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叹了口气,沸腾的热血让周瑜报了一串数字就冷却了。只有一次机会,胜了保住基业,不胜最好的结果是阶下囚,坏一点脑袋搬家。林宁就没那么大压力,他有输第二次、第三次的底蕴,双方不在一个层次。
“晋王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吴国可以拒之者,长江也,荆州已属晋王,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晋王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有。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徐观其变。若晋王率义以正天下,大王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则自焚。大王韬勇奋威,以待天命,未失齐桓、晋文之业。”终于有人说这话了,众人看去,却是虞翻。
“公瑾,你看呢?”孙坚面如镜湖,没有波澜。
周瑜是坚定的鹰派,说这么多不是为了吓人,当即道:“晋王明无内忧,怨族暗纠,不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此为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暑,天气燠热,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所得楚兵,尚怀狐疑,以羸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大王勿虑。”
就一个字:打!
连白送的土地都不要,完全绝了林宁的念想。周瑜有此格局,着实不易。
五万兵马不是拿不出来,但淮南有高顺虎视眈眈,会稽接壤广州,与项庄摩擦不断。仓促间能抽出的兵力,再筹集粮草、兵甲,只有三万。
孙坚对吴国的家底心知肚明,他没有当场答应周瑜,和林宁翻脸是需要勇气的。也可能是怀柔战术成功了,林宁一再低声下气,表示不染指江东一寸土地。人是有侥幸心理的,林宁堂堂晋王把话撂这儿了,加上和孙坚的多年交情,是人都得犹豫。
议到半午,孙坚满头是汗,退到后殿更衣,一直保持沉默的鲁肃跟了过去。孙坚是个粗人,但很敬重文士,尤其是鲁肃这样的奇才。见人来了,孙坚驱散宫人,随意扣上玉带,执着鲁肃的手说:“这里没有别人,子敬有话就说吧。”
鲁肃道:“周郎把该说的都说了,现在群臣都在等大王的决断。”
孙坚苦笑道:“寡人尚无决断。”
“臣有逆耳之言,大王愿听否?”
“此刻坦诚相对,出子敬之口,入寡人之耳,有什么不能说的?”
“既如此,大王与晋王交情深厚,愿降否?若降,虽失藩国,可保王位。晋王一世之雄,海纳百川,有袁术、韩遂之辈,亦收容在侧,优礼以待。大王降后,可享荣华,子孙富贵,臣肺腑之言,大王以为如何?”
孙坚沉默半晌,缓缓道:“公瑾刚才说,寡人降了,仆从、车马廖廖,外加一个没用的王印而已,能和如今裂土封国、操戈耀武相比吗?”
“若不降,今日观衅,明日祸来。大王与晋王只有战、降,没有和平相处的说法,宜早定大计,与左将军结盟以抗北军。”鲁肃说。
历史的轨迹开始修正,林宁已经进行了大量干预,还是兜兜转转回到了原位。
(https://www.vxqianqian.cc/4394/4394546/32774333.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