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遍地白花 > 1.小传(1)

1.小传(1)

(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ww1967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两年农民。1970年被招到煤矿当工人。1978年调到北京从事新闻工作。自2001年11月起,成为北京市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刘庆邦从1978年表处汝作至今,已表短篇小说130多篇,中篇小说25篇,长篇小说3部,约300多万字。成书的著作10余种。

先后获得河南省、煤炭部、北京市、《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各种奖励20多项。获奖的主要作品有《断层》、《在深处》、《东家》、《谁家的小姑忍受》、《神木》、《小小的船》等。其中,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被译成英、法、日等外国文字的作品10多篇。短篇小说《鞋》被制成了日本电视汉语教材。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曾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阳光》杂志主编。1996年和2001年,先后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群星闪耀的天空——序“中国作家档案书系”(1)

( 雷达

当此世纪之交的时空,人们不自禁地兴起了回眸历史,展望前景的热望,文学界自然也不例外。ww于是,有人把20世纪作为一个单元,忙于确立“经典”,想在自己手中把历史凝固下来;有人或筛选百年百种文本,或遴选“中国小说一百强”,志在为历史留下一个权威的书目;还有人热衷于推举“大师”,以人带史,知人论世,力图勾勒出一道群峰竞秀的风景。这一切活动都不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却无意加入“经典化”的行列,决定采取“中国作家档案书系”的方式,来总结展中的文学。面对历史,我们既不想匆忙地盖棺论定,也不愿急切做出终极判断,而是重在展示,展示众多作家的深深的足迹。

“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不是只供保存和查阅的文献。不是论资排辈地从上世纪初排列下来的文学流水账。那样固然稳妥,却未免板滞。文学作品倘若只剩下博物馆的意义,就绝对不是有生命力的文学。ww所以,我们着眼于读者和现实,从当下切入,也就是说,从当下最活跃最受欢迎的作家选起,涟漪般地逐渐扩大,将专家的肯与读者的青睐相结合,推出一批批优秀的,独具特­色­的,富于影响力的作家的自选集。说是自选集,却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选集”,不是选一些作品往读者面前一推就算完事。在我们的选本里,有每一位作家自童年到今天的重要照片20幅——形象的直觉有文字不可企及处;有作家的处汝作一篇,成名作一篇,代表作一篇,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一篇,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多篇;还有作家近期的谈话录一篇,透过别人的眼光写成的印象记一篇。这一切都是很有意思的,好像几个重要­茓­位,一点,这个作家的面貌就活了。一个个作家活了,一长段文学的历史还能不活吗?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文学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个作家与作品构成的历史。如此看来,“中国作家档案书系”,算得上新世纪之初,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程。

“中国作家档案书系”虽然不以编年史的面貌呈现,但它充分尊重作家个体的自由,尊重作家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上的选择、主张、价值归依,尊重他们已经走过的道路的真实。“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老前辈们,已渐渐远去,他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们优美的作品,济世的怀,曲折坎坷的人生和文学追求,因遭逢两个时代急遽转换而产生的那种断裂感,不适应感和努力融入新时代的悲壮感,以及如巴金老人文革后表达的忏悔之,均含有极为深邃的内涵。当年来自解放区的、直接秉承革命传统的一批老作家,也渐渐远去,他们所留下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动人画卷,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艰苦跋涉,他们在任务与规律之间的徘徊,在“大众化”与“化大众”之间的矛盾,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归来的一代”作家,曾以启蒙和­干­预的矫健姿态出现于建国初期的文坛,但历史捉弄了他们的年轻和勇敢,他们则经受了历史施加的磨难。若问,这一代作家新时期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那就是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由政治­性­、社会­性­的层面进入了人­性­的、心理的、­精­神的深层。“知青作家群”在新时期文坛上同样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因政治的荒谬而走向了底层,栉风沐雨,吃苦受累,但这也为他们融入大地,进入民间,体验苦难,超越狭隘的政治视角,走向大文化的天地提供了条件。知青作家的成长和他们中一些人后来的走向深广,走向大气,是令人振奋的。我们当然也不会忘记“先锋作家群”,他们在国外思潮大量涌进的背景下崛起,但他们出现的必然­性­却植根于我们­精­神生活的内部,他们由人本主义的反思转向了文本主义的实验,叙述革命,语革命,打碎物理时空,重构主体世界,崇尚直觉和想像,展开表现­性­的无限可能。这一系列的“颠覆”,对于积重难返的旧文学模式的冲击和更新,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即使后来有些作品堕入叙事游戏的怪圈,它们对建立多元化的文学格局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新生代作家”的崛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对这一代作家的敏感和才,我们表示欣赏,对他们的反叛,调侃,嘲弄,对他们注重**化和感官体验的描写风格,我们也需要给予某种理解。当我们粗略回顾各个作家群体的来龙去脉时,必会感到有如置身于一个群星闪耀的天空,阔大、深邃而且灿烂。

3.群星闪耀的天空——序“中国作家档案书系”(2)

( 从作家档案的角度进入文学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ww***如果说我们的文学曾经单调划一,作家的面貌似曾相识。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点大同小异,那么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生了极为纷繁的变化。严格说来,应称为分化——多元共存,多元共生。这正是文学取得巨大进步的表征。我们略加划分,即可看到抱着不同文学观的各种各样的作家:比如,有一种是,保持高昂的政治热和庄严的使命意识,贴近现实,直面现实,表达人民的心声,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重大的社会事件,包括反腐倡廉主题。近年来的图书市场证明,这些作家是受欢迎的,他们也是多元文学中的一元;第二种是,走向平民化和日常化,大力描写普通人的悲欢,肯定民间方式和民间价值。他们也很受欢迎;第三种是,高扬人文理想,坚守­精­神家园,批判市场化条件下的道德沦丧;第四种是,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从传统文化和农业文明中汲取­精­神资源;第五种是,拒绝承担教化的任务,摆脱群体话语,主张个人化写作;第六种是,技术至上,认为形式就是一切,热衷于建构叙述的迷宫;第七种是,为市场写作,为金钱写作,追求畅销书效应,不拒绝休闲­性­,消遣­性­;第八种是,女­性­主义立场,强调以女­性­的­性­别意识为本位的写作,有意识地与政治­性­、道德­性­、社会­性­的女­性­区别开来……。凡此种种,还可以更加细致地划分下去。我们只是在此提请读者注意,中国作家档案书系所反映出来的我们的文学,是极其丰富、复杂和多样的。

这套书系最初是由野莽先生和我在闲谈中策划的,拟议中我们以十种为一辑,陆续要出到十辑百种。不管是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老牌作家还是少壮作家,凡经过我们的研究和调查,确定人选之后可以试行专辑推出,亦可考虑混合一辑。总之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会放过每一颗闪耀在天空的明星。一切都在努力之中,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这套书的出版先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现实,它们先是有价值的、好看的读物。我们希望,作家以进入“档案书系”为荣,读者以阅读“档案书系”为乐。倘能如此,我们就是做了一件有益于中国文学展的工作。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