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占、硕岱在对吴三桂的战事中屡屡获胜,也算是满人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后起之秀,康熙对他们极为器重。在对周吴的围剿中,后期前线作战主要由穆占和硕岱等前锋将领统领满洲军。现在听了他们的话,众人也都觉得有几分道理。康熙心里本已被近来的一些事情搅乱,心里也有些急于报仇,穆占等所言正合其心意。正要继续讯问几句,大学士索额图接道:“皇上,常言道:欲速则不达,臣以为剿灭川陕乱匪宜先去其两翼再取其心,即先平福建、西北之乱,待到两翼取胜再一鼓作气进取四川,此乃稳妥之策。”
大学士、兵部尚书明珠道:“索大人所言差矣。自古作战讲究抢得先机,目下朝廷大军已对四川多方围困,已有先手之利。而四川乃是匪之根本,夺下四川红匪就将成失去生存依仗,而四川各地红匪所办铁矿、钢厂、盐矿众多,红匪已是植根于此,早日拿下四川势所必行。再者红匪狡诈异常,若按常理行事难免又遭其暗算。皇上,臣近些时日细细研判前方战局,吴世蹯接受了招安,他的二十万大军就可为我所用,更着前方尚有朝廷云贵大军近二十万,湖广、湘赣也大军云集,我已对四川形成合围之势。更为有利的是云贵各军离匪巢宁远远不过三百里,近则百十余里。臣以为朝廷应先集中云贵三十万大兵火速进剿宁远州,而这里红匪充其量不过十万,我大军不难得手。而当红匪正在全力保护老巢时,我湘鄂大兵不时杀出,直取成都,而我云贵大兵再向西趁势围堵,定可一举剿灭匪乱。”
康熙转对工部尚书朱之弼道:“工部,可有何见解?”
朱之弼乃御史出身,善谏疏,皇帝对他十分信任。由于战事需要,康熙将这个得力之臣迁调工部,以求工部能有所作为。朱之弼任工部尚书以后居功致伟,勤勉为之。此时见皇上问起,他知道其中原由,连忙道:“工部已新建兵器、火药坊十数个,红衣大炮现可增产一倍以上,眼下朝廷所产兵器足够战事所需。只是由于广东铁厂所产大多被平南王尚之信所俱,汉中铁厂现又没于贼手,钢铁用度有些趋紧。眼下正在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勘察设矿,宜建新的铁矿及铁器作坊。再有前时从西夷所进的二十万斤精钢已从天津卫上港,火器用度尽可解决。另进口红衣大炮事宜也在与西夷联络之中,那蛮夷十分傲慢狡诘,极是难以易与,一时还不得所以。器械局中对红匪所用火器尚在研磨之中,那手榴弹、地雷等火器极是灵性,已伤了不少人了,看看是在那火药上有些机巧所在。”
康熙对军需火器也极是上心,几年下来工部的火炮铸造已达到了空前的水准,那些红衣大炮在平藩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在与红军的陕甘大战中,朝廷的火器竟不能挡住红匪火力。康熙听到前方将士说起己方弓箭、火枪、火炮够不着对方,只得任由红匪狂轰滥炸,问起前任工部尚书缘由,他竟是吱吱呜呜不知所以。一气之下康熙将他革职查办,然后送宁古塔充军了事。调来能臣朱之弼,康熙也是想尽快改变火器落后的状况。可他们那里知道那火器要去比之丁勉红军近乎不能,相差太远了。这里听了朱之弼的话,康熙心中有些不悦,坏消息不少,好事情不多,他接着问了一句:“朱爱卿,你道器械局中竟不能自行有所建树?”
皇上的话一下点到了朱之弼的痛处,工部里的情况十分糟糕,多少年不予重视,现如今急来抱佛脚,要工部里器械局有所创新,众人竟都无从下手。据那西夷比利时人南怀仁所说,眼下工部的铸炮技术与西夷的已是不相上下,还要再好从何谈起?那帮文痞学究论起之乎者也尚可胡侃一通,要他们去做那机巧之事,势比登天都难。朱之弼只得据实回道:“眼下工部里正夜以继日赶造兵器,只是创新一举实则甚少,臣正倾力为之。”
康熙看他为难,知道想得到新兵器也不是一时半刻既成的。这又想起丁勉喜好搬弄淫技机巧之举来,现在看他这不是小聪明,他这是大机关、大乾坤。据说他的研究院里就有不少奇人异士,专做那奇巧器械,想必那手榴弹、地雷必产于斯。看来先拿下宁远,破了他的生存根基才是正理。康熙又想起了丁勉给自己的建议要在天下士子科考中增添物理、算学、化学之说,难道事情的缘由竟真要从士子们所学所会开始?实际上近年来康熙也经常让南怀仁等人给自己讲一些算术、物理知识,自己也很是爱好,可要天下举子们都去学这些无大用之术,实在有些不合时宜,究竟这与那立国安邦、治理天下的哲理相去甚远。
最后康熙在朝廷的军事会议上下旨:定了清廷先取四川后平陕甘的平乱方略。湖广总督蔡毓荣为绿营主帅,统兵十二万,振威将军穆占为八旗兵主帅,统兵六万,他两人皆归平西王吴世蹯统辖的的云贵大军,加上吴军的近十八万人,这一路共有三十六万人;另外湖南、江西、广东一带清军三十五万人也在向湖南汇集,湖北的清军有十五万人也在准备入川作战;清军又调集了河南、河北等地的清军前去围堵西北红军。各地兵站紧急征召兵丁,即可赶赴前线。
可是这以后满清朝廷在准备作战武器装备上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兵器研究能力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没有好的钢材和设备,火炮和火枪都不能大规模制造,加上没有新式炸药,所以火枪、火炮还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生产。从前线获得的红军的一些手榴弹、地雷等武器看着好看,用着好用,就是不会造。康熙命工部组织力量模仿试制都以失败而告终。原本康熙下大本钱从西夷进口了不少西洋大炮以及火枪、火药和钢材等物质,而且这些武器物质在平灭三藩的战争中也取到了巨大的作用。谁知随着战局不断发展,三藩之乱渐渐平息,四川红匪日益强盛,从西洋进口的物质随着最后二十万斤优质钢材的到货而中断了。工部原以为这二十万斤钢材足以保证三年的战争使用,谁知那些可恶的西洋蛮夷不仅要走了近二百万两白银,更不知在钢材中加了些什么东西使这批钢材见火就着,更可气的是钢材里裹着不知何物的液体,打开以后流到那里蚀到那里,把钢材蚀的是千疮百孔的,朝廷的几百万两白花花的银两换来了一堆废物,欲要找那些奸商理论业已早就没了踪影。再想其他渠道进货,可西洋商人自此全部消失了。过了一年多,战局急转直下,满清朝廷不得已主动向外界求助,这才知道朝廷所辖地区的外海在一年前被不知何处冒出的一批海盗封锁,各种物质材料只准出不准进。欲待用水军前去清剿,可海盗们岂是可轻易与的,不说水军孱弱,去的少了被海盗给干掉,去的多些多是劳而无功。可怜满清政府此时还在采用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此时也没了主意,只有看米下锅,用自己的老本钱与红军拼杀起来。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丁勉在暗中操纵的。在平藩战事的前几年,丁勉坚持让吴六奇通过英国人亨利和戴伟掌握朝廷与西方的往来,渐渐的满清朝廷所有的所谓从西夷进口的火枪、火药、大炮和其他兵器都由百姓党所控制,那些军火物质也都是四川宁远或是海南的兵工厂生产的。而实际上真正的西洋先进技术却都被百姓党所用。这些措施极大的麻痹了满清朝廷,卖给满人的那些火枪、火炮及火药模样好看,可性能并不比朝廷现有的兵器先进,要价奇高,还不时提出无理要求。以至于清政府以为西方蛮夷不过尔尔,多是些蛮横无理、不讲信义之人,因此对西洋的火器也并不抱多大愿望。
可是由于全国两大主要钢铁产地,广东佛山和陕西汉中,一个被尚之信控制,一个后被红军占领,朝廷急需铸炮用的钢材。西夷蛮人蛳子大开口,说愿意一次供应二十万斤精钢,并说那钢材如何如何好用云云。无奈之下,朝廷只得答应他们的条件。可这些钢材是宁远研究院为满清特制的,里面裹了不少硫酸等物质,见火就着,到处腐蚀,满清朝廷又吃了一个暗亏。而在这以后广东的红海军就以海盗的名义开始严格控制各地外海,严禁外国向满清输送任何物质,满清从海上与外界的联系被阻断了。
鉴于在兵器和军需用品上没有优势,康熙不得已将全国其他各地的清军和作战物质向四川战区集中,预计在进攻四川的战役开始时清军总兵力达到一百万人,而全国其他战场上兵力相对空虚了许多。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