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虹日映血 > 第九十九节 陕北苦战(一)

第九十九节 陕北苦战(一)

丁勉带人康熙十四年四月离开陕北,这以后的大半年里陕北和四川都有很密切的联系,由陕北先后向四川运送了五万斤石油。而四川也向陕北送来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辎重装备,到康熙十四年底,陕北我军拥有了各种****四千多支,火炮三十多门,相当数量的手榴弹和炸药包。只是当时红星三号火枪刚研制成功,给陕北的红星三号火枪只有一千多支,而大威力火炮还没有研制出来。为了应对清军的围剿,在四川根据地的帮助下,陕甘边区不仅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新兵器,而且建立了能生产手榴弹、地雷等爆炸物的兵工厂。

康熙十四年十月,满清将军、蒙古都统毕力克图率六万蒙古骑兵加入西北战局。毕力克图先以优势兵力进攻陕北边区,陕北我军根据中央的指示脱离了与敌人的接触,将大部分红军都散布于周围几县的山区。而毕力克图在夺取延安府以后,就立即会同陕甘清军合围平凉王辅臣。再重兵围困中,王辅臣兵败投降。清军得手后,毕力克图又纠集三万满蒙骑兵和三万绿营军开始清剿陕甘各地叛军。

自康熙十四年十月开始,陕甘边区与四川根据地就失去了直接的联系,双方只能以互派情报人员来通报各自的情况。到康熙十五年六月,陕北红军利用清军忙于围剿王辅臣之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在原来的基础上百姓党在陕甘建立了更为稳固的根据地,整个延安府除延安和附近的安塞、甘泉两县为游击区以外,其他各县均建立了稳定的红­色­政权,红军也围绕着今后的战争在积极准备着。开始清军急于剿灭王辅臣,对红军的游击队不够重视,而红军也尽量不与敌人有正面冲突。可是在围困平凉的数月内,清军不断向边区的一些县府要粮要人,但这些府县一律不与理睬,而且从其他地方运往战区的粮款军需也时常被截。图海和毕力克图根据情报和实际情况判断出在陕甘还有吴三桂的很强的一股残余势力,所以王辅臣一战败毕力克图立即就率六万重兵前来围剿。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陕北军政委员会决定采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来打击敌人。他们按计划把根据地分成主要的两部分,一部是以延安东北的延川、清涧为中心的延东根据地。另一部分是位于延安西北以保安为主的延西根据地。这都是当初丁勉、袁宗弟对边区以后的斗争也做过一些设想,丁勉记得林彪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曾用过有两块根据地去牵制敌人的方法,这才有了后来人们熟悉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丁勉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设置两个根据地以牵制打击敌人方法用在了陕甘边区。而这时陕甘边区有红军第一骑兵师约九千人,红军第二十一师八千多人,其他还有特种大队一千人,炮兵团一千多人,全军有各种****、火枪近五千支,火炮三十多门,相对敌人而言总体上是处于劣势。

毕力克图是蒙古正蓝旗人,属蒙古科尔沁草原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各部落中影响较大的一部落。由于科尔沁草原与满清世居之地紧密相连,满清逐步强盛以后,努尔哈赤首先将满洲各部统一,然后立即向蒙古扩张。蒙古各部在叶赫部落带领下抵抗满人侵略,战败后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首先向满清投降,接着他们协助努尔哈赤平定了蒙古各部落。因此博尔济吉特氏可说是满清在蒙古族中最坚定的盟友,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正是博尔济吉特氏人。早年毕力克图就随清军入关作战,经历大小战役数百次,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虽然此时他已年愈花甲,但康熙见吴三桂藩乱势大,也是要借毕力克图在蒙古人中的名望,所以把毕力克图和他的­精­锐的蒙古骑兵派到了西北战场。毕力克图不负众望,很快会同图海、洞鄂等人剿灭了王辅臣。接着他又奉命前去平定陕甘乱匪,而此时毕力克图对陕北的叛匪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是通过原来战败的清军的介绍和后来各种情报的收集而得知了一些情况。他了解到陕北的这股叛匪大概有一两万人,多是在山里乡间活动,有传言说他们火器犀利,战术灵活,属于那种打了就跑的流寇。鉴于陕北红军活动并不突出,图海和毕力克图对他们并不十分重视,而由于王屏藩在汉中尚有相当的力量。他们将蒙古骑兵分成两部分,三万人随毕力克图到陕北剿匪,另三万随图海还据西安驻防。另外跟毕力克图到延安剿匪的还有三万绿营步兵,他们主要是原王辅臣的部下,清廷要他们随清军剿匪、戴罪立功。大队清军到延安以后,毕力克图了解到红军大部分在延安东西两侧,他就率三万人马气势汹汹的向延长县的乔家庄扑来。

一路上清军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顺利的占领了延长县城和乔家庄,清军继续向延川进发。可到了交口镇一带清军开始遇到一些零星的阻击,红军特种大队的战士用打冷枪、埋地雷的方法来袭扰敌人。因为袭扰的规模不大,毕力克图觉得叛匪的势力也不会太强,就要求清军全力向延川赶去。到了离延川有一百多里的锦屏山一带,山峦起伏叠嶂,地势益发不平,十分不利于骑兵的行动。虽然地形还不是十分险峻,但那道路又窄,路两旁一面临是清涧河,一面是高山,骑兵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看这地形,毕力克图有些担心中了埋伏,他用了六百多人前卫营在前方探路,可走进锦屏山不久就在前面却遇到了大量的地雷的阻拦,还遇到乱匪火枪伏击,六百多人的前卫营一个照面就死伤有百十人。前卫营结队冲过去要与乱匪撕杀,谁知乱匪竟不作抵抗起身跑了。再往前走,又是如此,只是那地雷越来越多,最后炸的前卫营不得已跑回去报告说前面有地雷阵,不易通过。毕力克图命令绿营军前去带路,绿营用了三千人在前面探地雷,可地雷接二连三的响起把清军炸的那叫个惨,走那里都挨炸,越害怕越挨炸,几里长的山路竟伤亡了好几百人,再往前走路旁的山更高更陡,路上的地雷也越来越多。

情急之下,毕力克图­干­脆不用前哨探路,就让汉军营在前面列队前进,清军骑兵在后面跟进。突然旁边山上响起密集的枪声,几里长的队伍同时遭到袭击,清军遇到了大量乱军的埋伏。乱匪的子弹、箭矢像雨点般的打来,同时山上还落下许多黑糊糊的小炸弹,它们落入人群中接二连三的爆炸,将那清军大队炸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在那弯曲狭窄的山道上人涌人、马碰马、人挤马、马撞人,不少人被爆炸的气浪掀到了路另一边的清涧河里,那惨叫声与炸弹、地雷的爆炸声搅和在一起。清军见势不妙连忙退回去,毕力克图见第一次伤亡就超过了两千人,心中十分恼怒。只是他多年征战,这次却感到有些施展不开,心中也奇怪那乱匪竟有如此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从未遇到地雷、手榴弹这种兵器,那乱军将地雷埋在清军必经之路上,人一踩上去立即响起惊天动地的声响,周围的人也都随之被炸上了天。每次遇到地雷、手榴弹爆炸,清军上下都是心惊­肉­跳,众人都有些胆颤了。还有那火枪也不同一般,如此密集的火力,清军上下都说这股乱匪的火器竟比王辅臣还要强大许多。只是看这乱匪不过几千人而已,毕力克图认为自己手中三万多人剿灭这几千蟊贼应是不难。他这里布置清军用红衣大炮连续轰击乱军阵地,然后由步军****营、火器营在前面打头阵,大量步军随后而行。可那乱匪仗着有利地形和火器犀利,打的十分顽强。清军连续打了两天都没有打下来,毕力克图带的三万清军中只有一万是步兵,他又不用蒙古骑兵去抢占山头。所以山上的红军用二千多支火枪,加上****和手榴弹使一万多步兵伤亡惨重。率领这一万绿营军步兵的是原王辅臣手下的总兵李国梁,李本来就对王辅臣轻易投降清廷不满,所以此次出征陕北也是有些不情愿。到了战场毕力克图把吃苦卖命的事情都让绿营军去做,李国梁更是不满。红军在山上阻击了了两天,李国梁手下伤亡也有三千多人,进攻中正好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胳膊,虽然并没有伤着要害,可李国梁借机撂了挑子,他手下的裨将亲兵也纷纷抱病喊伤,汉军营里一时伤病成风。毕力克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得已只得把蒙古骑兵当步兵用,另外又命人从延安召来一万步军,一来二去时间已过去了将近十天,而乱匪却在逐次抵抗。等到清军的援军一到,乱匪又主动撤走了。正要继续追击,有人来报延安南面清军的粮草辎重基地甘泉被叛军攻下,守军四千人被全歼,现在延安派出的清军正在与叛军激战,由于叛军以骑兵为多,加上火枪、大炮极为犀利,所以清军不能取胜,望将军速速回援,晚了延安府恐是不保了。

原来在延东根据地坚守的是乔雨楼带领的红二十一师七千多指战员,当清军大队来进攻时,乔雨楼见延长一带并没有歼敌的条件,所以他们一路撤退,将清军大队吸引到地形复杂的锦屏山,他们打算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敌人的大队。在锦屏山与清军苦战了两天,虽然火枪不少,但究竟只有两千多支,其他多为****刀戟。清军渐渐也看出来红军整体火力不足,所以他们先用火炮猛轰红军阵地,然后往往用上万人的队伍冲击阵地。乔雨楼知道这样硬拼不是红军所长,他立即率部主动撤出战斗,开始与清军兜起圈来。

而在延西根据地的杨起隆得知毕力克图进攻延东根据地,他们采纳李柱的意见,主动进攻延安府南面百里的甘泉县。甘泉是延安与西安联络的重要一站,清军许多兵器装备都在那里储备。李柱率骑兵第一师、特种大队和部分炮兵突然包围了甘泉。甘泉清军只是听说毕力克图率部在延川与乱军激战,延安刚派出不少援兵前去支援,他们都没有料到乱军还有如此强大的兵力。红军的大炮对着甘泉城门一通猛轰,那大炮将城门炸毁了不少,守城的四千多清军伤亡很大,这里面两千多绿营军也是刚投降的王辅臣的部下,他们在平凉就吃尽了红衣大炮的苦头,没想到在延安府守后方还遭到乱军大炮的打击。见形势不妙,汉军营两千多人竟逃的逃、降的降很快丧失了战斗力。这样红军近万人的主力部队将守城的两千多蒙古骑兵全歼了。敌延安守军尚有近一万七多人,听说乱军进攻甘泉,这里就派出一万多人前去救援。李柱一边组织百姓支前队将甘泉敌人军需物质搬运一空,一边将红军主力埋伏于甘泉城外。清军援军到了城门外见乱匪已经攻占了甘泉,现在正在城中严阵以待,清军在城外拉开架势,先用火炮向城中猛轰起来,紧接着成千上万的清军开始向城里进攻。但在城墙附近遇到地雷阵,那地雷的震天轰响把清军大队人马吓了一跳,而城墙上又出现几百条火枪,加上不少飞来的手榴弹,这通无名炸弹的狠炸让进攻的清军慌忙向后逃窜。

正在敌人慌乱之机,红军埋伏的火炮响了,炮火首先摧毁了清军的大炮,然后对着清军大队猛打起来。清军正在退缩之中,又遭到大炮攻击,四周响起喊杀声,成千上万的红军骑兵杀了过来。敌人援军中骑兵不多,只有不到三千人,他们很快成为红军骑兵围杀的对象。由于红军人多势重,清军绿营军竟丢下骑兵跑了,骑兵一看形势不妙也夺路而走。红军借势追杀,直将敌人赶回延安城,接着就用大炮向延安城攻击。清军守将见乱匪势大,急忙向毕力克图求援。

毕力克图听说延安吃紧,急匆匆回援延安。回去一看叛军早已逃之夭夭,问过甘泉情况才知甘泉守军中的汉军营兵见有人来攻城纷纷弃城而去,致使近二千蒙古骑兵很快被围杀,甘泉城中的粮食和军用物质尽被抢光。毕力克图闻听此言怒火中烧,首先把从甘泉逃回的汉军营兵悉数斩首示众,并将绿营军总兵李国梁拘禁起来,准备送交朝廷重惩。有探子报来陕北的叛军主要分布于延安北面的东西两侧,东面有近八千人的队伍以步兵为主,西面有近万人以骑兵为主,陕北的百姓对叛匪也多有依附,各县镇都有相应的组织,叛匪自称是吴三桂所部,自命名为陕甘红军。

毕力克图感到这股乱匪战法十分独特,他们作战往往不求全胜,总是打了就跑。更有那游击战术十分险诈,那几十人、几百人的队伍十分灵活。加上那火枪、地雷、手榴弹等利器,往往一个照面就伤亡惨重。毕力克图想这乱匪分小队袭扰我军,何不我也成立些游击队伍与之针锋相对的游击而动?他将满清骑兵分成二千多人为一队,往往得到红匪消息以后就直奔目标而去。开始红军的游击队也吃了几次亏,后来察觉到敌人的行动规律以后,红军故意放出一些消息,然后集中兵力打敌人的埋伏,其中在安定县的瓦窑堡红军集中骑兵和步兵师一次消灭清军骑兵一千五百多人。多次中伏以后,毕力克图感到十分恼怒,不得已放弃了游击战术。他觉得这股叛匪有些不同以往,他们植根于百姓之中,他们与百姓竟成为一体,时时放出真假消息,让人不知所以,因而剿灭他们十分不易。眼下只有卡断他们与百姓的联系,才能将他们从百姓中清除出来,这样方能尽快把这股红军消灭掉。毕力克图上奏康熙提出要在陕北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首先是对通敌融敌的汉人一律格杀。再有就是要在匪区各县乡官员,要在各地联合士绅汉勇成立乡勇民团以配合官军行动,阻断乱匪粮道兵员,断绝乱匪与百姓的联系。原本康熙曾诏命全国各地清兵不得屠戮百姓,不得滥杀囚虏。可陕北的情况十分特殊,百姓竟已经与乱党融合在一起。康熙知道西北历来匪盗猖獗,那李自成为乱天下正是从陕北而起的,若是再次形成民匪沆瀣一气,日后必为大患。康熙准了毕力克图的奏请,敕令他在陕甘自行其事。康熙得知王辅臣手下降将极难调教,这又从平凉提督孙思克手下调集一万绿营军谴往陕北,并向延安各县派出得力­干­员以稳定地方,特别下旨将总兵李国粱递送京师问罪。

得到旨意,毕力克图开始在陕北地区对百姓和红军采取了血腥的屠杀,清军所到之处对边区的­干­部和支持、同情红军的群众进行了狂捕滥杀。在延安附近各县,清军由各地的士绅成立联保组织和民团,在各县乡实行保甲连坐制度,对百姓的活动加以限制,阻断百姓和红军的联系,铲除游击队生存的根源,并用这种方法一点点的蚕食根据地。军事上毕力克图向朝廷请求增援后,很快由朝廷派来的副将刘选胜率领的一万绿营军援军就赶到了。这个刘选胜是平凉提督孙思克帐下骁将之一,此人持强好胜,喜好出头,曾在围剿王辅臣的战斗中与毕力克图有过合作。毕力克图原本对王辅臣的降将就不满意,故刘选胜一到就命他统领陕北汉军营。康熙十五年十月刘选胜率部围剿边区安塞县委机关和县大队,三百多­干­部战士被杀害;接着刘选胜又突袭延长乔家庄,四百多­干­部群众促不及防全部被害,乔家庄被毁;刘选胜还配合毕力克图积极屠杀红军家属和帮助、同情红军的老百姓。一时间清军所到之处村村添新坟,寨寨冒狼烟,根据地的百姓遭到巨大的损失,根据地也在不断的缩小。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