生存”才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适者生存”,指的并不是那种出卖灵魂的适应,而是堂堂正正的适应。
霍小春也深以为,也许真的是“葭”的精神,才支撑周葭子一个女子像浮萍般坚强地生活着。
周葭子说,“葭”时常让她想起《诗经》。有时又感叹,只可惜现在时间有限、工作忙碌,不能够把诗经的诗幻化出一个个古老的传奇!并且让幻化出来的传奇,像《诗经》一般的生命力,流传久远!
霍小春也曾指出,周葭子在这里有极严重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