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一月底,在四川宁远红军总政委丁勉的办公桌上就放了一份由总参谋部交来的未来一年内战局预测报告。报告提到虽然清军逐渐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但湖南、江西战局尚能稳定,其中吴军中由于高大节等将领的努力,吴军在江西还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而吴三桂对广东的围攻也即将得手,尚之信可能会投靠吴三桂;耿精忠那里也处于胶着状态,局势一时到无大碍;而最危险的局面将出现在陕甘,清军在陕甘已有十八万人,已对王辅臣、王屏藩形成了战略优势,而在西北的二王战线过长,特别是王辅臣孤军突出于甘肃平凉,而王屏藩的重兵尚在汉中。各方面情报显示清军将采用分割战术,首先集中兵力聚歼王辅臣,届时陕甘局势将出现重大变化。
果然,在以后几个月内陕西、甘肃局势急转直下。清军集重兵围攻王辅臣,并击溃王屏藩的援兵,吴将吴之茂伤重而亡。七月,王辅臣战败投降,清廷不仅未予以惩罚,反而官其原职。其手下部署见状都纷纷效仿,陕甘各地降者如潮,清军不到两个月就控制了西北数省。清军在陕甘兵力一下也增加到了二十五万以上。陕甘只剩下汉中的王屏藩率数万吴军在苦撑着。清廷调十几万人马围困汉中,同时派出数万人平定西北地方,部分清军主力开始调往全国其他战区。
平凉王辅臣投降给全国战局带来巨大影响,湖南、江西、广东、浙江的清军对叛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危机很快在浙江出现,耿军主力在衢州被清军重兵包围,看来也是耿精忠也难逃厄运了。各地叛军出现了向满清投降的风潮,看看平藩之战已到了危机的时刻了。
在这种危机之时,丁勉和红军的其他高级指挥员都在时刻紧张的关注着战场的变化,各战役预测部门不停的在对全国各地的战局进行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数月内耿精忠将战败,耿精忠可能投降。尚之信也已有了降意,南方战事大局已定了。不久形势的演变基本验证了红军参谋部的预测,全国战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鉴于这种危机的局势,八月百姓党中央在西昌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与会的有:陈一炳、丁勉、方以智、袁宗弟、张德地、陈皓然、顾祖禹、戴梓、刘新定、谢全林、张秉强、阿卡、李树伟、郝起风、秦再喜、宋新伟、周强、高静娴。会上由丁勉介绍了红军面临的局势,并提出了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丁勉说:“同志们,目前我们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力与物质问题:由于王辅臣的投敌,陕甘已基本尽归清廷。犹为重要的是有情报说,清军集结近六万军队,开始围攻陕甘,陕甘红军正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而四川原来的吴军几乎已被调空,先后有二十几万四川的人力被调往各地前线,红军在四川的扩充受到一定的制约。目前在汉中和湖南前线吴军的兵员伤亡很快,他们还在不断的向四川要兵要物,犹以这种兵员的损失是最致命的,这样的战争将很快消耗掉四川的人力。再者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吴军在各地的局势不断恶化,军需给养已不能靠战争之初以战养战的办法进行。目前汉中军需全靠四川接济,湖南的军需也有近四成靠四川供应。战争对四川供应军需物质的需求变的十分的巨大,现在全省都出现了一些物质的紧张状况。还有重要的一点,战争开始时吴三桂还能按成本给付军需物质银两款物,可从今年起开始付款越来越少,最近六个月内竟是一两未给,照此下去我们很快就会被吃空的。反观满清朝廷,它在全国的各种战争机器正开始全面的开动起来,它的各种优势已经充分的显示了出来。为了在今后的抗清战斗中有足够的物质保证,我们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以备战争之需。”
“第二是民心、军心问题,目前由于王辅臣的失败,各地原本反清的队伍纷纷倒戈,就是吴军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投降事件。这种局面的发展十分危险,这不仅使清军队伍不断扩大,更重要的是这使广大百姓看到反清斗争败局一定,已经没有出路了,他们有可能再次沉默下来,他们又只能去当顺民了。这种局面会使反清事业失去民心,百姓失去斗志、失去血性。日后我们若要到全国去建立根据地、去反对满清统治,受今天这种投降风潮的影响,谁还能相信我们?谁还敢站出来与满清斗?我们发动百姓的工作将遇到极大的困难,甚至能使我们的事业半途夭折。”说这他沉重的望着大家。
他接着说:“同志们,危机已经就在眼前了,我们该站出来战斗了,需要我们冲到前面的时刻到了!”他情绪激动了一些。
“由于战争在日益迫近,我与政治局的几位同志商议了几个建议,并准备了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天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想与大家一道共同商议一下,争取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来。我们的建议是:一,成立明确的战争组织机构,再次明确主力红军、地方部队的建制和各部队主要领导人。二,在陕甘主动参战,利用吴三桂在两湖地区尚能支撑局面的机会,会同陕甘红军消灭陕甘清军主力,使红军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三,采取有力措施,大规模扩大红军。四,采取非常手段大量取得战争资源。”
会场里立即出现了一片小声的嗡嗡声,大家的情绪激动起来。与会的同志都知道今天会议重要,甚至也猜测到会议要商议红军参战的问题,可政委以建议的口吻明确提出红军要参战,大家还是一时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特别是几个红军的主要指挥员,他们也在焦急的关注着局势,他们有时也为战局的不断恶化而担心。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清军和各地抗清军队笨拙的打法着急,为自己手中的新武器一直不能派上用场而心急。他们一直在严格要求红军进行积极主动的军事训练,他们知道红军登场的那一天总会到来的。但这一天等的有点太长了,已经三年了,这是多少个刻骨铭心的日夜呀,红军指战员为了这一天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呀。他们已经跑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有些甚至倒在了训练中,可大家坚持着!大家不断努力着!大家在等待着!今天政委终于提出要参战了,他们也长出了一口气,他们也开始将自己琢磨多时的参战设想细细推敲起来。
只听丁勉接着说:“我们给会议提出的问题是:一,如果在陕甘参战,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过两天参谋部会拿出一个战役设想,到时我们可以参考讨论。二,能否将目前进行的对一部分吴军进行改造作为大规模扩大红军一个方式?大家知道,由于高静娴同志的积极工作,前段时间高大节将军带领他的骑兵飞虎队加入了红军。目前谭洪将军的队伍也决定加入红军。他们的部队都正在接受改造。三,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以后几天里大家可以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讨论,我们要通过这几天的会议确定我们今后参战的基本方针。”
丁勉最后激动的说;“同志们,严峻的考验就要开始了。从今天起,我们就算是拉响了红色警报!我们要参战了!!我们全党同志、我们全体红军要在这警报声中振奋起来,全力投入到反对满清统治的大业中。如果我们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取得战争胜利的把握就更大一些。所以我们要在全省紧急动员起来,齐心协力,把战争准备工作做好。”
丁勉发言后,方以智作了关于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到:“同志们,当前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基本正常,各地工厂、矿山、农场都出现了生产产量增加的情况,可以说四川的经济出现了大好的局面。根据地的百姓也在全心全意的支援我们,他们正在夜以继日的劳动,为前线、为战争勤勉劳作。由于我们多年的努力,四川的百姓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小,百姓的心是向着我们的,我们党的各项战争准备工作都在积极进行着。虽然总的情况不错,可也遇到很大的困难,全省工厂、农场产量都增加了,但我们的总收入增长不大,但支出却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现在给吴军的物资只出不进,如此下去根据地经济将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次会议就是要拿出一个如何处置对吴军援助的方案来。”
袁宗弟作了关于军队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由于高大节和谭洪两位将军的加入,现在四川根据地的红军正规军有五万三千人;在陕甘有一万二千人;在广东有近三万人;在闽南有一万六千人,其中有还有六千在海南,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预备役和民兵队伍。但现在清军在陕甘有二十五万,两湖和江西也有三十万,而且满清还在不断增兵。所以在人数上我们处于劣势,尽快扩大红军规模成为当务之急。扩军的方式,除了较大规模征兵以外还可以采取变地方部队为主力部队,转化友军为红军的方式进行。武器问题在四川还有一定的库存,而其他根据地要少一些,特别是陕甘根据地,由于没有自主制造能力,现在与四川的联系中断,姑而他们正处于最困难的境地。”
在以后几天的会议中,大家对几个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先是在怎样出兵陕甘的问题上出现了较多的分歧,有主张绕过王屏藩和陕南清军主力,直接到延安会合杨起隆消灭陕北的清军;有主张和王屏藩结合先打退陕南的清军,再去援助陕北的;有主张让王屏藩打的快完了再出兵陕南,到时凭红军自己的力量与清军决战。后来陈一炳看大家一直争论不休,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前清军在兵员、物质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实力都远大于我,因而要想取得战争胜利,我们就更需要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目前就是要大规模的改造和招抚友军,让他们加入我们的队伍或成为我们更坚定的盟友。比如汉中王屏藩的手下数万吴军,眼下可说是惊弓之鸟,被十几万清军围着,少兵少粮,他们早已无心恋战。如果现在不给他们以大力支持,他们可能很快也会投靠清军,届时我们反而多了一些敌人。所以我提议立即去做王屏藩的工作,动员他加入我军或变为我们的同盟军。再说我们要在陕甘参战,能否争取王屏藩的支持就显得犹为重要。还有广东的刘进忠、祖泽清;福建的郑经都要力争使他们成为我们的人,这样我们的力量就会成倍的增加。像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摇摆不定、甚至已有投敌意向的那些反清队伍,很可能他们并不想投降,可形势所迫也不得不如此。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立即出来去做说服工作,给他们提供帮助,争取他们回归到我们一边,这不正是增加我军实力的最好机会吗?同志们,我们只是刚要开始与清军作战,艰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我们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复杂的情况。这就更需要我们坚持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个政策是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基本保证之一。”丁勉曾细细的将自己理解的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给陈一炳几个人讲过,所以陈一炳渐渐的也琢磨出毛泽东之所以能胜利的一些道理来。今天他的话使大家很快统一了认识,大多数同志认为眼下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扩大红军的基础也是今后取得胜利的基石。
会议的第二天,红军参谋部送来了红军在陕甘参战的战役设想方案供大家讨论,大家一看都纷纷称道不已,当然各部队指挥员一看作战风格就知道这是出自谁的手笔,最后只是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就开始照着制定战役计划了。
会议决定立即加强对高大节、谭洪的部队的改造工作,从中探索出改造友军的经验,并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不拘一格的与友军开展合作的要求。
可是这次会议没有对为根据地获得更多的物质供应提供有效方法。只是提出在四川各行业改造挖潜,加紧生产,力求为今后的战争提供更多的战争储备。当方以智提出停止向吴军全面提供军需物质的建议时,会议产生了争议。反对者认为这样会使吴军很快溃败,更有可能吴军会将矛头对准四川,那时局面就会更加复杂;而赞同者认为,目前吴军节节败退,战败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就是再向他们输送多少军需物质也不能改变他们失败命运。目前这样不断地、大量地向吴军输送给养的做法正在严重消耗根据地的物质基础,而这时的军需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会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袁宗弟和方以智一直坚决反对向吴军提供过多的军需物质,这次他们就主张立即停止再向吴军提供任何支持。方以智激动的说:“目前吴三桂败了对我们有何不利?吴三桂来打我们?他难道不要他的湖南和云贵了吗?难道他会和康熙媾和吗?就是他们媾和我们也有能力战胜他们,而我们的军需物质无论如何不能再给他了。”方以智的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中。
陈一炳是主张继续给吴军提供援助的,听了方以智的话,他也思想多时。他起身开口道:“方参谋长的话有道理,目前继续给吴军提供大量援助是不利于我们今后的战争。可目前我们就要参战了,还要争取吴军的合作。再说物极必反,事情做过了头可能会不利大局的。因而,团结友军,特别是援助汉中的王屏藩的工作还要做。而湖南那边可以以王屏藩这里需求多而回绝它,这样才是稳妥之策。”
而丁勉受了方以智的话所启发,他脑子里反复着出现几个词:康熙――吴三桂,湖南――云南,军需――媾和。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看看大家都在思考,他又将自己的想法条理了一下,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过于奇特大胆,还是和政治局的几位同志交换意见以后再说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