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咸淳九年,襄阳城破!
临安5年8次15万水兵来援,均告无功;襄阳数万军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六个年头,壮志悲情俱都付诸滔滔襄水,展眼成空
九年正月九日,与襄阳互为倚仗的樊城陷落,襄阳自此彻底沦为孤城
三月既望,蒙元“薛禅”皇帝忽必烈诏喻襄阳守将吕文焕,劝其投降元将阿里豪与之折箭为誓,担保绝不屠城
三月晦,吕文焕携子出城降元
诗圣故居武侯故里“铁打的襄阳”城门大开,元军浩浩荡荡开进城内
大宋门户,今日訇然洞开……
这一日,襄阳城中家家饮泣户户吞声,作怪的是城北极偏处却有一座府邸深处隐隐传出歌声,仔细听时,是男子苍老的声音,词气悲凉,字句可辨,正是盛唐王右军的五言名篇——“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自古歌咏襄阳的诗句不少,但有唐以降,无人不服此为压卷之作
“砰……”
时断时续的歌声中,一架雕刻着“王维旧雪图”的“独山玉”屏风被狠狠推倒在地独山玉质地坚硬,那屏风倒在地上竟纹风不动推倒屏风的老者口中唱着,回身找来一柄斧头,望地上便砍砍了两下,雪里芭蕉上现出一道裂纹;再砍几下,玉碎昆冈,和着“留醉与山翁”的袅袅余音,散入尘埃
那人又举起一只建窑的“釉银|兔毫盏”毫不怜惜地摔在地上,这东西胎薄体轻,破裂后碎片溅到了一旁侍立的一个青衣侍儿腮上,割出一道极小的血痕她只轻轻后退了一步,双眸含泪,一声不出
那人转瞬间已将书房内几件珍奇毁得干干净净,四下侍立的男女老幼均有,却无一人上前劝阻
大好风日的家乡都归属了夷狄,还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与其让蒙古人拿去享乐,何如此刻毁了干净!
“爹爹!”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走上前跪下,声音哽咽,清秀的脸上肌肉抽搐,却一句话也憋不出来
砸东西的老者后退两步,颓然坐倒在太师椅上,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慢慢淌下
主人这一哭开了头,一屋子早在竭力忍泪的丫头奶奶夫人哪还忍得赚登时哭作一团只北窗竹椅旁立着的一名十六七岁素衫素裙的姑娘虽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却只暗暗饮泣,一声不出
“爹爹不必伤心,老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大宋男子但未死粳终有一日光复河山!”那青年说道
他说得词气凛然,但面上忧愁遮也遮不住——朝中只余昏君奸臣,来日大难,京都薄保不住尚且难说,所谓光复河山云云,不过是暂且安慰年迈的老父罢了
老者不语,转头向北窗下的素衫女子招了招手:“兰芽,你过来”
被唤作兰芽的姑娘慢慢走过来,向老者施了一礼,口称“郑伯父”
“不,你跪下”老者口气低和,然不容置疑
兰芽微微一愣,随即顺从地撩起裙摆,跪在那青年身旁
“夫人,你过来坐”
老者又向旁边一位老夫人点了点头
老夫人不解其意,早有丫头又搬了一把椅子来,老夫人遂过去与老者并肩而坐
老者揩去眼泪,强撑出半点笑意:“兰芽,好孩子,你与季瑛是从小的娃娃儿亲,你父母俱亡,尸骨未寒,按说绝轮不到办喜事但此非常之时,只好从权我的意思,今日,就给你们完婚一切从简季瑛,你们就在这里拜了我和你母亲,再拜天上的岳父岳母,就算,成亲了罢!”
一屋子人全都愣住了
郑夫人低低叹息一声,最先反应过来
这素衫女子名叫贺兰芽郑家与贺家世代交好,祖上都曾为朝中名臣到兰芽与季瑛的曾祖这一辈,眼见宋氏衰微奸臣当道,遂先后归隐,回乡常伴梅花
郑老爷与贺老爷自□好,郑季瑛四岁上,贺夫人身怀有孕,十月后产下粉妆玉琢的一个女儿,就是贺兰芽了小儿女门当户对年岁相若,两家大人遂定下亲事
襄阳抗元,坚持了六年起初尚与外界通联,最后一年,元军大举困城,切断汉江水路,围得铁桶也似城内粮食尚可支吾,然柴盐衣装,已断绝不至最后竟到了一千钱只能换一两盐的境地
不得已军民上下“撤屋为薪缉麻为衣”,寒门小户的房子早拆得大半,郑家是大户人家,将数间厢房腾给了无处栖身的老弱妇孺,只留下后堂供着祖先牌位正屋三间连同书房挤着同堂三代
原先六十多名下人只留了个两个厨役烧饭,还有两个大丫头照顾女眷
贺家更是凄惶,先是贺老爷重病不起跟着贺夫人日夜操劳,又染了时疫,缺医少药,终于不治而亡
她伉俪情笃,贺老爷痛哭一超到底撑不住病体也跟着去了贺老爷一妻两妾,身后只得一子一女儿子贺雪霜尚未婚配,不便照看妹子郑夫人又怜惜兰芽,因此将她接到了郑府
此刻老爷一声“成亲”,虽突兀已极,郑夫人却即刻了然
久闻蒙古人残暴好淫,自侵大宋,每略一地,常大举屠城如今虽与吕文焕有约,谁又敢真心指望他们信守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