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年5月,辽西郡,阳乐县城
王禅来到府门口,看到一个英俊的白袍银铠少年站在那里,只见这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要悬宝剑,威风凛凛,于是快步走上前去,道:Hxe
“袁公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下官王禅,字静虑”
王禅是个文士,一身丝绸皂巾,四四方方的国字脸,几绺长须,显的相貌堂堂,只是他那肥胖的身体出卖了他,在这中百姓易子而食的年代,什么样的人才会长得这么胖,两世为人的袁峰一看心中就知道了个大概
看着王禅亲自出来迎接,袁峰知道王禅把自己当成了袁家公子了,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想到这次任务困难,他也不作解释,索性来个狐假虎威
“王太守哪里话,您贵为一郡太守,怎可在小子面前称下官,小子惶恐,在下袁峰,字云起,太守大人称我云起即可”袁峰礼貌的回答到
“那我就不客气了,云起老弟请先进客厅,我们里面详谈”说完,王禅把袁峰领进了客厅
进入客厅之后分主次坐下,虽然来到这里一个多月了,袁峰还是不习惯跪坐,但今天也只能忍耐了
很快侍女便端茶上来,王禅坐在主位上,喝了一口侍女端上来香腾腾的热茶,开口道:
“云起老弟,不知所为何来?”
“不知王太守可有破鲜卑之策?”袁峰反问道,
“哎,本官刚派人把急报发往州牧府,以便上报朝廷,说实话,敌众我寡,我军难有胜算艾只消朝廷快快发兵,驱除鲜卑,解救辽西百姓啊”王禅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据我所知鲜卑这次可是大规模入侵,分三路袭击我大汉,一路凉州,一路并州,朝廷短期内恐难以发兵相助啊更何况远水救不了近火,难道没想过其他办法?”袁峰不急不慢的端起茶瓷,轻轻吹了口气,腾起的阵阵香气中,听王禅这样说,于是放下杯子问道
与此同时,乌桓,丘力居部落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乌桓南徙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少数留居塞外者皆归降鲜卑,自2世纪初起,常助鲜卑南匈奴寇掠汉边;塞内乌桓则多从乌桓校尉抗击鲜卑匈奴世纪中,汉与南匈奴对抗,各部乌桓亦各自为政,或从汉攻匈奴,或与匈奴联兵攻汉
“和连大人命令你们迅速归降我们大鲜卑,跟我们一起攻打汉人,不然就先灭了你们的部落”一个粗狂的大汉用鲜卑语大声说道
话刚说完,丘力居大营就像炸了窝一样,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大部分人都说要杀掉这个鲜卑大汉,然后出兵与鲜卑决战,他们可不管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请使者回禀和连大人,我们乌桓会出兵相助”丘力居止住大家的声音,然后恭敬的对那个鲜卑大汉说道
鲜卑大汉走后,丘力居的从子蹋顿走出来问:“父汗,为什么要投降鲜卑?”
“蹋顿,别人不知道我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况且我说投降了吗,我只是说出兵而已?”丘力居淡淡的答道“我们只是做个姿态给和连看,要是我们不假装投降,和连就会先打我们,现在鲜卑跟大汉朝都太强大,我们不得不小心行事”
“是,父汗,我明白了”蹋顿恭敬的答道
“本官也没办法艾除了求救,真没其他的办法,”王禅摇头道“不知云起贤弟有何指教”王禅又将问题扔给了袁峰
“指教不敢,有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集中力量,士兵全都往阳乐集结,百姓先往内牵,争取不给鲜卑留下一粮食;
其次,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百姓一起训练,帮助守城,并且打造守城器械;
最后,向乌桓求援,至少要让乌桓不去帮鲜卑,保持中立,不然我们没有丝毫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