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父微笑着看着赵成,亲切地问:“世侄在哪儿高就啊?”
赵成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他根本不知道“世侄”、“高就”是什么意思,他眨巴眨巴眼睛,不知道怎么回答。赵电看到这个情况,心想:不好!敌人火力较猛,我方将领受困,我该出马了。
赵电替二哥答道:“愚兄在杭城吃苦。”
陈父眼睛还是看着赵成问:“令尊高寿?”
赵成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赵电在一旁答道:
“家父枉活七十二春秋。”
陈父惊讶地看了看赵电,没想到这个“小瓦匠”还真有文化。
但陈父毕竟瞧不上“小瓦匠”,他依然向着赵成问问题:
“世侄青春几何?”
这下赵成更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赵电看到二哥困窘的样子,很着急。赵电替他答道:
“愚兄芳华二十八。”
看到赵成总是不答话,陈父以为赵成是个慎言谨行的人,大概是首次来,太拘谨了,不敢多言。他对赵成笑了笑,说:“在我这儿,不要太拘谨,随便点。”
陈父发现耍文的耍不过赵电,随后,他的说话风格也变了,不再和赵成耍文的了,语言变得通俗起来。
这个时候,他才关注起赵电来。他问赵电:“小师傅在哪儿干瓦匠?”
赵电答:“我在西林市当教书匠。”
贾师傅在一旁说:“他不是瓦匠,他在城市里当教师。”
这下陈父眼睛放光了:“那不错吗,怪不得你的谈吐不凡!”说完站起来,要给赵电添茶水。赵电的手对贾师傅指了指,示意陈父先从贾师傅那儿倒。
陈父说:“他是我家里人,没关系!”
陈父给赵电加了点茶水。但没有给二哥和贾师傅倒水。赵电站起来,端起茶壶,先给陈父加水,后给贾师傅加水,再给二哥加水。
陈父家有个小孙子,只有两岁。大人们在说话,他在屋里顺着墙到处摸。正当赵电在倒水时,小宝宝不声不响地摸到了客厅。大家惊讶地发现,他的嘴里衔着陈莲的胸罩!宝宝一边“大、大、大”的叫着,一边还流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