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赵幼娘仍旧不开心,眼珠一转,道:
“姐姐,虽然册子上没有欧阳云灏的名字,可我想他未必会用真名应试。恐怕他此时已经来了,只是改了名字,你我不知道。”
赵幼娘听她说得有理,忙又拿出名册,拉了李秋歌一个一个的看,猜哪个是欧阳云灏的化名。李秋歌心中苦笑:要是这么容易就看出来了,也无需化名了。可她不忍拂逆赵幼娘,便陪她看起来,圈了七八个名字,都似是而非。
参加武试的一众考生经过兵部的初选、复选,最终选出了三十个人为今科一甲二甲。只等最后一场,由兵部尚书柳牧芝主持考试,定下名次☆后一场比试分为三场,前两场在东郊大营进行,第一场是一众武举捉对厮杀,排出名次;第二场是比试箭法,百步外摆一靶子,每个武举射三箭☆后一场是文试,在贡院进行,考的是众位武举的兵法战策。这一场却是今科武试定下的特殊规矩,毕竟武状元要挂帅东征,总不能选上个有勇无谋的。
比试这一天天气晴和,万里无云。一众武生早早聚于演武场。只等主考兵部柳尚书带着另外两位副主考到来
这些武生少的在京城呆了半个月,多的在京城呆了两个月,更有家在京城的。有那消息灵通的早就摸清了此次武试的大小适宜和主考官的情况。彼此间传换消息,大多考生都知道了此次武试乃至东征之事,都是这位柳牧芝柳大人一力主张、一力承担的nAd2(还听说这位柳大人今年只有十七岁,是去年的文状元、太师的女婿,因医好了太后而文就武职,当上了兵部尚书。
年少高官本就稀奇,更稀奇的是这位柳尚书相貌俊美异常,惊才绝艳,风度翩翩,是当今圣上面前第一得意之人。
众武生早在知道柳尚书是最后一场主考的第一天就盼望着能见见这位传奇中的人物,如今好容易盼到了正日子,都翘首以待,等着柳尚书。
辰时二刻,一顶红呢大轿后跟两顶绿轿抬进了东郊大营。轿子在主考台前停下,三位考官一齐下了轿。
三人一起下轿,一众武举的目光却全被当先一人吸引去了,此人正是兵部尚书柳牧芝。武举们听了传言,原本以为柳尚书该是个英伟少年,就如同武举中的杨淼一样。哪想见了真人才知道,兵部尚书大司马居然长得像个女人!虽说貌美如同仙女下凡,但到底是朝廷栋梁,掌天下之兵马,怎么能长成这幅模样!
当下就有人对柳牧芝不服、轻视起来。胡斌也存了玩笑的心思,低头跟欧阳云灏小生说道:
“贤弟,某原以为男子中你长得最好,没想到今日却叫柳尚书比了下去。”
欧阳云灏心中却没有一点轻视玩笑的心思,答道:
“岂止是相貌被他比了下去,小弟哪一样不被他比了下去。听说他今年一十七岁,比我还小一岁,却已经是兵部的尚书大人了,如今还当了主考官。我们这些武举,哪一个不比他年纪大,有的都可以当他的爹爹了,可到后来,还不是要叫他一声恩师大人。”
胡斌听他说的有理,也不再玩笑。
三位主考坐定,比武正式开始。
场下的各位武举早就分好了对,捉对循环厮杀起来nAd3(有兵部录事官记录各个武举的胜负,台上的三位大人逐个在心中品评。
看不多时,李秋歌就注意到了场上的两个人。别的组仍在缠斗之时,这两个人往往早就结束了比试。两个人一个使刀,一个使戟。使刀的那个身材魁梧,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古铜色脸膛,李秋歌问了副主考,知道这个人名叫胡斌,表字广威。使戟的那个有十八九岁,生的面若敷粉,口若含朱,鼻似悬胆,目现精光。满场中除了自己,竟是这个青年生得最好。更难得的是身上自然流露出一股虎威气度,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与其对敌的其他武生未曾比试就从气势上被其压了一头。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