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会试,又会有绝大多数的考生被筛掉。
近千名考生最终能够上榜的,拢共每年就只有百人。
所以,不夸张的讲,太夏的每一届会试,考上的任何一名上榜进士,都是绝对的万里挑一。
即便是被许多正牌进士瞧不上的同进士出身,依旧属于读书人里的顶尖精英!
这其中的难度之巨大,可想而知。
但再怎么希望渺茫,也挡不住广大读书人的追逐之心!
由于太夏严格的实行科举制,完全杜绝恩荫制,导致太夏的官场上,想要形成所谓的官宦世家的难度,堪比登天。
即便是地方望族,也很难保证其在京城的中枢核心,始终有一定的影响力。
除非地方望族的族内,可以一直不断的出现真正的读书种子,然后不断的通过科举制度,成为上榜进士,这时候族内的庞大财力支持,方能释放出足够的威力。
而一旦族内人才凋零,没办法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中,挤过那条狭窄的独木桥,那么相应的地方望族,就只能老老实实的龟缩在地方韬光养晦。
等待着下一位有能耐上榜当官的族人诞生。
从这一点来讲,太夏的科举制度还是相当公平的。
豪门望族相比于普通百姓的唯一优势,就是拥有着绝对的财力,能够打小便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