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0块钱,中午管一顿饭。”
“干多长时间的活?”
“八、九个小时吧。”
“那你们这算是高薪工作啊,一天10块钱,这工资水平比在单位上班都高。”
“但也挺辛苦的,你看这搬进搬出的,一天下来,并不轻松……而且,我们种蔬菜大棚的收入挺高的,也没必要亏待这些帮忙干活的人。”
“倒是很少听到有人主动说自己收入高。”
袁利民呵呵一笑。
“这有啥主动不主动的嘛!”
方志文笑道:“这一个蔬菜大棚,年产量多少、能卖多少钱、成本是多少,其他种植户、村里人心里都有数,没必要瞒的……”
“那你家这四个蔬菜大棚,一年下来能有多少收入?”
袁利民问道:“有没有两万块钱?”
“两万,肯定不止哦!”
方志文说道:“去年我家只有两个蔬菜大棚,夏天种的普通品种的蔬菜,冬天种的黄瓜,一年下来,每个蔬菜大棚盈利6000块钱。今年,我们夏天,也就是现在,种的是最新培育研发出来的新品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口味好,价格高,夏天种一茬,冬天可以再种一茬,专家估算,我们今年一个蔬菜大棚的盈利可以达到8000以上!”
“这么说,四个大棚就是三万多块钱呐,真是不得了!”
袁利民说道,又问:“你们村现在有多少个蔬菜大棚?”
“68个!”
方志文说道:“等今年秋收后,我们村计划再建50多个蔬菜大棚,到时候就是一百多个了……”
“这些蔬菜大棚,一开始是你们自发想种的,还是上面建议你们种的?”
袁利民问道。
“这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呢!”
方志文笑道:“两年前,我们当时的袁书记,也就是现在的袁县长,推广落实干部承诺制,要求我向村民许诺一件实事,正好当时我有建蔬菜大棚的打算,于是就说,我可以从亲戚那里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教给村里人,带着村里人一起种大棚。袁书记对我这个承诺十分关注,提供了许多帮助,在她的支持下,第一年,我们村里就建起了10个蔬菜大棚……”
方志文热情地讲起了当年建设大棚的事情,以及这两年来蔬菜大棚的种植、发展经历,又在袁利民和罗云的问题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包括扶贫车间在内的其他村里情况也讲了一遍。
“靠着扶贫车间和蔬菜大棚,我们村里的居民收入比以前涨了好多倍!两年前,我们村里,一个月能挣两百块钱的人,就算得上是高收入了。但今年,即便是在扶贫车间干活的老头老太太,一个月也能挣两百多!那些缝纫技术工,每个月的收入都在300块钱以上!”
方志文眼神骄傲道:“二位领导,毫不吹嘘地讲,不出两年,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成为万元户,我们村会成为我们长池县的首个万元户村!”
说到这里,他又神情感慨道:“我们村里的情况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人能有现在的收入,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一切都要感谢上级领导,把袁书记派到了我们城关镇做书记啊!没有袁书记,就没有如今的方家沟!”
他当然知道很多事情的幕后,都有方大勇的影子。
但那些事情都是没有刻意公开的。
对于这两位外地领导,就没必要解释那么细致了,反正袁书月是方大勇的未婚妻,这些功劳,全都放在袁书月身上就得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547/4547001/11110850.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