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咬残杀,各出奇正,声破晓雾,血染夕云。连续几天下来,姑苏的七万大军虽屡战屡胜,每有斩获,却始终未能突破安城防线。
日复一日,文拓最终在安城血战月余,据城死守,挡住了鬲津左路军的推进。
另一路席羽率领的鬲津军在亢龙城的边邑遭到的抵抗同样激烈,在鬲津军前抵亢龙城周边后,大将文辰紧急回援,背靠亢龙城下寨,搜集退回的各路败军,深沟固垒,摆出背水一战的架势。
鬲津军远道而来,求速战。席羽围城不得,只得寻求一点突破,但咽喉要道均在隆基军控制之下,鏖战一个多月。背后就是封都亢龙城,隆基军不容有失,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随着隆基军投入核心精锐隆基锐士,战事变得异常惨烈。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护城之河,血满城墙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
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苟乞。战矣哉?暴骨沙砾。
隆基侯又两次遣使往安渝处求援,兴军都以粮草未备为由,迟不发兵。
隆基候更苦的还在后面。
随着经年他把河间地和靖宁河上游连成一片,曾经丢掉的杨城就像一柄利剑楔入了自己的腹地。因此,他一直留意着南线鬲、隆之争的走势,有意趁机夺回杨城。但因为他自己也是刚刚经历过战事,需要休整,同时由于兵员急剧扩张,新兵整训未完,时机上似乎并不允许。
经年分析,赵金先前鏖战叔父龙仪,在北川折损07诺外部盟友,不久前封城兵败,一时不会西进。而此时鬲津候大兵压境,眼下战事正酣,隆基候自保不及,杨城守卫必定薄弱,一旦有战,亢龙城也定会鞭长莫及。
这将是自己收回杨城,报千秋殿大劫国难家仇和继续壮大千载难逢的机会。
该作出抉择了。
建元五年龙潜末,隆基侯还在苦苦支撑,经年大军在天气渐寒、落雪积深、已不适宜用兵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向杨城进发。
杨城守将文辰此前已回援封都亢龙城,如经年所料,城内守军不足八千。七天后,江凌就率军悄无声息地站在了自己曾经的城池之下,他的阵中有不少曾经的杨城将士。
望着斑驳的城墙和叠嶂的层峦,感慨万千,他对这里太熟悉了,至于每一个暗门、每一处机关陷阱,都了如指掌。
隆基候拿下杨城,是为了打开了自己和中川的连接,摆脱自己国中国的窘境。而杨城对经年来说,就像温城之于烟阳王,如鲠在喉,不得不拔。这仍然是一场与时间竞速的战事,经年需要在力争在鬲、隆未从眼前的战事抽身前解决杨城,收回这个要道重镇。
(https://www.xvqianqian.com/4291/4291580/54005809.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