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的葬礼极尽隆重,但是却无法遮掩雍正痛失肱骨的悲戚。
替十四阿哥上了一炷香之后,退到后头的闵敏望着雍正的背影,竟然无话可说。
哪知这时候,雍正居然转过头,红着眼圈道:“闵敏,朕有话问你,你可能如待皇阿玛一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闵敏一愣:“不知皇上所问何事?”
雍正道:“非常事。”
“非常事?”
雍正放低了声音:“十三弟信你是未来之人,朕,自然也能信你。”
闵敏瞪大了眼睛一言不发。
雍正说:“你放心,朕不会为难你。”
闵敏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若是奴婢答得,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雍正看着前头十三阿哥的灵位:“就如同待皇阿玛一样?”
闵敏不懂他纠结这个要做什么,答道:“是。”
雍正还是看着前头,过了好久,如同下了一个大决心一样开口问道:“康熙五十一年,若朕没有跟着老八他们的设计,将计就计,怂恿十三弟去做那违背他性情的勾当,以至于多年来两面受累,积郁成疾,朕还能坐上龙椅吗?”
闵敏下意识地问:“您,后悔吗?”
雍正的背脊晃了晃,他转过头,看着闵敏道:“不后悔。朕从不后悔,在夺嫡十余年间使尽浑身解数。虽然不免失去了一些本不愿失去的,但无碍大局。这一仗,总算没有辜负十三弟多年来倾力相助。”
闵敏道:“皇上,您为了维护先帝和十三爷名声,把,把那处衙门说成是自己的司属,难道不怕背负身后骂名?”
雍正笑了笑:“拜老八所赐,自己身上的骂名还少吗?况且皇阿玛为了身后兄弟情分,也不是忤逆自己的心意,做了那些本不想做的事情。这,大约是朕唯一能为皇阿玛和十三弟做的了。”
“既然如此,圣上为何还要问奴婢这样的问题?”闵敏笑道。
雍正望着闵敏:“你是不是一早就知道,朕是仰仗十三弟,才成为最后的赢家?”
闵敏摇摇头:“且不说史料实录被后人更改润色,奴婢本就是不谙历史的升斗小民,怎么会知道那么多被刻意掩埋的秘辛。奴婢不过是托野史戏说的福,稍记得几件大事罢了。”
雍正看着她,咬牙问:“那,你可还记得,朕,在位多久?”
闵敏叹了口气,她有些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刚才雍正的话里似乎透露了一些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罢了,过去的太久,又有什么要紧,毕竟,有些人都不在了。
想到这里,她微微笑道:“皇上日理万机,殚精竭虑,自然是不如十四爷这个闲人活得长久。”
雍正面上一冷:“你倒不怕朕现在就下旨杀了十四弟?”
闵敏笃定的摇摇头:“您不会的。”
雍正望着闵敏,半晌才松下眼神:“是啊,朕不会的。”
闵敏道:“每个人的寿命,不都是记在生死簿上吗?皇上何必去操心这些不该自己操心的事情,活在当下才要紧。”
雍正摇了摇头:“朕,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啊,本来,还有十三弟帮衬,如今……朕怎能不向苍天再讨些时日……”
闵敏挠了挠额头:“这是世上的事情,哪有做得完的,您不还有子孙后代嘛,总该留些给他们忙活吧。”
雍正的嘴角忽然浮上了一丝诡谲:“那朕的身后,是谁?”
闵敏一愣,随即笑了,她往上方指了指:“正大光明,皇四子历。”
雍正惊讶之色一闪而过:“看来,即便是无稽之谈,朕也不得不信了。”
闵敏笑而不语,她心里却知道,这是一招险棋,但不得不下。
谁知雍正竟接着问:“这决定,好吗?”
闵敏心里真是大为惊讶,雍正看起来如此软弱不堪,难道是因为十三阿哥新丧的关系,想了想,她还是说:“先帝也曾问过这个问题。”
雍正微微挑眉:“你如何作答?”
“奴婢道,圣祖爷千古一帝,做的任何决定对大清而言,都是最好的。”
“皇阿玛怎么说?”
“先帝无比自信,当然不再纠结。”闵敏又笑了,“难道皇上没有这个自信?”
雍正低头不语,良久后才道:“是朕恍惚了。”
闵敏蹙了眉,轻声道:“若是因为皇上失了十三爷,才会失态。那奴婢只想说,这龙椅,本就是称孤道寡的寂寞之位。若非如此,又何来乾纲独断之说呢?”
雍正静静看着闵敏,终于挥了挥手:“你回去吧,十四弟想来等你等急了。”
闵敏叹了一口气,她看着雍正的背影,就如同看着一废太子时候康熙的背影,那样的寂寞,那样的孤单。
或许,这就是皇帝的宿命吧……
……
雍正十三年八月,宫中忽鸣丧钟,惊醒了景山上的十四阿哥和闵敏。
“十四爷,这可是……”
十四阿哥怔怔地看着乾清宫的方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闵敏拉着十四阿哥的手,她竟然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心情。
她忽然有些害怕,拉着十四阿哥的手拢紧了手指。
“你怎么了?”十四阿哥感觉到了她的变化,轻声道。
“我有些害怕。”闵敏望着远处。
十四阿哥先是一愣,随即握住了她的手:“爷好好的呢。”
闵敏看着十四阿哥,其实她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心中的不安,可是,就是觉得不安……
一个月以后,苏培盛带着一个生脸的小太监过来,说是新君要见闵敏。
养心殿里,乾隆一身素服,却难掩他神采飞扬的模样。
说来奇怪,他竟与十四阿哥有几分相似。
也是,毕竟是亲叔侄啊。
“姑姑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不必多礼,起来吧。”
闵敏缓缓起身,还是低着头。
乾隆慢慢站起来,一步步走到闵敏跟前:“姑姑,你与朕前一次见面,那是何时?”
闵敏皱了皱眉,哎呀,那是什么时候呀,竟然记不起来了。
乾隆笑了:“姑姑似乎不记得了,可是,朕记得清楚。那是雍正四年,姑姑来为八皇叔和九皇叔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