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长安,这个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前汉时有人口六十八万人,如今,只有二十八万人,减少整整四十万人;沛郡的状况更加凄惨,这个二百万人的大郡,如今只剩下二十余万人。
战争,就这样无情地夺取了无数鲜活的生命,留下了无数的冤魂。
想起这些,刘秀一阵伤感悲戚。
刘秀知道,他如今面临的任务实在太过沉重,太过艰难。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地解放奴婢,复员军队,分配土地,发展生产;而对功臣们的妥善优厚的安置,就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得到他们对这些政策的配合与支持。
自建武二年到建武十四年,刘秀就一直坚持不懈地着力坚决奴婢问题。
他先后六次下诏释放奴婢,三次下诏禁止虐杀奴婢。这些措施,不仅解放了大批的劳动力,而且有利于重建农业的基础,扫除了长期存在的奴隶制残余,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百万军队的安置,更是刘秀常常思考的问题。
起初,他主要是通过安排军事屯田的方法解决。这不仅确保了粮食的供应,而且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三十税一政策的顺利实施。
可是,土地的分配,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令刘秀大伤脑筋。
幸好,建国初期这些年,各地人口稀少,降低了土地需求者的数量;而刘秀自己一向重视水利设施等的兴办,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粮食单产的产量;以及对功臣们的优厚待遇,对百姓们尽力减轻赋税,才使整个社会,官民和平相处,没有大的动乱发生。
刘秀抚慰安置功臣的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中。
三月二十五日,刘秀提升冀州牧窦融,担任朝廷的大司徒(最高监察长)官职。
得到皇上的提拔,窦融很有些受宠若惊。
窦融知道,自己不是皇上的故旧臣属,也不是皇上的南阳乡亲。可是,他自己的官位,却在那些功勋卓著,或者皇亲国戚的功臣们之上。
因而,窦融表现得十分谨慎小心:他的言谈举止,都十分谦卑恭顺,对人和蔼可亲。
刘秀见此,对窦融越发信任,越发厚待,很是欣赏亲近。
可是窦融却是更加不安,不断请求皇上单独召见,要求辞去官位与封爵。刘秀始终不准。
有一天,刘秀主持朝会结束,窦融故意走在最后,试探着要开口辞职。
刘秀明白他的心思,叫侍从催促他尽快回家去。
后来,有一次,刘秀终于单独召见窦融。
一见面,刘秀就直截了当地告诉窦融:
“爱卿啊,那一天,朕看你欲言又止的神态,就知道你要辞职,想归还朕赐予你的采邑。所以,朕急忙叫左右告诉你:天气太热,快出去凉快凉快。
今天,朕单独召见你,只是想与爱卿谈谈别的国家大事,你就不要再谈什么辞职的问题了。
其实,只要朕与爱卿君臣一心,为国分忧,还有什么荣华富贵不能分享,心里还有什么过意不去的?”
窦融见皇上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好继续坚持。
他只有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为君王尽忠到底。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048/11111020.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