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人有专长之故也。
料想后来之人,能与丞相一般学究天人,事事精通者,亦凤毛麟角也。
既如此,何不如分丞相之权哉?即组五人乃至七人之组,名之曰内阁,共同辅朝政,而行丞相事。
另内阁中,设首辅一人,居正一品,掌票拟之权。所谓票拟,即将批阅写在纸上并贴于各奏疏之下,以进呈陛下也。
再设次辅一人,首辅不能理事之时代之。其余辅臣三至五人,皆为从一品。
如此,将一人决而变为数人决,再攻陛下御批,或可令诸事皆备,而令错漏少出也。”
话音落,殿内也是瞬间针落可闻。
没办法,打死众人也想不到,马谡的这一刀居然会砍向自己。
用多人替代丞相一人,想也知道回归更加的安全,不管对于皇帝还是对于朝廷而言,都是绝对的好事。
可是,这世界还真有人嫌弃自己的权柄太大了吗!
不由得,众臣也是有些疑惑,又有些钦佩地看向了马谡。甚至,就连刘禅也很是钦佩地看向了马谡。
与此同时,众臣们也是更加好奇接下来的废九卿而置六部的事宜。众臣们也是稍稍有些担心:不会是增加了丞相的数量,而少了九卿的数量吧。
当然了,即便是如此,单从数量上来看,这高官的位置也是有增无减少的。不由得,众臣也是更加好奇了起来。
对于众臣这炽热的眼神,马谡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心中根本没有任何的波澜。
本来就不打算长待的马谡当然无所谓给自己砍一刀了,而且只有对自己砍得够狠,接下来,他才能狠狠地砍向其余人等。
随即,费祎也是继续宣读道:“九卿之制由来已久,不仅互有倾轧,又兼难以处置繁杂之务。
故,愿废九卿之职,置六部,曰吏、礼、兵、户、工、刑,取代过往之九卿,以厘定权责,以废冗员之制!各部设尚书一人,统管部务,居正二品;设侍郎二人,辅助尚书管理部务,位居从二品。
其中,吏部为众部之首,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外交、即科举诸之事!国内一应招贤馆与使馆驿皆入其管。
兵部,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然兵者国之大事也!为免外行指挥内行之事发生,兵部尚书及侍郎等重要职位之选,必须历将军之任,战沙场之险,方可担任。
户部,掌国库、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刑部,掌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之用。
工部,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另,陛下宫中财物用度之事,或可另成立内库,独立于户部之外,设主管一人,居正三品,所有调度花费需与国库相对隔离开来,并接受户部对其监督之权!”
闻言,刘禅的眼中瞬间便是一亮。
显然,伸手向国库要钱粮的日子,着实是不好受啊!若是能有自己的内库,那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想都让刘禅兴奋不已呐!(考虑到刘禅一直被相父管着,姑且认为他没有私库)
相较于刘禅只对自己的内库感兴趣,在场的重臣们显然对这六部的划分更感兴趣。
思来想去,这区区六部还真就把以前九卿的事情基本都涵盖在内了,想要增加什么吧,一时间还真想不出来。
这也很正常,这六部的分布,那可是经历过时间的检验的。
当然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衙门的增加几乎是必然,但只要能守住这六个部,大汉就不会太乱。
见众人一时间对这六部还不算太过了解,自然也没法提出什么意见,马谡当即也是说道“六部之分,吾等可再细说之。且继续。”
说着,马谡也是向费祎微微点头示意。
费祎会意,当即也是接着说道:“其三,便是分地方职权。
自桓灵之后,裂大汉于十三州之地,州牧之权,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囊地何止千里,拥兵何止数万,可谓国中之国也。
今大汉一统,州牧之权不可再也。
故,改州、郡、县三级为郡、县两级,每郡设郡守,上郡者位四品,中郡从四品,下郡则为五品,各郡设有丞与尉各一,位次于郡守一级;一郡之下辖三至五之县,县有知县,上县位六品,中县从六品,下县七品,辅官如郡事!
另,夺郡守调兵之权,仅保留部分驭民之兵,且分散于府县中,郡之郡兵不过三千。
复刺史之监察职权,夺其治民整兵之权。
重要关隘设立军区,以将而守之。行军政分立,同时以军区监视郡守的同时,又以郡守之粮秣控制牵制军区之发展!
再于军中设立监军之职,由兵部之官员直选充任,并行轮换,防止当地军政勾结。如此三方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以保地方安宁!”
闻言,众人对于取消州牧这一级的行政级别倒是早有所料。
没办法,州牧的权力太过骇人了,甚至可以说,大汉祸乱的根源有一多半就在这州牧制度的复起。
至于费祎所言剩下的制度,显然也都是限制地方势力的举措,众大臣虽然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倒也都在其意料之中。
至于军队的守备以及监军的安排,这倒是马谡的无奈之举。
应该说,在封建时代,最好的军队制度,还是“以农为本,以战为用”的府兵制。
虽然这也会导致诸多的问题,但也总好过其他的制度,单单是其能够打开上升通道这一项,就不是其他的制度可以比拟的。
只可惜,刚刚经历过战乱的大汉,不管是人口密度还是生产力水平,都还不足以支撑府兵制的实施。
因此,用常备军加上轮换的监军,已经是马谡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了。
随着话音落下,费祎也是躬身退下,而这道《改革官秩疏》也算是介绍完毕。
马谡随即也是站起了身,开始主持起了这场开年后的第一场大朝议。
会议嘛,哪有不成功的,更别说,这还是马谡上任以来的第一火,不管它烧的好不好,都得让它烧下去。
在座的诸位大臣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
很快,在一片支撑声中,马谡“改革官秩“的提案得到了朝堂众臣们的一致认可......
(https://www.xvqianqian.com/4334/4334214/11927092.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