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姣花照水,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她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生病。而赵电有一个业余烦恼,他常为自己的瘦而烦恼。
在上大学时,赵电本宿舍的几个同学看到赵电穿一条裤衩坐在床沿上,便用一种考古学家发现了出土文物一样的目光看着他,并纷纷取笑说:
“小赵好象是在非洲长大的。”
“小赵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赵全身都是排骨。”
还好,他们只是说说,还并未啃这排骨。
面对一帮笑徒的讥讪,赵电既感自卑,又生愤怒。他早发现,生活中营养好修养差的人太多了,大学生更是如此。那时他很不服别人之讥弹,便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为自己辩护:“人肥胖的意义远小于猪肥胖的意义,人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她身上肉的多少!”
当时赵电也想“增肥”,增肥就得施肥。怎么施肥?但从街上潇洒买得一斤烧鸡,自个儿坐在公园里的石凳上,肉嘴放在肉鸡上,全心全意地享受起来。
可是光通过吃,效果并不明显,赵电仍然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三中工作。校门外,一群同事又在议论“孰胖耶,孰瘦耶”这一永恒话题。
“小赵是我校最瘦的人,是瘦子大王。”
“小赵比较精致。”
“小赵,你有九十斤吗?”
赵电答:“我吗,九十九斤九两,加上你们的一堆废话,正好一百斤。”
这些人太令赵电厌烦,这场面太让赵电尴尬。可这种“事故”经常发生。
生活让他成熟,人世让他看透。时至今日,赵电已麻木,赵电已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瘦指指点点了。他认为,瘦有什么不好!人皆能见到鲁迅的风骨,这正是鲁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瘦”的结果。
赵电说胖瘦各具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