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红墙,低头看黑砖,整个红场居然是清一色的黑褐色方砖铺成的,细长的一排排错落相扣,形成无数延伸的“工”字,整个广场的地面黑得暗淡,黑得朴实,小小的黑褐色的砖石居然就默默扣成偌大的一个坚实广超我忍不住把照相机的镜头朝下,朝下,摄下这被严实组接的黑压压的砖石方阵心生对俄罗斯民族深深的敬重……
最是1941年的11月7日苏联红军的受阅部队就是在这片黑砖铺就的广场上齐步前进,直接杀向战场这是怎样的一种的阅兵啊空前绝后的战争史诗:坦克的履带地亲吻着广场的黑砖然后就一路呼啸扑向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不可一世希特勒就惨败在了莫斯科的城墙下……zxSm
我死死地盯着红场广场上砖石的颜色刹那间觉得那砖石的黑色是苏俄无数英烈热血的殷红被历史的长风烘干后疤痕累裂的紫黑是正义战胜邪恶百折不回的深重之色
在黑色的红场边上不期而遇的还有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朱可夫,您好,老朱,相遇时莫斯科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让这样的乌云为衬,我连连按动快门闽南话“骑马”不叫“骑马”,而说“站马”,朱可夫就是站在马鞍之上目视前方……
突然想起“特殊时期”后期,中国当局悄悄组织安排了大规模的翻译行动,其中“上海五七干校翻译连”最为出色,集体翻译的奇葩如昙花一现,却惊艳永远:他们的翻译杰作中就有朱可夫的长篇《回忆与思考》,让书荒中的中国读者得以痛享一回历史文学的盛宴,我更是饥不择食,囫囵吞枣,除了老朱的长篇,还读了《多雪的冬天》《他们为祖国而战》等等苏俄文字……当然它们都是“内部读物”,供批判参考,哈哈,批判,批判,有多少好书在汝之名下得以苟延残喘,成为我等读者的沙漠甘泉,当年“同安二”二楼厦大教师阅览室的书声沙沙,滋润了多少人龟裂的心田!
一城一记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