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些。55885。com喉咙还是痒的不像话,咳嗽的感觉直追小李飞刀。
有票就扔几张过来吧,要不然,小李飞刀,例不虚……咳咳……发~!
**********************************
蓝建国看着站在病房外白茫茫一片人群有些傻眼。悄悄拉了一下走在前面的杜仲,低声问道:“前辈,这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这么大阵势?”
杜仲也挺纳闷,昨天下午他们回去之后原本是想找婴儿父母商议一下是否愿意让蓝建国接手治疗的。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搞的原本就紧张异常的中西医两大阵营全都炸了锅。
在得知人家不但认识这种病的来历,并且还提出了治疗方法之后。这些人信与不信的都急着想要看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父母的意见反倒不那么重要了。经过一番劝说之后,本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婴儿父母总算同意了让蓝建国接手治疗。
这件事经过双方阵营好事者的一番炒作之后,迅速的在圈子里引起了高度重视。于是经过仔细研究,双方各自派出几十位医生来见证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
就在杜仲领着蓝建国和李超下车的这当口,双方还就糯米和生丝布如何治疗进行着难分难解的辩论。西医就两种材料的元素入手,分析的头头是道,证明这两种东西来治病分明就是无稽之谈。而中医则从古籍入手,引经据典证明这两种东西在中医历史上早就有用来治病的先例。正吵闹不休的时候,杜仲领着两个小孩子走了过来。
由于昨天杜仲回去谈这件事的时候,根本没说蓝建国的来历,所以大家还都一致以为这位能一眼认出怪病的医生是个老夫子,至少也应该是个中年人。待听到杜仲引见之后才知道,年龄大点的那个还不是正主,蓝建国居然是那个小点的。
今天来的这些医生全都没见过蓝建国和李超,看他们的年龄最大不过二十岁,而中医非常讲究一个经验的问题。这么个毛头小子,能有多大能耐。这下连原本抱着一线希望来为中医正名的那部分人也有些丧失信心了。
李超浑然不在意围观群众的多少,他昨晚就想好了,今天来的人越多越好。治这种病要说让蓝建国出手,十拿九稳不敢说,八成把握总是有的。再加上自己在旁边协助,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了简直就不用混了。当下也不搭理这些人,拉着蓝建国就进了病房先看小病人。
检查了还浸泡在营养液里的婴儿之后,两人确认了病情。又和婴儿父母做了一点沟通,为了不让治疗过程受到干扰,请孩子父母授权自己全权医治之后就让他们回避了。接下来就开始招呼让人将准备好的生丝布和糯米带过来了。这两样东西检查完了之后,蓝建国并没有动手开始治疗,而是问他要求准备的花园一角安排好了没有。
这么大的医院,草坪绿化带都有好几十片,为了确保这个特殊病例能被顺利治疗,医院大开绿灯,特意将一个小点的花园划了出来,搭了个棚子专供蓝建国使用。
蓝建国到花园检查了土壤之后,自己动手铲去了一米见方的一片草皮,又挖出了一个一尺左右的小坑出来。然后又回到了病房,向李超示意准备好了。
李超将三十斤糯米放进一个不锈钢容器里,兑了水开始搅拌。蓝建国则将那些生丝布裁成各种形状。一群隔着玻璃围观的医生见这两人的样子完全不像治病的模样,不禁议论纷纷。
李超搅动的力度越来越大,十几分钟后,众人几乎都看不到他的胳膊了。只见一道黄光绕着那只不锈钢筒子飞快的旋转着。光是这一手,就让很多人自愧不如。有几个中医派的已经开始小造舆论了。说什么中医的治疗过程中,手法和过程以及用药的器皿都非常讲究,一个不小心就会影响功效。中医派众人纷纷点头附和,而西医派则一如既往的撇嘴表示不屑。
又搅了十几分钟,李超将手中搅拌的那支竹棒向上一提,整个筒子随着他的手一起离开了地面。里面的糯米糊已和筒子结成了一个整体,他抬头向蓝建国示意了一下。蓝建国那里也将裁好的生丝布摊开了。
一群医生光是看李超搅拌的这一阵子花的力气,再想想自己的身子骨,觉得即使今天看完了整个过程,也不见得就能学的会人家的本事。不由的有些沮丧。又放不下好奇心,便更加仔细的向里观望。
只见李超和蓝建国几下就把大半筒的糊糊涂在了生丝布上,大家都明白这是要用来做外敷的了。就是不知道这东西敷上之后有没有用,也不知道他们将要如何将婴儿从营养液中取出又不会让孩子的体液流失,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摒住了呼吸,安静的有些诡异。
李超走到培养皿前,将孩子头上贴的几个信 莫问归途全文阅读号贴轻轻揭了下来。直接伸手将孩子从营养液里捞了出来,轻轻放到铺好的生丝布上。两人一齐动手,三下五除二将孩子用摊满糯米糊糊的生丝布缠的严严实实。
蓝建国抱着包的像个木乃伊似的婴儿快步向花园走了过去。周围目瞪口呆的众医生回过了神,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却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后招,缀在后面又跟着去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