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事的拖延吴三桂也感到自己陷在康熙设计的泥潭中,大将军、郡王勒尔锦死守荆州不出,几次要过江与王辅臣会合都被打了回来,而安亲王岳乐在江西时常向湖南袭扰。吴三桂命夏国相领兵七万向江西进攻,当行至江西萍乡即与岳乐相遇,双方大战一场,各有损失。只是清军红衣大炮厉害,夏国相见不能取胜,只得退回湖南醴陵,并向吴三桂请求援兵。吴三桂实在无兵可派,不得已将一直弃置不用的都统高大节派去增援。高大节从十五岁就随吴三桂南征北战,经历无数次的战斗,始终胜多负少,所以人门称他是吴三桂手下第一能征善战的勇将。可这高大节也十分高傲,时常在人面前说自己只是受了王爷栽培,尚受王爷辖制,实在王爷府中,其实无一人才智能超过自己的。此话已使众人与他龃龉,连吴三桂也对他有些成见。只有夏国相、马宝等与他相熟者尚可理会得他。战事开始以后,吴三桂把他搁置起来,这高大节整日里无端的生出许多烦恼,有时看着吴军失策,急的抓耳挠腮的,只是觉得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只得整日训练自己的四千精骑,等着王爷召唤,今日得令,自然是欣喜不禁。
这时高大节的女儿高静娴已回到家中,看到父亲烦恼就时常从旁劝解,见父亲为吴军的一些不当举措着急,她就提出自己对战局的一些看法来和父亲探讨,有时父女二人意见向左,竟然争的面红耳赤的。但高大节觉得女儿从四川回来以后变化很大,做事好像有了主心骨,特别对时局和战事十分关心,令人吃惊的是她提出的一些战略战术更是闻所未闻,什么运动战,游击战,声东击西,围点打援,一套一套的。更有那好似无意的提出的十六字游击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让高大节愣想了半天,心中禁不住对女儿暗地称道。他也感到女儿自己一定想不出这些花样,再想丁勉在行商经济方面的精到,觉得这一切必是女儿从丁勉那里得来的。追问女儿多时,女儿只说丁大哥一个商人如何能想到这些,这些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见女儿不想多说,高大节也不好追问许多,只是觉得女儿把她的丁大哥敬的像神似的。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高大节让她随自己的骑兵队一起训练,谁知她像是天生军人胚子,不仅很快自己掌握了技战术要领,而且还经常提出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很快她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后来成了高大节的骑兵队的队长。
高大节赶到醴陵和夏国相见了面,夏国相说:“一个月前我军本已占了江西萍乡,原本与耿精忠商定合攻南昌,不料被那岳乐将耿军杀败,把耿军的广信、建昌、饶州又占了去。岳乐又要从袁州(今江西宜春)来攻长沙。我才领兵前来阻挡,谁想他有西洋大炮数十尊,连轰起来,实是厉害,不得已这才退回醴陵。”
高大节对夏国相说:“将军,岳乐倾其所有来攻湖南,江西必然空虚。不若将军在前,由末将率本部兵马,绕到岳乐背后,我二人合力将他击败,江西也归为我所有。”
夏国相听说大喜道:“将军之计甚妙,只是将军所率兵马只有四千,恐怕少些。不如从我这里在抽些人马,方可稳操胜券。”
高大节道;“此去要绕到敌后,人多反而不便。况且末将的四千部属,都已历练多时,定能以一当十,破那岳乐已是够了。”夏国相大喜过望,两人各自依计行事不提。
再说安亲王岳乐从京师率八旗子弟四万多人,到江西合得本地兵马共约七万。他刚到江西,恰逢耿精忠手下总兵白显忠率耿部五万兵马来攻,岳乐点齐本部人马,向白显忠所在江西建昌杀去。几十尊红衣大炮猛轰一阵,白显忠吓的弃城而去,岳乐进而收复建昌、广信、饶州等郡。再听夏国相领兵来攻,又自袁州出发,迎击吴军,两军相遇后先是一阵炮轰,吴军抵挡不住,只得败走。岳乐心中得意,一面请简亲王喇布镇守南昌,一面自己竟直进攻湖南,走到半路忽有探马来报说:吴将高大节率数万精兵绕道前去攻打袁州了。岳乐大吃一惊,心说不好,这下被人抄了后路了。这时又有人报夏国相自醴陵来攻,岳乐顾不得抵抗急忙领兵回撤。众人慌慌张张走了一天,看看天色不早,就下令埋锅造饭,歇息一夜,明日再走。谁知刚安顿下来就听到前面山上有人呐喊,并伴有枪炮声,出来一看到山上到处是大周旗帜。岳乐命人前去打探才知此山状如螺丝,故而叫螺丝山,山势险峻,树木茂密。岳乐觉得山势陡峭,敌情又不明,一时不好上山围剿。他命令手下将几十门红衣大炮对着山上猛轰起来,直打的山摇地动、烟雾弥漫,等到看清山上情形,依然是旌旗招展,又命轰了多时只见山上旌旗倒了几十面,就是不见山上人动静。这时岳乐猛然醒悟,忙让停止炮击,看看炮弹几近打完。他对手下讲:“这分明是敌人疑兵之计,让我们无端费了许多炮弹,尔等派人加强巡视,其他人歇息就是。”
众人又刚歇下,只听山上又鼓噪起来,出来一看。这次是矢石如雨,清兵中一片惊慌。这时只听“嗵、嗵”的炮响,一队骑兵飞驰而下,前面一将高喊:“岳乐休走!”手中银枪上下挥舞着直向岳乐杀来。岳乐原本以为吴军仅是疑兵,不敢与清军交手,不想这次齐齐杀出。天已黄昏,看不清究竟吴军有多少人马,只是听到四周都是喊杀声,前面还有那马蹄声,刀剑铿锵、怒骂高喝、惨叫哭嚎、阵阵传来。只觉得那马蹄声越来越近,仿佛那刀剑的劈砍已到了近前,而那高喝声是胜利着的呼号,那惨叫则是同伴的哀鸣。不时夹杂着“捉那岳乐!”、“休要放走岳乐!”。吴军马队冲入敌营,就似那饿虎扑食一般向清军杀来。清军往往是刚听到刀剑呼啸已是身首异处,吴军像割韭菜一样,一茬茬的将清军砍倒。昏暗中隐约觉得那身手、那冲杀都十分的犀利。
安亲王岳乐听到就要杀到近前了,更是魂外,慌忙上马逃走。清军以前多是靠大炮得胜,硬仗、苦战尚还未遇过。这些日里被吴军连三赶四、不吃不喝、几番折腾,心力疲惫。见到吴军凶横,大都萌生退意,如今主帅先逃了,哪个还想多留,各自没命的乱窜起来。天黑路窄,互相践踏起来,竟死了无数兵马,连那几十门红衣大炮也尽皆丢弃。众人狼狈的逃了一夜,天亮时终于到了袁州,原想这下可到家了,可抬头一看袁州城上已是易帜,大大的大周将军高字军旗在城楼上飘扬着,众人惊的几乎晕倒。这时只听城北面传来喊杀声,岳乐登高一望,见有吴军在追杀清军,岳乐想此时若不趁势掩杀过去,到他缓过劲来,靠自己如何抵敌。想完就命众将士前往杀敌。
再说高大节从侧面绕到敌后进入江西,路过螺丝山时见那山势险峻,料想岳乐回军要从这里经过,就在山上设下伏兵,要他打袍耗尽炮弹,到时他再攻袁州也就不惧他的红衣大炮,可以放手与他一战。高大节到袁州后清军守将一哄而散,正要有些作为,只听南昌简亲王喇布前来接应岳乐。高大节率部出战,大节手下这些骑兵训练多日,始终不能得以施展,今日入了敌阵,好像恶狼入了羊群一样,这一番没命的砍杀把清军吓的魂飞魄散,喇布的八旗兵多是酒肉之辈,只能拥着喇布仓皇逃窜。这边岳乐来接应喇布,高大节回身再战,这岳乐众将多是以大炮为依靠的,今日大炮一丢竟然就不知如何对敌,只见吴军队伍中一个魁梧银枪将,一个飒爽青锋女,枪、剑所到处血肉横飞,人、马冲向前所向披靡;他们在清军阵之中前后奔杀、无人能敌。那岳乐已是胆颤,清军又连续两日没有歇息,都已无力再战,岳乐只得带人逃了,高大节也不追来。原来高大节见敌人势众,所以对外声称率兵三万,加上其部下作战勇猛,技战术精良,所以每每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只是这四千人的队伍如何能消灭数万敌人?所以高大节也是适可而止。
岳乐追上喇布以后提起大节神武竟然都是咂舌,高大节的骑兵从此被称为飞虎队,清军提到莫不畏如虎狼。飞虎队至此又四处游击,与清军作战大都得胜而回。飞虎队神勇过人,加上战术灵活,时常打仗都是以少打多,由于他们行动迅速,常常出其不意,使清军数万大军竟不能自由施展。岳乐与喇布认为有高大节在江西清军很难取胜,故而就龟缩在南昌不再动弹。看看一时难胜,高大节又谋略过人,岳乐与喇布左思右想,想出一招离间计来,这里江西全境按兵不动,那边散布与高大节讲和之意。
而高大节得胜后更是势张,又乘机占了江西的吉安,一时赣西竟成了吴军天下。夏国相见高大节了得,也将江西前方交由高大节节制。高大节得了地方,自然得意非常,渐渐也有些骄横起来。不时有其他吴军将领与他有些过节,他飞虎队部下知道他秉性,不以为怪,可这高大节时常对他人也指手画脚起来。渐渐众将多与他有些不和,而这时也有些传言出来,说清军虽是势大,只是见高大节英武,又要招安与他,这谣言竟渐渐传开了。众人多与他不睦,也借机声张起来。
早时已传来王辅臣战败投降的消息,吴军军心就开始动摇,这时吴三桂还领兵在湖北作战,大将军夏国相前去支援,长沙仅留下大将军胡国柱镇守。这胡国柱手下副将韩大任素来与高大节不和,如今见高大节功高,就在胡国柱面前说起大节不是,只说大节飞扬跋扈,前线官兵多有怨言,还说前方如今谣言四起,应是早做准备才是。胡国柱与高大节熟络,他也知道大节秉性。只是前方战局重要,实在大意不得,他对韩大任道:“大节确乃我军中不多的智勇双全的勇将,如何能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