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河生看了半天,不知拿什么合适,犹豫不决。
童冠文从他的藏品中顺手拿出一个圆形诗币,送给了蔡河生,这是一种吉语诗币,可以穿绳佩戴,诗文是:“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童娇见了,自己挑一件玉葫芦,这本是一种诗牌,童冠文让人照着诗牌的样子用蓝田玉雕了一件,上面有诗一句“春至人间花弄色”,背面是一朵花的图案。
童冠文得了玉佩,心中高兴,便留蔡河生在家里用饭。用罢饭,童冠文趁着高兴劲儿,又给蔡河生谈起了玉经。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有了用玉经验并开采加工玉石。《山海经》记载:“西域奎山之玉荣,投入钟山之阳。”《越绝外书》说:“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即工具),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史纪》中还有轩辕黄帝制订的有关玉器管理的文字。到了商周时期用玉极为广泛,“举凡国家之以祀以飨以朝以聘无一而不用玉,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国家重典社会礼文未有不以玉成之者。”“三代铜器为国宝,而周视玉具重于铜。”玉被朝廷作为祭祀天地的礼品。《周礼》说:“用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射以祀山川。”玉被视为美德的化身,故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玉的应用在后来的各个朝代逐渐兴盛起来。著名的玉器有“和氏璧”,“传国玉玺”,“金缕玉衣”等,还有重达三吨的元代“渎山大玉海”,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重达五吨,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玉器开采、鉴定、雕琢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