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感到租金还挺高的,自己每月还可以挣300块,一年可收入13600元,比原来理发多了五六千。可是没有理发店了,我和张部长的关系不就断了?唉,这么一闹,就是请他也不能来了。听说他要调到市里了,不过断了与张部长的关系,还可以和吴思接上旧情呢。小雪想到这里,又转忧为喜。满心高兴地说:“大头,幸亏吴大爷拉一把,要不这理发店还有什么生意。都怨你这个炮打枪冲的。租金不低,就租给他吧。就是我的工钱少了点,要是能够再加点就更好了。”
肖大头见小雪点头同意,立刻来到了爷爷这里,告诉了爷爷,同意将理发店租出,就是小雪嫌工钱少了点。
“那就给小雪每月500元吧。”爷爷要求肖大头,“你要做好准备,小吃铺就等着开张呢。”
肖大头矮矮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小腿,两个膀子纹了两条龙,活像一个甲壳虫,摇摇晃晃地走了。第二天肖大头才明白过来,小雪为什么不要加租金而是要加工钱,原来租金属于我们俩的,工钱属于她的。这个女人太精明了。
吃完晚饭,一家人无事,爷爷抱着外重孙子,将家人招在一起,说了开小吃铺的事情。
“他爹,我们能把诊所开好就不错了,还有精力开什么小吃铺?”奶奶听了颇感意外。
“开个小吃铺好是好,就是家里的人手不够,吴明、吴亮还小,要人照顾呢。”妈说。
“小吃铺能开,就是租金给得太高了。”姐姐Сhā话。
“这诊所由我负责,小吃铺由奶奶负责。人手不够,可以把邻居朱奶奶和荷花请过来,再加上小雪,我看够用的了。这样小吃铺还可以为诊所服务,就算不挣钱,也能给诊所增添生意的。”
经爷爷这么一说,事情就基本定了下来,只是奶奶有点勉强。
爸爸弄不清爷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他缄口不言,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
夜里,爷爷在床上把心事和奶奶说了。奶奶听了才恍然大悟,“醉翁之意不在酒”,开小吃铺是假,意在防吴思和小雪旧情重温,死灰复燃。为了这个家,老爷子真是费尽了心血。她由勉强同意立刻变成一个热心者,并积极行动起来。
奶奶开缝纫铺是一把好手,赢得了顾客的称赞。小吃铺的开业又一次调动了她的智慧,首先给小吃铺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子——杏林吃铺,然后确定了小吃铺的经营项目——面条、水饺、小笼包子、酸辣汤、茶叶蛋等,由于小店定位恰到好处,加上服务热情,货真价廉,一时间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特别是很多乡下的病人看完病,顺便吃了饭,花钱不多,很受他们的欢迎。结果杏林小吃铺和诊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开始爸爸还暗暗窃喜,本以为开了小吃铺和小雪接触就方便多了,可以大隐于市了,哪知奶奶、妈妈和小雪整天在一起,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相聚,现在才明白爷爷的用意。
一天,一位乡下农民带孩子看完病,来到了小吃铺,拿出了仅有的五毛钱要买一碗面给孩子吃,可是小店的面条是一块钱一碗,这可以难为了荷花。
事后荷花和奶奶说了此事,奶奶就和荷花、妈妈商量,将面条做成三种档次,普通的阳春素面为五毛一碗,鸡蛋面每碗一块,肉丝面每碗一块五毛钱。这样就可以照顾不同的消费群体,方便了顾客。
朱奶奶看到小吃铺的顾客大多是来就诊的病人及家属,于是她给奶奶建议,凡是在诊所拿药达10元的,就可以免费吃上一碗阳春素面。这样看起来小吃铺的成本大了,但诊所的处方外流少了,诊所的收入增加了,两者合起来,总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她还建议普通药降价,名贵药加价,既满足富人看病的心理要求,又让更多的穷人看得起病。
到底是朱奶奶见多识广,她的这个办法还真的有效,以往有不少病人拿了处方不拿药,现在大为减少了,诊所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看诊所的兴隆与否,有经验的人不是看就诊的人多与少,诊所的门面是否大,而是听听药杵的撞击声。只有捣桶里传出来的声音不断,才是真正的兴隆。
我家诊所最兴旺的时候,同时用三个捣桶,药杵的撞击声此起彼落,声声不断,构成了和谐动听的交响乐,好像宫商角徵羽音齐全,听了让人兴奋不已。
每当我听了繁忙的药杵声,心中就有说不出的喜悦,今天又是好日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