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读者也千万不要误认为这位女主角是长得五大三粗的蛮大姐儿,请往下看,自然会明白。),要费如此周张,都是由于当时,她所住的宿舍区里的自行车丢过很多次,出于保险起见,也借此算锻炼身体,所以一扛数年;
二,每周亲自擦洗一次她的“宝马”(注:她这样戏称她的自行车,并非想借名车“宝马”的光,实在是出于她对自己那辆自行车的钟爱之情,正所谓敝帚自珍!),所以,在她的同学和后来的同事因丢因换代等原因多次更新自行车之后,她仍然用着她的“宝马”代步。
同别的“成功人士”(注:现在基本用这种说法来指有车有房有公司的主。此处为了通俗便于理解,同样使用该词。)一样,他的家是一幢两楼一底,面积超四百平米的别墅(注:原本想用房屋总价来体现其与女方所居的差异,但转念一想,不成啊,现今的房价变化挺大的,那样反倒给人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还是简约的描述一下。)有花园,园中有池——不大,直径十米的样子,位于花园中央,既可视为喷水池,又可当嬉水池,对于私家花园来说,正好,一举两得。
对于生长于普通市民家庭的她来说,一家三口住在父亲单位早年分配的宿舍中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后来,通过房改,一家搬进了一套比原来大了近二十平米的而且完全属于自家所有的两居室里,从此,她才有了一间可以称为“我的卧室”的小房间。小房间,小,是实在的,因为,只能搁下一张单人床。但,东西却不少。电脑、书柜,全有。所以,不放进那张小小的单人床,那其实就是一间小书房。
他是一米八出头的高个子,虽然年已不惑,但从身材、面容到气质、举止言谈,都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感觉很舒服,而且在脑海中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难怪,有次去他公司,正好是午餐休息时间,无意间听到他的那些年轻女下属们(注:这种谈话圈里是不会有他的心上人——她的。她看人的眼光不同:她既不会以财取人,也不以貌取人。因为,她不市侩庸俗,也非肤浅幼稚。)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论他:“我们齐总比现在好多当红的男明星帅多了!”“嗯,我看比刘德华、梁朝伟也一点不输!”“嗨,他们根本不能与齐总比!”“那演《越狱》的米帅呢?”“这不太好比,不过,我心目中齐总永远最帅!”
若要用个什么词来概括或形容男主人公的话,我在自己的脑海里搜寻了良久,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最后,我不得不借用武侠小说中,常用于男主人公的一个词——“玉树临风”,虽然,显得有些牵强。不过,正好同我用于形容女主人公的“玉洁冰清”相配,所以,希望朋友们能理解。当然,后一个词又再次暴露出本人的词汇量问题,真是惭愧。但,我觉得女主人公是当之无愧的。他和她,实是一双玉人!
她,用他的话说:“个子不是特别高”,不错,她矮他一个头的样子,当他和她在一起面对面说话时,他很乐意低头去凝视她,她望着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独立、诚挚的光芒。因此,“小鸟依人”之类的话,绝不适用于她。在我看来,她恰如舒婷笔下的那棵挺立在橡树近旁的木棉!
对于她的外貌,包括她自己和她的双亲以及亲朋好友,都从未想过要用“美女”一词来形容她,当然,也希望读者朋友不会就此产生不是美就是丑的简单推想。她绝不丑,任何人见了她,都绝不会用那个字来描述她。或许,先以“平常的容貌”来概括,会显得客观一些!我暂时用这个表述,也是因为,她的外貌的确处于一种未经雕琢的状态:黑如铁丝般的头发,只是简单的修剪为学生头的模样——在此种发型前,她留着一头似瀑布般的长长秀发(我在她家看过她那时候的照片),用她外婆给她做的红头绳扎在长长的马尾辫的末梢处。自念高中就开始剪这种学生头了,从此,在发型上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眉毛呢,未经修饰,所以,绝不是“柳叶眉”;没有又长又卷的眼睫毛;读初中就开始戴眼镜的双眼的确难有“秋波”般的妩媚感;脸是瘦瘦的,自然不会有那种白中透红的*感,但也不是“瓜子脸”——如今,因为女明星大多是“尖下巴”,所以,不少人就认为下巴这部分长得尖才是好看的,若以这样的“标准”,她的下巴不合这“标准”;嘴唇,只在冬天抹防皴裂的油膏,唇彩啊、口红不是因为公司要求上班时间化淡妆,她是不可能抹的……从五官上讲,没有那一项是能得“单项”奖的,但是,外貌是一个整体的观感,若谁真要如此逐项考察,可能没人能得“全能”。不过,第一眼见她的人,都不曾对她的“五官”产生什么强烈的印象,但是,正是这种不强烈的印象更让人觉得“耐看”!
至于她的衣着打扮,是得益于她外婆“好看不过素打扮”的谆谆教导。她自小就是朴素大方,长大了也同她母亲(她母亲自然是比她更早接受她外婆的朴素教育。)一样只使用十元左右(市场经济下,该产品的价格一般在这个价位上下变动,我想本人是尽可能的如实写照。)一瓶的“美加净”(牌)银耳珍珠霜——价格不贵,但,是老品牌,从她母亲参加工作挣了工资开始购买的,现在她母亲已经光荣退休好几年了——算来已经好几十年了,如今,她这第二代又开始购买使用了,真真的“老字号”,所以,值得信赖——我不禁想,若此书能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这一段不失为是对“美加净”的一种宣传吧!嘻嘻!此乃题外话。不过,恐有朋友会觉得我是受了“冯式电影”的影响——冯导在影片中Сhā入广告!我这儿,改在小说里打广告了!我的回答是:非也。这只是一种产品的“口碑”效应。因为,我曾听女主公说过她同她母亲关于“美加净”的一段调侃——“妈,我觉得吧,‘美加净’公司应该请您去做广告,瞧,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用银耳珍珠霜,皮肤光洁富有弹性!”“哦!那当然,那些在电视里打广告的女明星们不见得亲自使用过她手里捧的这样液那样油呢!”(还是回到主题)固而她是不会去买被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价值数百元一瓶的润肤品的,但她却会为她所喜欢的“世界名画”毫不犹豫的掏出刚放入荷包里的薪水的一半来购买——五百五十元(注:在七八年前的时候。),因为,这种“昂贵”的艺术类书籍,购买者的数量是极有限的,所以,书店也不想积压资金,故而书店也仅有两套。所以,当时,导购员对她这个学生模样的人要买此书并不热情——想她学生娃娃一个,能买这样贵的书吗?别瞎忙一场,但看她很认真的样子。于是,就探探她的口气:“高中没毕业吧?”她当时一听,笑了:“我大学毕业都快两年了!”当听了这话,导购员这才兴高采烈地给她开票,还找来牛皮纸帮她把书包装起来,另一位导购也来帮忙——接过她递过的购书款,拿着已开好的票替她去收银处缴款。当她拎着沉甸甸的两册书准备离开时,导购员满脸堆笑地说:“欢迎下次光临!”——这种热情,一是服务的必要;二是对最初冷淡和迟疑的一种弥补。
那位书店的导购对她的迟疑,也是难怪,谁叫她太朴素,一点不像那些取到工资就买东买西、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髦女青年。当她毕业走出校园之后,其穿着的变化不大。虽然,也有职业女性的服装。但,其气质总是学生味十足。曾有朋友听我谈到她而尚未见过她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那肯定是她长着一张‘娃娃脸’,显小的原因。”可是,不对,你若见过她穿上职业装的样子,一定会改变这种“娃娃脸”的论调,她,贤淑端庄。在我看来,她有一种恬静的书卷气!当那位朋友听我说她因为看书太久,眼睛近视时,便不服气地对我说:“她戴着眼镜,当然显得书卷气了!”我不能否认,看影视剧里为了表现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都通常会用一付得体的眼镜来加以强化。不过,回想一下,生活中所见过的那些配戴着框架眼镜的人,并不是个个都留给人一种书卷气的印象吧!当然,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美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我可能属于那种观察人很细腻的吧!所以,我对她的评价会比旁人更细致一些。
至此,读者多少应该了解这位女主人公,不是适合用所谓“美女”来形容的,虽然,就我个人对女主人公的印象而言,反而会觉得用“美女”这个词来评价她是一种片面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低估吧!
通过上述对书中两位主人公的简要介绍后,我想,应该是开始向读者朋友讲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了!
不得不说明的是,关于这位男士,我想借用他写给女主人公的一本“小说”——一封特别的情书,不,确切的讲,是一篇诚恳的自述和真挚的爱的倾诉!
男篇·序
多年以前,我是一个文学青年,对于爱情有过最完美和最罗漫蒂克的憧憬;十年以来,我成为了一名儒商,人们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如果以住别墅,开名车来衡量的话。而对于爱情,我感到的是迷茫,虽然在旁人看来是什么“身边美女如云”的模样,但,我所寻求的爱情却总与我保持着距离;两年前,我在一个极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一个女子,就此,终于明白了自己所喜欢的女孩子是什么模样的人,但她却因为我的身份和财富对我保持着“退避三舍”的回避状态,为此,我又开心又懊恼:在见多了因财富和身份而向我投怀送抱的异性后,我终于等到了一个真诚的女子,这自然是开心的事;但是,她与我保持着距离感的状态,又使我无法向她表白——我怕那样会使她永远离开我的视线。同时,她也会因为回避而永远无法认识最真实的我。于是,在左思右想后,我才拿起这杆多少有些生疏的笔,借助“小说”的外衣来对她说出我的心!所以,就有了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篇《我的爱人,我想对你说》。
“我的爱人”,我希望我心中的她,此时,能够原谅我的冒昧,在未经你的允许时,我就用这样“亲昵”的称呼来呼唤你。你的名字,自从我知道起的那一刻起,就已在我的心底燃烧了许久许久。虽然,她不如诗歌或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芳名那样动人,富有情调,但于我的心里,她是世上最美的……哦,我不应该这样油腔滑调!可,我只是直抒我的心所经历的一切而已。
记得莎翁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我情人的眼睛不象太阳那么光明,
她的嘴唇不象珊瑚那么红艳,
她棕色的胸脯哪能比白雪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