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隆经历了这几个月里的大喜大悲,陕北的红四方面军加上骑兵军已经有近七万人了,他心里很清楚,不是丁勉在川陕边境的大胜,陕北的局面不会是这样,西北已经被红军拿下了。这些情形不禁使他回想起与丁勉交往的过程,丁勉五年前的计划竟在一步步的实现,特别是丁勉在夔门招揽袁宗弟时的那些话竟犹如在昨日,看四川红军短期内就全歼陕甘清军的情形,当日铁军之说果然不虚。似这等战神,天下何人能敌?谁还敢与之争锋?在陕北根据地最困难的岁月里,杨起隆从没有气馁过。当延东根据地的近八千红军只突围出不到三千人,当得知乔雨楼牺牲的消息时,杨起隆没有胆怯,因为他记得丁勉说过:杨大哥,你们一定要坚持,坚持,我们一定会去支援你们的。没想到丁勉是用这种方式来支援的陕北,没想到胜利竟就这样奇迹般的到了眼前,形势的发展一日钱里,杨起隆渐生出万丈豪气,同时心中对丁勉也生出了些许尊敬之情。今天见了丁勉,他抱住他竟一时无语,眼泪流了下来。周围的许多红四方面军同志也都激动的眼圈都红了。
丁勉安慰说:“大哥,我们终于又见面了,西北的胜利就在眼前了。眼下我们还要尽快打下西安,西北还有很多工作要我们做,我们要振奋起来才是呀。”
杨起隆也回过神来,他对丁勉道:“兄弟,为兄日思夜想的都是你,今日见到你还不信是真的呢,真似在那梦里一般。也是,事情还多着呢。兄弟,有何指示尽着说就是,大哥一定尽心尽力做好它。”
丁勉道:“我们正打算商议进攻西安的计划,您先歇息一时,三个时辰以后开始我们开会。”
前线指挥部制定了一个多点开花,多方并举的攻城方案。用丁勉的话说,这是红军第一次攻打省府。而西安又是千年古都,历代王朝修筑了坚固完善的防御体系。但是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红军总兵力达到十多万,火器远强于起清军。因此丁勉要求这次战役要成为一次红军对攻坚战术的全面检验和实战锻炼,力求要在攻坚战的多种战术演练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在开始进攻的前几天,红军狙击手和炮兵连对城墙上的守敌进行了有效的狙杀。清军渐渐体验到了战壕的威力,几百名狙击手直打的清军守城将士在城墙上不敢露头了。康熙十六年五月六日,红军从几个方向同时向西安发起进攻。红军重炮群对城中指定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清军伤亡巨大。红军从几个方向有架设云梯登城、派出爆破队炸城门、用坑道作业炸开城门等手段向西安城攻击。一开始清军被猛烈的炮火打蒙了,等到红军爆破队已经到了城下,而许多红军战士已经开始架设云梯登城时,城中的敌人才开始了激烈的抵抗。西城墙一侧的红军第三军第七师的突击队在狙击手的配合下,使用手榴弹和火枪开道首先登上了城墙。他们在城墙上与守军展开了激战,而后续部队也不断的冲了上来。接着西城门、北城门相继被红军炸开了,大队红军冲进了西安城。清军原本都是乌合之众,城门一破,顿时崩溃。红军进城以后对少数负隅顽抗的敌人用****、手榴弹和飞雷进行了围歼。部分清军和满清官员携带财物企图从东南两城门处逃走,刚出城即被埋伏在城外的我军俘虏。经过一天多的战斗,西安被红军拿下。
西安一战,红军将西北清军主力消灭殆尽,俘获甚多,仅战马就缴获一万多匹。前线指挥部发布安民告示,要求部队维护地方治安,严禁抢掠行为。同时派人封查府衙、各部政衙门、银库、粮库要地,对满清在西安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府邸宅院一律查封。对扰乱地方、滋扰民生的朝廷余孽予以重惩。各地方官员,各清军将领、士卒,只要主动投诚的都将得到红军的宽大处理。由于西安是满清在西北的大本营,经过几天紧张的清点,从府库中获白银三百万两,黄金十万两,各种财物合银近千万两;从各贵族官员府中查获白银近六百万两,各种财物合银近千万两。清点完毕,红军派人将银两财物送往汉中,满清显贵也压送根据地参加劳动改造。
很快,红军第二骑兵军向甘肃进军,红军第一骑兵军则占领陕西各地州府。红军所向披靡,清军不是四散溃逃就是缴械投降,红军在三个月内就占领了陕西,甘肃各地。根据中央的指示,西北我军将防线放在西面榆林、绥德一线,防备清军由蒙古进入西北;东面防线在潼关,防御中原敌人的进攻;南面的防线在安康一线,防备清军从湖北进攻。接着百姓党开始在各地成立红色政权,红军的许多部队都化整为零与四川也派来大批的政工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别赶赴乡间农村,发动群众,****土豪恶霸,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百姓党在西北采取了团结多数,扶助工农的政策,对满清贵族和罪大恶极的汉奸恶霸予以坚决打击,对广大农民给予物资和劳动力上的帮助。因为多年征战,西北各地地广人稀,百姓党采用了土地私有化政策,鼓励开荒围垦,每开垦一亩荒地奖励农民二百钱并赠送粮种,各地工作队也帮助农民开荒种田,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建设的矿山、工厂也招收一些贫苦农民到那里做工。
经济方面,汉中地区原来就是全国著名的铁器生产基地。红军占领汉中以后,丁勉将从云南和西安获得的大量银两用在了汉中和陇南工业基地的建设中。政府首先建立了汉中第一铁矿和第二铁矿,同时大型的钢铁厂一下就建了三个。新的兵工厂也成批的建了起来,同时关系军事民生的食品厂、纺织厂、煤矿、盐矿也相继建立起来,政府将一些有经验的匠人请到钢铁厂、兵工厂中去做技术工作,对愿意个人开矿办厂的人也予以大力的支持。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地采取鼓励外省迁移百姓到西北参加工矿生产,对参与围垦、开矿的百姓给予财力的支持,对到西北开荒种地的农民采取了免费提供房屋和其他生活设施,同样对开出的荒地予以奖励。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