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唯一的一次与诸葛丞相硬碰硬的结果,《汉晋春秋》中载曰:亮(丞相)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什么?《晋书》中不是说汉败而魏胜?还俘斩近万吗?
这信他就有鬼了!
别说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懒得分析了),就说一件事情,要是司马懿真的在野外作战中把丞相打败了,后面怎么明明兵力占优也不肯出战?宁愿跟曹叡唱双簧都不肯出战了?
别说什么能不战而胜为何要战?
士兵的命在司马懿和曹叡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个事儿。相反要自待丞相粮尽,曹魏自身也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粮食对于曹魏而言不比几个泥腿子重要?
只有一种可能,野外作战,司马老贼是真的打不过丞相!而且是吃了大亏的,被丞相给打怕了,也就是《汉晋春秋》中所载的“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因此,可以说从一开始,同样的兵力条件下,蜀汉的战力就是要高于曹魏的。
更别说如今蜀汉的兵力还要高于曹真的长安军,赵云当然有信心能在野外击败魏军。
说白了,赵云就是要这一万魏军、甚至是自己和汉军这八千人作为钓出长安城守军的鱼饵。
若是长安守军果然出击,自己只要坚持数日,待丞相率攻雍城之军到来,魏军定然不敌,趁势拿下长安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此整个关中就将重新回到大汉的手中。
而若是长安守军不肯出兵救援,但其斥候势必也能发现自己的行动,自己若是在其眼皮子底下,绞杀其友军,对长安城内大军的军心士气的打击,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赵云如此安排,几乎是稳赚不赔的存在。
当然,其中风险也不可谓不大。
倒不是赵云之令调不动马谡留下的那五千卒,而是即便加上这五千卒,赵云的手中也不过区区八千人而已,较之西逃之万余魏军尚有不如,更别说长安城内还有数万魏军。
能不能挡住魏军西逃本就是难题,能不能在数万魏军的猛攻之下守住,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样的挑战,赵云似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的确,昔日长坂坡前百万曹军上百战将又如何?他赵云还不是单枪匹马来去自如;
今有兵有将,更有丞相之后援,敌军区区几万兵,更无名将之属,又有何惧哉!
就这样,赵云几乎是义无反顾地便踏上了追击之路。
也就在雍城之战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时,马谡留下的大军真的在长安城外不足三、四十里外截住了这伙曹军。
不过眼看着前有拦路之军,后有追击之军,自己马上就要被前后夹击,这伙曹军也是聪明,干脆立即派出使者向不远处的长安城报信,而主力却是寻了一个山岗,登山筑寨而守,等待着来自长安城内的救援。
在这慌忙之中选择的山岗,险峻就别想了,否则魏军自己可能还没爬上去构筑工事呢,就被汉军给咬住了屁股了。
当然了,为了引诱长安城内的大军来援,即便是能咬住屁股,赵云也不会去咬。
而在确定魏军上山之后,赵云也是带着所部人马不慌不忙地与马谡留下的五千军成功会师。随即八千大军也是在赵云的指挥下在山下扎营,并没有急着进攻魏军。
一时间,汉魏两军竟是在这小山包之间和谐相处了起来。
只是,相较于汉军,山上的曹军犯了一个致命的毛病,与历史上的马谡一样,曹军忘记了水源的问题。
当然,这或许也不是曹军忘记了,而是他们真的认为这并不重要。
毕竟在这伙曹军的想法中,长安的主力大军不可能不来救援。
而区区三四十里的路,一来一去,也用不了一日的时间,长安的大军就能抵达,军中如今囤积的水源已经足够大军坚持数日了。
可是,这道他们看来的送分题,当它真的摆在了曹真的面前之时,却是真的成了一个两难的抉择。
救吧,雍城已经告急,可以说随着那支绕后的汉军消失在视野中,雍城随时陷落都有可能,而一旦雍城陷落,汉军势必长驱直入,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长安城外。
自己的兵力可不够跟汉军在野外作战的,甚至防御长安城都有些捉襟见肘,这也是曹真下令郿县的大军撤回长安的主要原因。
本就是为了加强长安城的防御兵力,这要是去救援,损兵折将不说,还有可能遇到汉军的主力,进而导致长安城的危急。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可要是不救吧,却也顾虑重重。没办法,这伙魏军被围得太近了,曹真都怕那决战时的哀嚎、嘶吼声传到城楼之上。
而且此时郿县军被围的消息,恐怕已经在大军之中蔓延了开来。
先前不救雍城的命令已经让底下的将士们颇有微词了,如今若是再行坐视友军被围而不营救,底下的军心不动摇才怪呢!
而军心动摇,最先受影响的,还是这长安城。
第一次,曹真感受到了足够兵力的迫切;
也是第一次,曹真怀疑起了朝廷转攻吴国的决策的正确性。
若是关中有失,即便是拿下了东吴荆、扬二州又如何呢?!似乎,吃亏的还是魏国。
还不如继续强攻蜀国,不惜一切代价在蜀国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彻底将其摁死。
曹真是真的感受到:来自蜀汉的威胁要比东吴的威胁高出数倍不止。
只是,曹真的心中也很清楚:事已至此,后悔已是无用。
最好的结果,就是东面战场有巨大收获的同时,西线战场不彻底崩盘。
而不崩盘的底线,便是自己守住长安!
念及此处,曹真的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不救!
别说这支魏军距离长安还有数十里的距离,就算是只在五里亭外,曹真也不能主动出击。哪怕冒着军心浮动的险,也不能拿长安城冒险。
当然与此同时,一封颇为急切的求援信也是自长安发出,飞速地向着邺城传递而去。
说曹真冷血也好,说曹真胆小也罢,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曹真的确做出了最为正确的抉择。
无他,雍城陷落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到赵云的使者才刚刚抵达雍城,这边的战斗便已经接近了尾声。
甚至,使者还是在雍城之内见到的马谡,还有丞相......
(https://www.xvqianqian.com/4334/4334214/11927260.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