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一遍百姓疾苦,各地受灾,朝廷缺钱,帝王有意一切从简的官话套话,朱祐桓最后说道:“所以陛下大婚,既要省钱又要办的隆重热闹,你等都是惯会精打细算的精明人,定不会辜负我心”
这下宫娥们来了兴致,都有意表现一番,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好位置明朝宫女一样是二十四衙门,分别是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六局,每局下辖四司,和太监二十四衙门几乎都有对应
比如权利最大的司礼监,女官有尚官局,太监有掌管玉玺的掌印司,女官也有掌管皇后金印的理印司
当下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说出建议,不外是大开库房,把历年积攒下来的礼仪用具重新修缮,以代替新买的,动员宫女自己动手改制吉服,缝制绢花绸花,妆点宫里等等
对此朱祐桓全盘接受,他不耐烦应付琐事,直接任命太皇太后身边的心腹暂代尚宫,具体经管筹备紫禁城之事,嘱咐所有人用心做事,大婚后娘娘必定论功行赏
打发走一干宫娥,朱祐桓又吩咐几件事,遂跑了趟礼部,请教周大人一些迎亲礼节,夜晚去了张夏岚住处歇息
春风一度自不必多说,第二日返回郊外陪着堂姐游山玩水,依依临别之际,每个人都强作笑颜
却说家里,三姨娘有意和朱瑞家结亲,她到底对朱瑞念念不忘,二人间的闲言碎语尘嚣其上,为此两位老太太和太太都不待见她,索性破罐子破摔
收了朱瑞孝敬来的千两黄金,拿人手短,三姨娘就想把绿蝶挤成侧室,迎娶孙氏娘家侄女为儿子正妻,谁知老五朱祐桪带着媳妇借了老六两千两银子,跑到京城开了个小绸缎作坊
朱瑞一个劲的催促,原来他想薄性命,是以想和朱家联姻,有了这一层渊源,德王府也就不好追究了
前些日子惹出朱福那一档子事,近日听闻明湖郡主就要返家,德王府的下人正在路上,朱瑞只觉耳边厢嗖的一声,魂魄不知往哪里去了
惊伤六叶连肝肺,吓坏三毛七孔心
急忙跑到三姨娘屋里,又是磕头又是叙旧情,要说妇人就是心软,硬是把豺狼当成了才郎
想着想着,三姨娘不由得把主意打到老三老四身上,目前阖家都在给他们张罗亲事,以往同意的人家,如今反而看不上了,尤其是太太本就瞧不上老2的媳妇,非要给老三寻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不可
“你回家把妹妹喊来,我带着她们进府里”三姨娘对着朱瑞耳边嘀咕几句,她不敢留这位太久,满屋子都杵着下人
朱瑞急忙返回家中,连连催促孙氏和其侄女梳洗打扮,换上新衣,亲自送到三姨娘眼前
要说孙氏的侄女孙秀芳,祖上曾追随太祖皇帝打过天下,后来积功做了山东威海卫的世袭千户,不想传到这一辈,家中无子被堂兄弟继承了官职,家中没有男人,孙母又病逝,是以孙氏做主接侄女来家
几辈子积累的家产非常惊人,光是箱笼就足足二十多车,这还不算田产地契,朱瑞原本还打算占为己有,连带着人财两得,可是妻子看的严,一直没有机会得逞,后来事发逃到京城,渐渐打消了念头,只求把人双手送出去,借以薄身家性命
“好俊的姑娘”
三姨娘淡淡的赞了一句,如今她儿子恢复了宗室爵位,再不是当初对着孙氏奉承巴结的光景
人在屋檐下,孙氏不得不低头,说道:“多谢太太夸赞,秀芳,快谢谢太太”
孙秀芳低着头道个万福,轻声道:“奴给太太请安了”
三姨娘笑着点点头,忍不住仔细打量对方一番,不由得赞了一句,这孙秀芳长得端正清秀,长挑身材,不肥不瘦,湘裙下露出一双小脚,竟是缠过足的
暗道便宜了老三老四,三姨娘悻悻起身,随口道:“跟我走吧”
果然朱家人兴起了豪门排超三姨娘前后左右都是下人,丫鬟六七个,妇人婆子十几个,浩浩荡荡的进了东府
今年天气反常,进入十月依然风和日丽,气温偏高,犹如初夏一般,闹得花花草草也一反常态,依然盛开绽放
东府的风景自然远远比不得西府,不过朱祐桓不想老太君埋怨他厚此薄彼,也颇动了了一番心思,花了一大笔钱,把个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小桥水榭修的一应俱全
进了后宅园子里,一路上遇到很多下人,纷纷上前请安,三姨娘手里有钱,出手大方,不时吩咐打赏
孙秀芳欣赏着园内风景,无意中问道:“为何太太住在外面?”
孙氏急道:“闭嘴,说了多少次,出门少说话”
三姨娘心中暗恼,面上笑道:“也不怪孩子问起,你五哥哥两口子在京城,因此婶婶准备搬过去,不耐烦住进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