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正是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跟随上海浦东大开发的步调,大量吸引外商外资。也就是那一年,苏州工业园开始建设。投资的大多数是新加坡商人,所以后来很多人管那里叫新加坡工业园。
建园区当然要迁走当地的居民,苏州市政府还是比较有规划的,迁出的居民会得到一批补偿,还可以在统一建设的搬迁居民小区用极便宜的价格买到住房。
但是,新建设的居民小区大多数都在新区(当年的新区就跟郊区的概念一样),很多有着老城区情结的人并不愿意搬到那里去。于是,就有人牵头,联系不愿搬走的其他五户人家,六家一起,集资买地皮建房子,自立为一个小区。这,就是明月小区的由来。
牵头的那户人家户主姓倪,五十来岁,人很是精干。倪老伯没多久就在苏大附近批下了一块地。地拿下来,就商议着房子如何建。有人提议房子建6层,每户占一层,抓阄决定谁家得哪一层。
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底层(可以开店出租做门面),不想得到顶楼六层(顶层夏热冬冷),但是这个提议最后还是得到了大伙都一致认可。
倪老伯身为牵头人,为了表示风格,主动放弃了抓阄,认了顶层。他以为这样大伙都会感激他,可是他远远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因为他是项目总负责,所有资金开销都由他一手掌控,所以大家都在心中认定倪老伯一定从中占了很多好处,因为心虚,才主动认了顶楼。
这件事情决定下来以后,建筑工程队就开了进来。
万没想到,开工第二天就出了事。
建这样的小高层,挖地基自然用不着机器钻井,只需要人工开出2米深左右的地基槽,然后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挖地基的人是建筑队临时从街面上雇来的苏北民工。挖地基的工具就更原始,不过是铁锹铁锄铁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