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虹日映血 > 第七节 学徒

第七节 学徒

第二天,丁勉到了“仁济堂”,叶先生将他安排在城南自己的家里,这里还是“仁济堂”的后厂,厂里可以制一些成药,还做药材买卖。叶先生医术高超,口碑又好,药铺生意越做越大。先生原来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薛雪,二十岁,人很敬业,医术几得叶先生真传,现已能单独出诊。另一个是叶先生的儿子叫叶天士,今年十六岁,为人谦和,医道初成。为了不多受打扰,丁勉和叶天士都住在后面厢房里,丁勉进到自己屋里,只见里面都已安排停当,一应用具具全,丁勉觉得比在舅舅家还住的好呢,丁勉也觉得奇怪,这哪是让来当学徒,分明是来当少爷嘛。

因为年龄相当,也是有意亲近,很快丁勉和叶天士就说在了一起,上午铺子里太忙叶先生在那里照顾,下午先生来给徒弟授课。三人的程度不同,先生给丁勉说的多些,这丁勉也是真想学习医疗知识,十分的用心,加之有三百年后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医理、药理都理解的很快,但对于这时治病的基本方法——把腕号脉一时还学不成,两位师兄对这个师弟也是十分喜欢,经常也传授一些学医的心得,丁勉逐渐学会了些门道,师傅和师兄对丁勉学习进步的神速感到十分惊奇,谁知过了几个月,大家发现这位少爷更有许多神奇之处。例如,他写毛笔字又慢又乱,简直不成个形,但他用鹅毛笔写字却显的轻盈流畅,十分纯熟。还有他对药理的掌握不同常人,经常提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他提出许多药不一定要一副一副的煎熬,很多可以做成药丸甚至药片,为了有利于患者服药,外面还可以裹上糖衣。原本药厂已能制一些成药,但由丁勉一说,成药增加了很多,既提高了疗效,还节约了原料,同时增加了收入。大家对丁勉都十分佩服,叶老先生对丁勉的学习也不刻意要求,多数时间给他自己,这也是丁勉最想要的。叶天士已和丁勉结为兄弟,开始他还指导丁勉学医,后来看这位兄弟有太多的惊世想法,而且许多还做出来了,逐渐变的去给丁勉帮忙。

又过了一段,丁勉做了两件引起轰动的事情。当时各家都用的是井水,虽然地下水位很高(通常不超过三丈),一件是丁勉用粗竹竿为主要材料,用中学时学习的虹吸原理试制出了压水井。这下可把家里人乐坏了,你来压两下,我来试一试,在水井旁乱成一团。先是叶家和药厂都用上了压水井,后来传了出去,大家都想来看看这压水井到底有何好处,看过后也都要求安压水井,开始丁勉带着几个家人给邻居街坊免费安装,后来要求安装压水井的人家越来越多,更有京城里的王公贵族、富商大甲也纷纷来求,后来实在应接不暇,丁勉还想着其他许多事情要做。丁勉给叶老先生建议组织一个安装队,可以自己搞出成套的水井用具,也可以用主家的材料,收取合理的费用。叶先生听听有理,就­干­脆让丁勉去组织,丁勉让管家李立去找一些能工巧匠,在药厂旁又找了场地,带着原来­干­过的家人,指导着大家­干­了起来,匠人做的更是­精­致,经过一些改进,成套的水井用具十分好用,令大家不解的是丁勉还给它起名为“清泉”牌。丁勉合计一下,每套收五两银子,安装费二两。因为使用方便,京城里形成了一股安装压水井的热潮,叶家的“清泉”牌水具风靡全城,虽然后来又有一些压水用具出现,但终不如“清泉”牌来的响亮,叶家上下对丁勉更是佩服。

丁勉把安装压水井的事情交给管家李立打理,并嘱咐李管家做好安装后的服务工作,每家安装五天后一定要去复查,有问题及时解决。丁勉又回到自己屋里,整天看书,写字,很少出门。一天。让人在后院挖了个坑,放入麦草秸杆和淤泥龊水,盖上木板,木板上留一个小孔,用土将坑封严。几天后,丁勉将竹竿Сhā入孔中,另一端用瓷管接住,用火石一打,竟然着了,家人都觉得惊奇,问起丁勉,丁勉说这叫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做饭,冬天可以烧火取暖等。这件事情经过几个月的试验,终于有了较为稳定的结果。而沼气池的建设丁勉也在逐渐向市面上推广。

实际上丁勉几个月来主要的工作是在回忆,他在把自己初、高中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回忆、默写出来,带来的两本动植物和矿物的百科全书几乎让他快翻烂了,写了有大半年才基本写完,夏天的时候用水多,取井水很不方便,因此想到了安压水井。因为晚上也写字,时间长了感到照明的油灯太不方便,因此想到了制沼气照明,谁知副业却让丁勉扬了名。

开始的时如丁勉所说,他三五天回陈家看看,后来忙起来就来的少了,药铺传来说少爷有好多点子,铺子生意增了不少。陈家里二小姐雯玉学也不上了,因为二太太娘家布匹生意做的大,在药庄附近也有房产,雯玉借口上姥姥家,经常去药庄看丁勉,后来­干­脆每天白天在丁勉身边,晚上回姥姥家住。大小姐雯芳开始没察觉什么,后来实在有些想念,又感到自己妹妹与丁勉更是亲近,现在怎会天天住姥姥家?找人一问方知端的,一时气闷不已。及至表弟带人来安上压水井,大家在陈府中说笑几日,因见丁勉终日忙碌,一时成了京城中的名人,陈府上下都换了态度。说要把青儿派到丁勉那里打理。两位小姐看丁勉有些出息,心中也是欢喜,临走雯芳一再叮嘱要他多回来看看,丁勉看着表姐和表妹的花容月貌,心中有了许多旖想,这双姐妹花要是能……哈哈,也不枉我到这前世来一趟,我得加快实现自己的计划,也好早日美人在抱。丁勉应下众人,带上青儿回到叶家。

秋天,丁勉开始在药铺帮忙,他认药,抓药,算帐上手极快,特别是结帐不论大小帐单,有时心算,有时拿鹅毛笔在纸上用别人不认识的七扭八歪的符号一算就行。这叶先生对他极是信任,很多事情让他做主,丁勉也是逐事顺手顺心,很快把大部分药物的作用、用量、产地、价格搞清楚,过几天他就提出哪些药可以试做成药,哪些是可以试用的新药,生意越做越好。丁勉提议一些常见病的药分剂包好加上一些成药,可以在京城多开一些“仁济堂”的分铺,分铺里不用很多大夫,这样即可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又可解决缺少大夫的矛盾,叶先生让丁勉自己安排,丁勉先在叶家附近开了一间分铺,看效果不错,陆续在京城开了十几间“仁济堂”药铺,逐渐京城人生一些常见病都到“仁济堂”药铺去买成药或成剂的包药。后来更是出现了诸如“止咳冲剂”,“胃疼散”等服用方便的成药,影响日盛。

在疾病的诊治方面,丁勉始终进展不大,倒是两位师兄薛雪和叶天士治病的水平日渐提高,叶老先生也逐步让两人单独坐诊,看着师兄们在诊治病人,丁勉总是有些疑惑,自己治病水平提高不多一是学的时间短、用心不专,再有就是从内心对把腕号脉这一套不相信。后人都是什么x光、ct等高科技手段,至少也要听诊器和体温剂才行。噫…,听诊器,对,我现在应该能搞出简单的听诊器。以后几天丁勉都没到药铺去,断断续续有十几天。一天丁勉拿着一段竹竿上面接了一个铜铃的外壳,他让叶天士在一个患病的孩子身上试一试,一试叶天士马上判断孩子喉管有痰,采取排痰措施后,孩子的脸­色­由青紫逐渐变白,慢慢又泛出些红­色­。

孩子的母亲是一个衣着华贵的­妇­人,抱住孩子就高兴的哭了起来,然后给叶天士和丁勉连连作揖,口中不停说“谢谢救命之恩,谢谢救命之恩。”

叶天士忙说;“夫人,您应该谢谢这位兄弟,不是他做的这个神器,我还真一时看不出孩子的病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