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时间长了,你也许会发现,你的孩子怎么那么任性,似乎他永远是核心,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而且有些胆小,不敢冒险,不愿主动同人交往,一旦犯了错误,你们很难管教他,因为他有靠山。
这是一些心理学家观察了许多由老人带大的孩子总结出来的共同点。孩子长期托付给老人,甚至同老人单独住在一起,父母很少探望,这种孩子即使在成|人之后都无法消除与亲生父母的隔阂,孤独感,自我封闭,或过于寻求对他人的依恋成为他人格的潜在危机。
让老人代管孩子,最好在教管方式上互相协商。无论多忙,也要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全托是最不可取的,当你们收获自己亲手种植的苦果时,滋味自知,后悔莫及。
没有家人可以依托的,就要考虑为孩子找一家较好的托儿户或保育院。从此,夫妻二人就要奔波于单位、托儿所、家庭之间。柔弱的孩子也就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一家三口早出晚归。这样的日子久了,夫妻疲惫不堪,孩子常常生病。对于中低等收入的家庭,除了身心疲惫,经济的负担也很重,一个人的工资可能只够支付托儿费和医药费。
以这样的方式抚养大的孩子身体强壮的较少,还可能具有不活泼,缺少主动性、安全感,胆小怕事或散漫难以自控,情绪不稳定等弱点,也许会成为他成长的潜在危机。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时候,孩子的最佳抚养者只有他的亲生父母,幼小的孩子更需要母亲多一些的照顾。一个缺少母亲充分关爱的孩子,在他的一生中将永远缺少“对外探索的安全基地”。
从你们决定要孩子那一刻起,就已经准备承担这一天职,已经有了孩子就意味着你们必须承担这一职责,推脱或逃避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
母亲是孩子的最佳照料者。如果你所供职的单位在制度上有这种可能,你可以请长假或辞职。暂时离职,直接的影响是经济收入减少或中断你的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陌生人使我紧张
对陌生人保持警觉是一种自我保护,害怕生人是心理的症结。
孩子开始“认生”大致在四五个月时。他见到经常喂养他,亲近他的人,会露出愉快的表情,还会主动接近;陌生人要抱他,他会躲避。生人伸出双手要把一个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抱走,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会贴紧妈妈的身体,小手抓紧妈妈的衣服,寻求庇护。眼睛却可能紧盯着陌生人,表情是警觉,紧张,还有一些好奇。有时,若强行抱走,还会哭闹不止。
这是孩子初到一个新的环境,遇到陌生人时的常有表现。这是出于一个生命自我保护的本能。一个人对于安全的需要是伴随着生命的形成而来的,对生命的珍视和护卫是天生的,孩子虽然如此弱小,但他一开始就会力所能及保护自己。凡是熟悉的,就是安全的,陌生的就可能是危险的,有害的,他要趋利避害。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新的里程。
在孩子四五个月到两岁以前,会明显表现出对父母亲或其他照料者的依恋,甚至也依恋他所熟悉的环境。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因为这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潜在的影响,也会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产生不可弥补的影响。
一个获得了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容易形成情绪乐观稳定,自信,而且对他人能建立信任感,勇于探索的人格特征。而一个缺少依恋对象,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参加活动时犹豫不决,对自己和他人都缺少信任等特点。如果父母忽视或错误地对待孩子的这种需要,还有可能使孩子形成逆反的,消极回避的,不知所措的心理特点,将不利于孩子以后与他人的交往。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