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身边那妇人嬉笑着上前,把一个好看的香囊系在朱佑桓腰上
“今年多大了?”
“回婶婶,侄儿今年虚岁十三”
“平日里都读了哪些书?”
“回婶婶,已经学完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神童诗,正在读孝经,论语,中庸”
“勤学苦读,殊为难得了,那你会作得诗词嘛?”德王妃显得很高兴,时下王族子弟已经很少有人刻了,十几岁还未学完千字文的可谓比比都是
“并不擅长,略微能作得几首打油诗”肚子里都是些前朝诗词,朱佑桓自然实话实说
“赫赫,诗词就罢了,婶婶期待侄儿亲自作出几首小曲,也好让本宫拿去力压闺中好友”
一问一答,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闻得德王妃喜好清词小调,朱佑桓不敢意外,微笑着应承下来
俗话说诗的唐朝,词的宋朝,而明朝推翻元朝,也一并继承下来元朝流行戏曲的特点,生活中几乎是一日离不开听曲,而曲词既有宋词的特点,也有明朝独有的大白话小说那种通俗易懂,小曲在此时,不亚于诗词在唐,宋的高雅地位
德王妃见眼前少年竟敢应承下来,颇感惊喜,她生平最是嗜好各种缠绵清丽,感人至深的曲词,虽然不看好朱佑桓的实力,还是喜得满心愉悦
毕竟身处大庭广众,德王妃含笑嘱咐了几句,当即说道:“去追你其他兄弟吧,本宫这就下山去拜会你祖母,今后有了闲暇,记得去济南家里做客”
“是,侄儿定不会忘记给婶婶请安的”有些昏头脑涨的朱佑桓急忙保证,心里却不当回事,那德王府岂是那么容易进的,估计就是个客气话罢了
眼看着一群莺莺燕燕踱步而去,朱佑桓也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其他,反正对比人家的荣华富贵,自家倒像是普通百姓
这一段Сhā曲,早已引起正殿外几位兄弟们的注意,朱佑桓也没隐瞒,把整个经过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立时闹得兄弟几个后悔不迭
老二朱佑林却不当回事,他此时一门心思的想要确立自己的继承地位,少不得开口斥责弟弟们几句
趁着这个工夫,朱佑桓悄悄把腰间的香囊揣进怀中,其实那里面的见面礼即使在贵重那也不能变卖,但好歹乃是能和德王妃联系上的信物,自然要小心保存好
“行了,别想着攀附贵人了,大家同是龙子凤孙,没的惹人嘲笑”朱佑林皱眉训斥完后,接着吩咐道:“来福去唤庙祝过来相见,你们几个把祭品准备好”
“是”一位小厮应承完后快走入正殿,其他小厮伴当连忙把竹篮里的祭品取出,乱哄哄的忙成一团
那边朱佑林指挥着下人,这边几位兄弟偷偷凑到一起,老五朱佑樟一脸羡慕的道:“你瞧瞧人家带着的那些下人,都是成群成群的美貌丫头,再看看咱家,就连年纪最小的春红都已经过了三十了,亏了二哥还有脸说什么龙子凤孙,俺看连普通富户都不如”
老四朱佑榛和老五出身相同,都是家族中不受重视的庶子,谈吐举止较为粗俗直爽,不喜读书
王族子弟读书做不了官,习武带不了兵,因此家族往往对于子弟的学业不太重视,任凭儿孙们整日里浪荡度日,反正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没有了人生目标,酒色财气很自然成了王族子弟的最大消遣,此刻老四朱佑榛也是一脸羡慕,唉声叹气的道:“就是,咱们都多大了?放着下面家里养着那么多丫头,也不选几个出挑的进宅子里伺候,岂有此理?”
“岂是岂有是理,依我看就是凄凄惨惨戚戚”老三朱佑森依然一副愤世嫉俗的涅,嘲笑道:”小家小户的少爷自小都有一两个丫鬟伺候,咱们哪能比的了?今后再也休提什么王族,没得说出去丢人现眼”
此话一出,就连朱佑桓都跟着唏嘘不已,穿越都一年多了,身边伺候的就是两个中年妇人,你看看人家贾宝玉,不过是个勋贵子弟,那依红偎翠的小日子过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放心吧”
突然指挥小厮的老二朱佑林转过身来,胸有成竹的笑道:“今日不同往日,不就是区区几个丫鬟嘛,就包在为兄身上了”
“当真?”
几位兄弟立时两眼放光,异口同声的叫道:“如果二哥能为兄弟们解忧,那弟弟们就真的服你”
“哈哈”朱佑林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要想继承爵位,不单单要外人承认,自家人的拥戴同样重要,这个道理他懂!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