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我们得到的消息,黄巾军在瘿陶大战之后,由于内部矛盾,杨凤和白绕离开了张燕,各自带着军队南下到了黑山境内,所以张燕手上现在最多也就五万军队。”
“以我们的一万步骑大军,击败张燕五万黄巾军,还是有把握的。你们认为呢?”李弘笑着问道。
“我反对。”玉石毫不客气地说道,“我们打下了中山国,解救了钜鹿郡,现在又收复了赵国,军队行军千里,连番大战,士卒们折损过半,无论如何也要让士卒们休整一段时间。这是打仗,不是游山玩水,士卒们连续行军,连续作战,身心极度疲劳,这对风云铁骑有什么好处?我反对,坚决反对。”
恒祭也说道:“大人,士卒们的确需要休息。冀州远离北疆,很多士卒和战马水土不服,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大人,你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
“大人是想兑现对刘大人的承诺?”鲜于辅笑着说道,“但我认为急不得,还是等赵国国相府的人到了,我们八千大军一起过去吧。”
自从刘虞告诉他,回京后想办法给他迁升军职之后,他的心情就非常好,做什么事都感觉有劲。他觉得自己内心深处里还是很想当官的,甚至想当将军。自己出生于渔阳郡小吏人家,有一身本事,一身抱负,幻想着也要辅国安民,干出一番事业。但如今这个世道,不做官,不做个大官,什么事都做不成,更不要说辅国安民了。报效国家,这个道理谁都会说。可在这个年代就是报效国家也要有条件,不是谁都有资格报效国家的。象自己这种寒门出身的人,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很不容易。他学业有成后,在渔阳,辽东,涿郡郡府里都做过小吏,知道做官的艰险和无奈,更知道做官的权势和威风。从小读书学武,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做官。现在,他终于盼到一个能做秩俸两千石的大官的机会了。
这都要感谢李弘。没有眼前这个人的才能和战绩,也就没有自己升迁的机会。凡是李弘打过的战,事后他都要细细分析揣摩,后来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没有这个打仗的天赋。李弘打仗的思路和方法,自己很难掌握其中的奥妙和诀窍——自己的思路总是局限在兵法的桎梏内,不能达到李弘那种信手拈来,天马行空的境界。这就是天赋的差距。所以他总是想,如果一直跟着李弘,是不是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做到将军呢?
李弘神情严肃地点点头,说道:“我这些天来想了许久,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事情。我们以往打仗,总是高呼为了大汉,为了大汉的百姓。但是不是战胜了敌人,杀死了敌人,大汉就能繁荣昌盛,大汉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呢?不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象刘大人,或者象傅大人那样,始终把这两样东西装在心里。只有心里装着,刻着,那么你脑子里才会始终想着。这样,你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首先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是不是有利于大汉和大汉的百姓呢?”
“傅大人是一个京官,在洛阳生活舒适,天天锦衣美食,他为什么要心急火燎地跑到西凉去打仗。他真的是疯子吗?不是,他认为他到西凉战场可以做许多有利于大汉的事,所以他不顾生死,义无反顾。”
“我们也要象傅大人一样,坚决勇敢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使死了,又何妨?在冀州战场,我们应该迅速肃清黄巾军。这样可以减少朝廷的压力,可以减少冀州百姓的赋税支出,可以让我们的士卒早一日返回北疆牧马耕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算是间接支援了西凉战场。”
“战事一旦拖到四月,对冀州西部四郡的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无法春耕的问题,而且还是有没有活下去的希望的问题。百姓看不到田地,看不到种子,看不到生存的希望,剩下的就只有绝望了。他们都绝望了以后,还能干些什么?无非就是铤而走险参加黄巾军。和黄巾军一起去抢,去杀,也许还能有条活路。那个时候,参加黄巾军已经是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帐内众人沉默不语,都在思考着李弘的话。的确,及早消灭黄巾军,乃是当务之急。
§虹§桥§书§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