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不久,孙科长就传达了厂委的命令,厂委同意了他的“外购” “改造”两条腿走路的方案。并让金工车间和钳工车间全力配合李为民的工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总之一句话,要以最快的时间的见到效果。
现在厂委已经将李为民的方案上交冶金部,听说上级已经原则上同意了,就等着下正式批文。一旦财政拨了款,轧钢厂的采购科就要会按李为民的要求来采购新机床了。
李为民也就马上着手改造一台老车床,这一台是厂里目前状况比较差的这台老车床。它的问题可不少,不仅是导轨磨损,其他问题肯定也不少,但具体还要等拆了以后才知道。
拆完后李为民看了看,首先这老普车这是意呆利国三十多年前的设备,采用的居然是约翰牛的标准,光这一项就需要先改为国际标准。
其次就是这台车床的设计精度感人,只能用于粗车,而这台车床的最小进给刻度是六十四分之一英寸,换算成国际标准的话,大概不到零点四毫米,也就是四十丝。
最后就是零配件就更不用说了,配件的精度也是一塌糊涂。这也导致了装配间隙都比较大,主轴最大转速也比较慢,才一千来转每分钟,但就是在这样的转速下,它的噪音和震动都很大。主轴的圆跳度和导轨的平行度也都大的离谱,车出来的工件都有锥度了,都得改!
李为民和王永生商量以后,给出了改造后加工精度在10丝以内,争取5丝。主轴最大转速尽量能提高到两千转每分钟。这样的话,改造还有点可能意义。至于精度想达到1丝甚至更低,那是想屁吃。买一台或重新造一台来才有可能。
最后李为民算了算,需要换了三十多个零件,基本上齿轮全换,其他像丝杆、凡是与进给有关的部分都重新做。李为民重新测绘并画好图纸,就交给王永生了,剩下的工作就靠他协调了。
这些零件的设计的精度己经算是现阶段的极限了,不知比以前强到哪了,按李为民估计,最终全部改好,这台老普车的精度,应该能超过厂里现有的大部分车床。
李为民去了七车间也就是钳工车间,加工好的零件还要钳工师傅继续打磨加工好,才能再安装。一问之下,现在没有完成的只有丝杆了,的确,这丝杆现在加工还真的有点困难。由于李为民要求的精度比较高,现在正在由两位八级工在手工打磨。当然其中一位就是一大爷,李为民也就上前去看看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