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幻剑奇画 > 第七十九章 道医

第七十九章 道医

道医在古时的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古代医学中极为辉煌璀璨的篇章,而冷季苍丁九五奉道禅莫问道四人为江湖中人人皆知的道医大家,时下江湖中的有一种说法,“北季苍,南道禅,东九五,西问道”

道医虽说巫医不分,但还是分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草本医学,主要是依靠采撷林间百草,根据其药用价值,发掘其在治病医人上的疗效,冷季苍与丁九五在这方面十分­精­通,救治过无数的病人,因此誉满江湖,而另一个则是道教咒术,以符咒撰等作为治病方法,是道教医学中带有巫医­色­彩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疾病的根源是鬼神作祟,医书《太平经》在论述医药摄养外,还有“欲治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之说奉道禅与莫问道善于符咒之术,为巫医救人治病的集大成者,两人也因此名扬天下

道医的起源十分长久,它随着道教的产生就已经存在了,在不断的发展中也逐渐体现了它在病理医理上的非凡价值,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古时巫医不分《世本》有“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谓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栁着砦坠梦渍嫖桌裎椎治仔晃茁奘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上古巫师皆职司巫滓兼有医识及养生术者,后称神仙方士他们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养生术和其他方术,尔后衍化为道教的修炼术,神仙方士亦衍化为道士

东汉中叶,早期道教即以符咒治病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太平经》在阐述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时,就论述了­精­气神三者关系以及真道九首和守一之法,对天地­阴­阳五行养生药物符咒治病等均有论证,强调“救死生之术,不可不详审”,开创了“下及庶人奴婢夷狄”的优良医德

魏晋以降葛洪,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理论,他在《抱朴子内篇》的《金丹》《黄白》《仙药》《地真》《至理》《微旨》《释滞》和《杂应》等篇中,概述了东晋以前外丹行气服食守一房中术等的基本概况葛洪把“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铂令不枉死”列为“上功”他鉴于穷乡僻地,平民有病无医有方无药之苦,乃考诸家之说,集简便验方百余种,撰《肘后备急方》以救人于死

齐梁间著名道士陶弘景以其阙漏未粳又广采博搜,撰《肘后百一方》,使之“上自通人,下达众庶”他­精­于医学药物学,勤于炼丹,撰述丹书和医药养多种生著作,如《太清诸丹集要》《服饵方》《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服食草木杂药法》和《服气导引》等,对外丹服食导引房中术等均有专门论述

唐初杰出的道教医药学家孙思邈,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以行医和修炼闻名于世,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名其书为《备急千金要方》他亲自采药制药,广泛搜集民间验方秘方,对医学发展有较大贡献,后人尊其为药王史载其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存于世的有《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和《枕中方》等,将道教内修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把调息按摩导引行气等养生术纳入医疗技术领域,并将炼丹术作为制药手段

宋金元诸代,医学出现了“四大家”,即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士派李杲养­阴­派朱震亨,道教医学在历代行气导引胎息的基础上,以炼养­阴­阳,混合元气,缘参同炉火而发展内丹修炼的理论和实践

道教内丹家将人体比作炉鼎,将体内­精­气喻为药物,以神烧炼,掌握运行方法,认为­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就能长生内丹术的发展使道教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金元前后六百年中,内丹术成为道教医学的重点

道教医学丰富而庞杂,其中与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共同核心的为服食外丹,作为广义的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有导引调息辟谷房中和内丹修炼等养生术;另外还有一些带有神秘的巫医­色­彩的符咒撰等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了道教医学的特­色­;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发展过程中,其­精­华部分对中国医学有很大贡献

两汉前的医学文献中,基本上药剂,也不使用膏药两晋以后,采用炼丹方法制作的膏剂大量出现,如五毒神膏续断膏丹参膏蛇衔膏等中医外科的膏药制剂对治疗疮疡痈疽等具有显著疗效,后遂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

红升丹白降丹,以及乾坤一气丹混元丹金龟下海丹毒龙丹等“玄门四大丹”,皆由道教医家所传秘法衍化而来成为江湖中人人渴望得到的用以随着服食的发展,草木药逐渐加入丹药烧炼,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本草药的发展《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多为草木药服食方

陶弘景《本草经注》汇集药物达七百余种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分类载药八百余种,部分为唐以前本草学所罕见道教医家的医疗实践为本草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导引房中之术,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战国时就作为方士之术而流行于世,后为道教承袭作内丹术并不断丰富,成为道教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士和道士以内修作为超尘拔俗登仙升举的途径,从宗教角度解释闭视时眼睛的光感运气时腹部的热感入静时躯体的飘浮感,是体内“起火”,烧炼成“丹”,而有“羽化登仙”之兆在大量的内丹术著作中,通过对人体的“气气化气血经络”等变化规律的探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隋唐时太医署设立按摩师掌教导引之法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的名著《诸病源候论》在列举病因症候后,还列入导引治疗法,包括自我运气法唐宋以后的中医理论重“形”而对“气”的研究略有忽视,但是道教的内修理论仍不断发展并得到了医家的重视

道教医学的内修摄养之术,大多效法自然知龟鹤之遐寿效其导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辟谷;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兼修诸术,不执一方认为坚持内修,能返本还元,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免疫,以至益智延年

张紫阳的《八脉经》中记载的气息吐纳游走成为了武林各派修炼内功的主要引导,江湖中各派的武功都用其中的相关理论来调整­阴­阳,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以求达到快速提升内力,修练武功的目的,《八脉经》成为了武林人士口中修练武功的捷径,各门各派竞相夺之

道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救治天下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成就远不止以上罗列,而冷季苍丁九五奉道禅莫问道尽得道医真传,江湖中对他们“北季苍,南道禅,东九五,西问道”的评价,足以体现四人在江湖中的地位与声誉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