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
承栩故意避让不假,试探敌将虚实也是真的。三十个回合过后,对三爷的水平他已经摸得八九不离十,便不再拖延,策马便走,佯装不敌。三爷看准机会,岂肯放弃,挥刀便追。
文东久经战阵,一眼就看出要坏,连忙呼喊三爷。然而,一切都晚了。
说时迟,那时快,承栩回身只一枪就刺中了在后面紧追不舍的三爷喉咙,三爷应声落马,血溅三尺。主将折损,守军一阵骚乱。昊焱挥军掩杀,大败文东所率前军,只得慌乱退回智远城。
赵州在城下扎营,并未立即攻城。
三爷战死,经年闻之不语。他没打算让文东和自己的三哥能支撑多久,因为他知道他们阵中多是些新招募的士兵,本意也就是锻炼一下,拖延一下烟阳军攻城的速度。所以,文东战败他是不意外的,甚至三爷的死他也并不意外,因为他的这个三哥并不适合战场的征伐,但败得如此之快是出乎经年意料的。另外,感情还是有的,毕竟相处一年多,折了在山里一直与自己最亲近的三哥,经年心里也说不出什么滋味。
面对首战失利,奎爷再次展现了面对兴军时的悲观,默默流泪。经年安抚完奎爷的情绪后,召集了众人,商定下一步计划。
经年的计划是撤退。
自己的军兵缺乏训练,这已肇其端。虽然之前楚英加固过智远,但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座小城城墙破落,低小老旧的事实。在如此开阔的地带三面受敌,更何况对面是三万精锐的烟阳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再加上首战就败,士气受挫,所以撤是肯定的,但撤向哪里成了讨论的重点。
大人一夜之间崩塌,中州局势变乱,暗流涌动,强敌环伺,敌我难辨,能去哪里?
讨论意见大致分为三种:作为杨城守将,慕斯力主撤往杨城,那里城防坚固,可固守待援;溪枫建议撤往最近的温城。温城在即翼山和智远县后方,路途短,不容易被伏击;锦佑想了良久,越权提出建议班师撤往九华城的决定,同时派人请示封都的意见。
期间怡安更是几次进言,劝锦佑立即回去复命,但锦佑思考再三,始终没有采纳,决定护送完世子再返回九华城。
经年对着眼前的舆图,参考比较着几种意见。
从现实上看,杨城确实可确保一时无虞,然而,地处兴王、鬲津候、烟阳王三家交汇之处,一旦烟阳王群追不舍,自己一定会腹背受敌,无异于瓮中之鳖。从心里讲,经年是想去九华城的,他对那里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可是,九华城毕竟是兴王的领地,而且动乱以来兴王严守本分,未有过半点僭越,此刻老兴王又病入膏肓,此时自己兴师动众赶往九华城,恐都灵人心变动,也容易引起天下非议。
如此一来,就去温城吧。温城位于烟云岭向洛灵平原突出的拐角上,虽然距离南川鬲津更近一些,但有一定的纵深,也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