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歌刚要把绣球再仍出去,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几个小厮,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口呼姑爷。把李秋歌拉下马来,用手中的红绸将她捆了个结实,簇拥着李秋歌欢欢喜喜地往太师府正门走去。边走边喊:“太师大喜!小姐大喜!绣球打中状元公了!”
一众进士此时才走上前来,都道恭喜,也随着秋歌进了太师府。
到了正堂,穆太师正端坐堂上,见李秋歌来了,笑眯了眼道:
“哎呀可巧,我女儿抛绣球招亲居然打中了状元!可见是天作之合,天作之合!”
众人又是一通恭喜,只有李秋歌心中愁苦nAd2(只得深施一礼,道:
“太师、小姐厚爱,飞卿感激不尽,只是这婚事,恕难从命。”
太师心道,果然出了岔子,不过早在老夫意料之中。因此也不生气,问道:
“这是为何?”
李秋歌道:“在下福薄命浅,从小不在父母身边,只有一个义父,还是商贾。学生的门第实在贫寒,配不起太师千金。”
太师道:“古语有云,英雄莫论出处,况且飞卿年纪轻轻就得中了状元,今后定然前程似锦,足可配得小女。再有一节,我夫妇是想坐宅招婿,你与小女成婚之后就住在太师府,你门第是否贫寒也无甚紧要。”
李秋歌又道:“婚姻大事,自然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学生一无父母,二无媒妁,如何能够成婚。”
太师道:“方才你言道只有义父,老夫早已知晓,也派人去了郑家老店见了你姑父何夕。何夕言道,临行之时你义父早有嘱托,让你在京结亲,只要你姑父知道了就算有了父母之命。至于媒妁之言,小女抛球招亲乃是太后懿旨,太后还算不得媒妁么?”
李秋歌听得太师居然早找了姑父请了懿旨,就知果然是冲自己来的。但自己本是女子,如何能够与人成亲,耽误小姐青春。因此摇头不语,只是不应。
穆居易见了李秋歌这个模样,心中也有些气恼,暗道:我堂堂太师府哪里不好,何必苦苦拒绝?转念又一想就明白了:恐怕是见我逼婚,以为我女儿有什么差错。哼哼,你此时不依,待见了我那千娇百媚女儿你就该感谢老夫了。如今却少不得逼你一逼。想到这里,冷下脸来,道:
“柳牧芝,如今绣球打中了你,你却一再拒绝,莫不是想害老夫做背信弃义之人,害我女儿作重婚二嫁之妇!”
李秋歌被他步步紧逼,心中已是烦躁不堪,一时激起了心中的阴暗逆反之心,暗道:我不答应乃是为了你家女儿,你又何苦非我不可?罢罢罢,既然你要推你女儿入火坑,我这一条命又算得什么!想到这里,再不坚持,咬牙道:
“学生不敢!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