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管子传 > 第三章大见成效

第三章大见成效

1.竖貂的伎俩

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做童子羹孝敬齐桓公,齐桓公很动感情,在管仲面前再三夸奖易牙的忠心。管仲也明白桓公的心思,只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决不许易牙参与朝政,也不再坚持把他逐出宫去。易牙的御厨地位总算保住了。他恨透了管仲。柯地会盟之后,他到处散布管仲的坏话,恨不得管仲立即下台。特别是他堂弟易容还关在死牢里,过些日子要斩首。他还存有救易容的念头。与竖貂、开方多次密谋商量,他俩也没有办法,一个劲地骂管仲。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终于商量出一个办法:向管仲实施美人计。

为了进一步取悦桓公,开方想把他的两位堂妹长卫姬、少卫姬送给桓公。竖貂向桓公一禀报,桓公大喜,还着实夸奖了竖貂和开方一顿。竖貂和开方立即出发到了卫国。长卫姬父母一听说要把女儿嫁给齐桓公,立即表示同意,当下接受了开方和竖貂送来的聘礼。事情顺利得简直出乎竖貂、开方的意料。长卫姬、少卫姬听说要嫁齐桓公,也很高兴。竖貂和开方在卫国住不到半个月,两位美人儿就坐上了去齐国的马车。开方还特意从他家的侍女中选了一个漂亮的侍女,一起带回齐国。

齐桓公一听说卫国二姬已到临淄,急不可待地传唤竖貂和开方进宫。

竖貂和开方进内殿拜见桓公,道:“臣竖貂开方叩见君上。托君上洪福,臣等此行不辱使命,迎娶卫国二姬到来,现在外听宣。”

桓公高兴地说:“快,宣她们进来。”

长卫姬和少卫姬进殿,拜见桓公:“拜见君上。”

桓公连忙上前,一手拉起一个:“免礼,平身。”他仔细地看面前这两位美人儿,只见姐妹二人,肌如瑞雪,脸赛朝霞,粉面桃腮,娇媚动人,姿质艳丽,国­色­天香。不同的是,姐姐长卫姬文静深沉,妹妹少卫姬天真烂漫。把个桓公弄得魂游荡漾三千里,魄绕山河十万重,恨不得把姐妹二人一口吞下肚去,欲­火­象熊熊的烈焰一下涌遍全身。要不是竖貂和开方在场,他会立即把这姐妹二人抱到榻上。他拚命抑制住欲望,对开方道:“爱卿如此忠于寡人,寡人定当重赏。”

开方忙道:“只要君上满意,臣等不虚此行,这就是君上对臣的最高奖赏。”

桓公满面笑容,对侍女道:“将二姬带去拜见夫人。”

两位侍女带路,二卫姬相随出殿。

竖貂欲跟着进后宫,刚迈动脚步,桓公含笑道:“竖貂爱卿,你与开方爱卿辛苦了,回家歇息去吧。”

竖貂止步,看着桓公。

桓公对侍卫吩咐道:“取白璧十双,黄金百斤,赏赐二位爱卿。”

竖貂和开方谢道:“谢主公。”

二卫姬随侍女来到蔡姬寝殿。只见蔡姬在案几旁正读简策。她音韵清朗地读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宫女上前禀报:“夫人,主公新选的美人长卫姬、少卫姬拜见。”

蔡姬一惊,抬头问道:“什么?”

宫女答道:“长卫姬、少卫姬拜见夫人。”

长卫姬和少卫姬盈盈而入,跪倒在蔡姬面前:“拜见夫人。”

蔡姬站起来,伸手搀扶起来道:“二位妹妹,请起。”

长、少卫姬站起来。三人互相注视着。只见长卫姬眼中闪过一丝嫉妒的光芒,而少卫姬脱口惊叹道:“夫人真美呀!”长卫姬一听,回眸瞪了少卫姬一眼,少卫姬赶紧敛口退后半步。

蔡姬见她二人如此,笑了笑,说道:“两位妹妹请坐。”

长卫姬道:“谢夫人。”

蔡姬道:“君上委托我掌管后宫。两位妹妹入宫,备位如夫人。”

长卫姬低眉顺目,应道:“谢夫人。”

少卫姬真挚地说:“贱妾年幼不懂规矩,今后请夫人多加教诲。”

蔡姬微笑道:“妹妹不必客气。君上乃是有大抱负、大作为的明君,日夜勤劳,励­精­图治,欲克成齐国霸业。两位妹妹要善事君上,行于正道,切忌侈靡­淫­戏,荒废国事。两位妹妹自幼生长卫国宫廷,家教有方,不必多说。否则,后宫自有法度,决不宽贷。”

长卫姬忙道:“多谢夫人教诲。”

少卫姬见蔡姬说话和颜悦­色­,心里也就不那么紧张了,问道:“夫人,后宫之中,也可以弹琴鼓瑟、歌舞娱乐吗?”

蔡姬笑道:“只要不误国事,自然是允许的。想来妹妹一定­精­于丝竹,技艺不凡了?”

少卫姬羞涩地一笑,又转而问道:“姐姐读的什么书呀?”

蔡姬看了案上的简策一眼,答道:“是管相国新著的《治国》篇。”

少卫姬好奇地问:“管相国非常了不起,是吗?”

蔡姬道:“管相国雄才大略,学识渊博,多谋善断,真是盖世奇才。君上欲成霸业,全靠管相国出谋划策。”

长卫姬从堂兄开方嘴里,对蔡姬已有了几分了解。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她总以为天下美女都不如她,今日一见蔡姬,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心中油然而生妒意。她也知道,蔡姬进宫已三年有余,可至今没有生过孩子。她想,只要我为君上生个儿子,这正位夫人就是我的。她打定主意,听开方堂兄的话,多亲近君上,争取早日生个儿子。

少卫姬比她姐姐小两岁,今年才十六岁,她对蔡姬很有好感。蔡姬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性­情温和,不端夫人架子,还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她自愧弗如。她进宫时心里怕得要命,怕桓公,怕夫人。临来时,母亲悄悄告诉她如何侍候丈夫,男女如何云雨,她一听更感到害怕。今日一见桓公,心里便很高兴,虽然年龄大了些,可是相貌堂堂,一派大国君主的气度,能嫁这样一位丈夫,也不枉活一世。后来又见到夫人蔡姬,感到十分亲切。她感到满心喜欢。

侍女进来,向蔡姬深施一礼道:“夫人,君上传旨,二位如夫人今晚临幸。”

蔡姬虽然开明大度,也感到一股醋味直冲咽喉。她吩咐道:“二位妹妹大喜了,君上今晚就要临幸你们。”

长卫姬喜不自胜,她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说:“谢谢夫人。”

2.“美人留下,计带回去”

管仲今晚心情特别激动。隰朋得到可靠情报:卫国、曹国、纪国、莒国因为齐桓公在柯地会盟上不仅不怪罪鲁侯和曹沫,反而同意归还汶阳之地,十分钦敬,都要派使者到临淄来,与齐国订盟,尊桓公为盟主。这可邦了管仲的大忙,只要此举成功,那些诽言谤语不攻自破。更令管仲兴奋的是事实证明他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作为一名政治家,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是最大的喜悦和幸福。四国与齐国定盟,无疑奠定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管仲的改革大计,内外政策也必然会大大减少阻力。相地衰征、官山海大计虽然已通告全国,可阻力很大,特别是朝廷中,以宁越为首的老臣、阳奉­阴­违,虽然已初步见到成效,可很不理想,他决心把这两大改革全面推开。他翻开简策,对相地衰征、官山海大计又认真地研究起来。

侍仆进门来,轻声道:“相爷,竖貂大夫求见。”

管仲一怔,慢慢抬起头:“竖貂?他来何事?”把手一挥:“不见!”

侍仆答应一声“是”转身向外走去。

管仲转而一想,又改变了主意。他连忙叫住侍仆,道:“请他进来吧。”

侍仆答应一声,出去了。不一会,竖貂出现在门口,深施一礼,口中关切地说:“天这么晚了,相国还在为国事­操­劳?”管仲冷淡地问:“竖貂大夫夜晚来见,是君上有急事吗?”

竖貂道:“不是。”

管仲又问:“那么,竖貂大夫是有事找我吗?”

竖貂献媚地道:“相国为了大齐鞠躬尽瘁,大齐有今日之强盛,都是相国的功劳。”

管仲皱了皱眉,说道:“竖貂大夫此言差矣,我管仲乃一国之相,不过辅佐君上而已。”

竖貂忙道:“对,对,大齐有如此明君贤相,实在难得。”管仲冷笑一声:“竖貂大夫今晚就为说这几句话而来吗?”竖貂环顾左右无人,小声道:“在下到卫国为君上迎娶长、少卫姬,也给相国选了一位,真是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啊!”

管仲一愣:“有这等事?怎不带进来?”

竖貂陪着笑脸说:“相国稍待,立刻就来。”起身出门。

管仲也站起来,注视着书房门口。不久,竖貂带着卫女沿门外秘道走过来。卫女一出现在门口,管仲的眼睛就盯住了:真是貌若天仙,美妙无双啊!只见那卫女盈盈下拜,口中道:“小女子叩见相爷。”

管仲连声夸赞道:“好,好,请起。”

竖貂凑到管仲跟前,笑嘻嘻地问:“相国,还满意不?”

管仲笑了笑,说道:“那就谢谢竖貂大夫,人我收下。”

竖貂紧跟着小声问道:“相国,易容是易牙的兄弟,念在易牙侍奉君上有功,是否可以从宽发落?”

管仲明白了,原来如此!他不由笑了:“好说,好说,看在竖貂大夫面上,处决易容时,赏他个全尸就是了。”继而对内室喊道:“夫人。”

婧从内室盈盈而出:“相爷有什么吩咐?”

管仲指着卫女道:“承蒙竖貂大夫美意,给我送来了位美人,以作为从宽发落易容的条件。我已答应处决易容时赏他个全尸。你将卫女带进去问一问,她若愿意留下就留下,不愿留下就派人送她回家。”

婧微笑着答应道:“是。”引着卫女进入内室。

管仲对竖貂道:“竖貂大夫,还有何事?”

竖貂脸­色­十分难看,勉强从牙缝里挤出句话:“谢相国的关照,告辞!”

管仲毫不客气地一伸手:“不送。”

竖貂转身出门,恨得咬牙切齿。

婧从内室里走出来,笑着说:“妾问过了,卫女愿意侍候相爷。”

管仲笑着问道:“那夫人呢?意下如何?”

婧娇嗔地说:“只要相爷高兴。不过,妾以为竖貂此举,恐怕是美人之计吧。”

管仲听了,大笑起来:“哈哈哈哈……”

婧不解地望着管仲。

管仲得意地说道:“美人之计算得了什么?美人,咱留下;计,让竖貂带回去!”

3.四国请盟

隰朋的情报是准确的。没过几天,卫国、曹国、莒国、纪国的使者带着四国国君的书信,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临淄。隰朋高兴得眉飞­色­舞,急忙进宫向桓公禀报。

齐桓公正在批阅简牍。

隰朋进殿,行过大礼,道:“启禀君上,卫、曹、纪、莒四国使者各受其国君之命前来请北杏不会盟之罪,并请求与齐国订盟。”

齐桓公一听,出乎意料之外,不胜惊喜,急忙立起身来问道:“果真如此?”

隰朋答道:“四国使者正在馆驿侍命。”

齐桓公乐得合不拢嘴,吩咐道:“传旨,寡人要亲自会见四国使者!”

侍者应声出殿传旨。

桓公一脸喜­色­,问隰朋道:“爱卿,四国使者为何不谋而合,前来订盟?”

隰朋道:“臣听使者们说,君上柯地之举,震惊了各国诸侯,对君上口服心服,有口皆碑,盛赞君上言行一致,有泱泱大国之风,故愿服从君上调遣,前来订盟。”

桓公一怔,想了想,面有愧­色­,说:“这两个月寡人反复想过,相国所作所为是对的。相国顶着流言蜚语,还孜孜不倦为国­操­劳。寡人一时没想通,未能为相国排忧解困,寡人有愧于相国呀!”

隰朋也很动情地说:“相国站得高,看得远,深谋远虑,臣等望尘莫及。”

桓公自语道:“是啊,相国之谋,百无一失。”

侍卫进殿禀报:“启禀君上,四国使者到。”

桓公振奋­精­神,道:“有请四国使者。”

四国使者进殿,跪拜施礼:

“卫国使者拜见盟主。”

“曹国使者拜见盟主。”

“纪国使者拜见盟主。”

“莒国使者拜见盟主。”

齐桓公脸上绽放出多日以来最舒心的微笑。盟主,这是两个多么光辉的字,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称谓呀!

4.拜管仲为“仲父”

与四国订盟之后,齐桓公三日没有上朝。他在反省,为什么他会对管仲产生误解,以致使管仲受了那么多委屈。管仲自当相国以来,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推行改革大计。几年时间,齐国从一片混乱迅速大治,国库大大充盈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内政理顺了。“叁其国而伍其鄙”已见成效。农业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过去那种“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的严重凋敝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管仲的“本末并重”,即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的官山海大计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渔盐、冶铁、纺织也发展很快,各国客商云集临淄,大大加强了齐国的财力,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为什么竟为柯地之盟时曹沫的无礼、被迫退还鲁国汶阳之地而对管仲产生了成见呢?成见的产生并不单是心疼那块地,主要的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现在回想起来,他真后悔,不要说管仲退地的意见是正确的,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能因此就动摇了对管仲的信任。幸亏管仲心胸开阔,如果他撂了挑子,那后果,不堪设想!四国来使请求加盟,一下子使他成了真正的中原霸主,这与一块小小的汶阳之田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他下定决心,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对管仲的信赖。官山海大计,相地衰征大计,边关开放大计等等管仲的一系列改革大计还没有彻底完成,他要竭尽全力把改革推向前进。透过柯地会盟及其带来的效果,桓公真正认识到了管仲推行霸业的本质。这么一回想,反省,桓公感到心里亮堂了,浑身轻松了。他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关系到齐国命运的决定。

第二天早朝,文武群臣涌进大殿列班,管仲立于班首。

齐桓公在两名侍卫簇拥下,走进大殿。

群臣跪倒,齐声喊道:“叩见主公。”

桓公一挥手道:“平身。”

桓公的目光,将群臣扫了一遍,最后落于管仲身上。他消瘦多了,­精­神憔悴多了,但那双目光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一股内疚的情感涌上心头:相国,委屈你了,寡人真对不起你呀!他平定了一下情绪,朗声说道:“柯地之盟,退还汶阳之田,相国力排众议,使大齐昭大信于天下。如今从盟者日益增多,大齐霸业初成。相国献计,以王道而霸天下,这是齐国霸业的根本大计,齐国上下,要一体遵行。自今日起,寡人拜相国为仲父,凡有国家大事,全部听从仲父定夺。自今日起,齐国上下臣民,一律不准直呼仲父之名,如有言行诽谤,伤及仲父者,从严治罪,决不宽恕!”

听了桓公这番话,管仲心里象大海涌起了滔天波澜。他没想到桓公会给他这么高贵的地位,这么大的权力。前些日子他心里的委屈、不平,顿时化作了云烟,多么英明的国君啊!他怎么也控制不住激动、喜悦的感情,泪水滚了下来,他急忙用袖子抹去,朝桓公跪倒,大声道:“谢主公。”

桓公忙道:“仲父请起。自今日起,仲父见了寡人,不许跪拜顿首。”

管仲起身,长作一揖道:“臣谢主公。”

隰朋出班,欣喜地朝管仲作了一揖,道:“拜见仲父!”

众臣也一齐向管仲施礼道:“拜仲父!”

管仲连忙还礼道:“不敢!不敢!”

桓公笑着对管仲道:“仲父,你的官山海大计寡人已看过,今日向群臣讲一讲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