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向刘秀进言:“陛下,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刘秀对此却不予采纳。
这位尹先生倒也有几分幽默感和胆识,为了说明谶纬并非圣人所作和上天所降,他在校订图谶时,利用其缺文之处,补上“君无口,为汉辅”一句。
“君无口”即“尹”字,意谓尹敏将成为汉室的辅弼之臣。
刘秀见此感到奇怪,就召问尹敏。
尹敏回答说:“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窃幸万一。”
尹敏的本意是以此为例,证明谶纬不过是如此这般被造出来的,而并非神意和圣人之作。
刘秀对此深以为非。他虽然没有加罪于尹敏,但却让他从此沉滞,不得升迁。因为尹敏对谶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
文武百官也对皇上以图谶办事很不满意。
给事中桓谭不知好歹,贸然上书规劝皇帝,结果惹得刘秀大怒。桓谭吓得不轻,叩得头上流血,刘秀才稍稍平息了怒气,将他降为六安郡丞。桓谭也只得怏怏上任。
那时,大中大夫郑兴,也因为刘秀迷信谶文而直言相劝,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刘秀的重用。
后来,郑兴被侍御史弹劾,说他出使成都时私买奴婢。于是,他被贬回开封原籍养老。
郑兴喜欢古学,精通《左氏》《周官》,擅长天文和数学。后来朝廷多次请他出山为官,郑兴始终不肯答应,最后寿终正寝。
当初,建武二十八年时,皇太子刘庄已经渐渐长大成人。刘秀举行扩大御前会议,专门研讨太子的教育问题,他询问众臣:
“爱卿们,你们说说,谁可以做太子的师傅,辅佐太子?”
群臣察言观色,都一致推荐:“太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最为合适!”
只有博士张佚反对。他说:“陛下,现在册立太子,究竟是为了谁呢?如果只是为了阴氏一门的利益,那么原鹿侯阴识便可以做太子的老师,当然是最恰当的人选;如果是为了朝廷的利益,那么应该选用天下贤才!”
刘秀点头称善,大为欣赏:“朕所以聘请师傅,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辅导太子。博士今天对朕都能够匡正,何况对待太子呢!”
刘秀当即就拜张佚为太子太傅。张佚当仁不让,接受了这个职位。
刘秀另外任命博士桓荣为太子少傅一职。
桓荣是荣沛郡人,资格和声望比张佚还高。少年时游学长安,十五年都没有回过家乡,也是一个饱学之士。
(https://www.vxqianqian.cc/4419/4419048/11110988.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