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此类智力的孩子对自然现象特别敏感,喜欢探索自然,善于观察、描述和记录,对事物的收集、分类、鉴别特别感兴趣,喜欢种植或饲养各种小动物。
对这类孩子,父母应该为他们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然中学习、收集和发现,鼓励他们学习种植或饲养小动物,也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博物馆”,并引导他们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和实验所得的信息用文字或图画形式整理出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总会在某些方面有长处和某些特殊才能,我们就会学会按照他们的个体差异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现在,根据“多元智力”的特点,你是否观察和了解到了你的孩子具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智力?你是否已经开始计划,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把你的家庭建设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场所,你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和引导者。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也在学习,生活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学校,我们的爱心也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使他永远都有动力去面对未来,孩子也将在我们爱心的付出当中给我们一个欣慰的回报,那就是,他也成为了一个充满了爱心、信心和耐心的人,心中永远存留着永不止息的爱。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各种不良习惯的纠正,也是这个时期最有效。研究表明,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7岁~12岁)、少年期(13岁~16、17岁)都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幼儿期和童年期更为关键。
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定时而有规律。所谓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