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乐县蔡村渡口到内黄县的桐梧村大约有六十多华里。上午十点多钟,一连听到了枪炮声。可奇怪的是,从声音上判断,战场似乎不在桐梧方向,正在纳闷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一群散兵。
这些人是十六团的战士,路边蹲着七八个,田埂上还坐着十多个,有的受了伤,有的没受伤,看上去都比较慌张。边乔问他们:“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你们阵地在哪里?”
“我们是昨晚到的,一开始在桐梧,后来敌人改道了,阵地就转到代宋村。”
“敌人太多了,有鬼子,还有大炮,早上就攻了三次,我们团长也牺牲了(实际上是负重伤)……”
边乔打断他们:“部队还在战斗,你们就要逃跑了吗?”他指着枪响的方向,大声喊着:“集合!跑步走!回到阵地上去!”
听说战斗局面比较被动,现场的情形有些混乱。这时候,一连的队列里响起了歌声。本来,骑兵行军是很少唱歌的,可这一次,却是指导员张凤翔领了头:
弟兄们,弟兄们,上起刺刀来,
这是我们的国家,不挂免战牌!
弟兄们,弟兄们,上起刺刀来,
这有我们的祖先,住了几百代!
弟兄们,弟兄们,上起刺刀来,
这地方是我们的,绝不让出来!
…………
激昂的歌声中,那几个惊慌的战士也重新振作起来,拿起武器和骑兵们一起奔向了战场。
一连接近了代宋村。
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代宋村就位于马路的西侧,是个只有四十来户人家的村子。十六团在公路两侧设置了阻击线,在西侧的村庄里凭借寨墙防守;在另一侧的旷野上临时挖掘了步兵掩体。这时候,阵地前沿密密麻麻地聚集着三个团的伪军。东侧旷野上的散兵线尚处于对峙状态,枪炮声十分密集,穿黑色制服的程道合的“自治军”正撅着ρi股一边打枪一边往前拱;而西侧的代宋村,铁德震的部队已经把防线撕开了一个缺口,身穿土黄|色制服的伪巡防团踏过崩塌的寨墙,突破了八路军的简易工事,进到村里和十六团拼刺刀。
刘春雷和几个干部在两三里外的青纱帐里,能够看见阵地上激战的情况,听见一阵阵手榴弹爆炸声和肉搏时发出的嘶喊声。
一连副连长郎宝会去找团部请示汇报了,可等了好久也没见人回来。侦察参谋边乔急了:“那边在拼命了,不知道还能顶多久?”他只是个侦察参谋,没有权给一连下命令,只好盯着大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