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顽军方面提出要停火谈判,新四军就根据毛主席“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同意谈判。于是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冀鲁豫的三个主力团万分紧张地跑到淮北,没打什么正经仗,每天只是看演出,开大会,参观交流。新四军四师倒是挺忙的,打土顽,搞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却一点儿也用不着八路军帮忙。
新四军和国军谈判,八路军的南下支队实际上充当了谈判的威慑力量。想想看,七团是当年的“红军三虎”之一,十团是井冈山的老红军,骑兵团是从陕北杀到冀鲁豫的铁骑兵。有这样的老牌部队兼模范主力守在谈判桌前,是够顽军们胆战一阵的。
不过,对八路军而言,南下会师变成了“南下旅游”,长途奔波一场却没捞到仗打,这让大家多少有些不自在。本来嘛,部队开的是打仗的买卖,放着涡阳、蒙城都不让打,整天看戏喊口号的算是怎么一回事!交流经验的时候,领导们讲得很起劲,底下的人却觉得挺无聊。当时,新四军还没有使用过坑道作业,所以每次开会都要求介绍这个新战术。次数多了老八路就有些不耐烦,说:“光说不练有啥意思,还不如下个命令,看我们把涡阳城打下来就明白了。”
有些人还埋怨新四军小题大做,把老八路喊来喊去的。有一次,冀鲁豫十团的一个营和新四军某部一起看戏,不知怎的就吵了起来。十团这个营长也是个二愣子,跳起来喊一声:“十团的起立,上刺刀!”硬是把别人赶了出去,害得骑兵团以后参加联欢会都不许带马刀了。
其实,骑兵团和兄弟部队的团结友谊搞得还不错。开会的时候,那边喊一声“欢迎坚持华北抗战的八路军”,这边就回一声“向善于斗争的新四军学习”;那边喊一声“向八路军老大哥部队致敬”,这边就答一句“向英雄的
新四军致敬”。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参观访问、交流经验、听报告、看演
出……忙得不亦乐乎。
11月中旬,南下支队返回沛县、丰县。
临走之前,当地财政干部拖了几麻袋钞票来,不仅发战斗津贴,还按照当地公务出差的标准发放补助,每人每天一角钱。这可是冀鲁豫以往从没享受过的待遇,刘春雷领到了三块六。当时,涡河一带的工业品紧缺,农产品却很便宜,五角钱可以买一斤牛肉,十个鸡蛋才一角钱,于是大家吃了牛肉又吃鸡蛋,开心极了。
战士们吃得高兴,干部们却有点发愁。主力部队都是有年度任务的,比如骑兵团,1944年有一项指标是缴获重武器一百件。现在眼看要到年底了,还差十多件没完成,本来以为南下作战能“捞一把”,没想到又弄成了“旅游”,这可怎么办才好?
▲虹▲桥▲书▲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