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又过去了数月。
一日,春去夏至,众师兄弟们都聚集在了一棵大松树之下谈论道法,一来纳凉,二来交流多
年所学。
忽一师兄对猴王道;“悟空师弟,你来观中也有一年多了,可不知你都学了些什么道法”,
言语之中似有鄙视与挑屑之意。
猴王有些怒道:“不瞒各位师兄,道法倒是没学会,不过却让我自己悟出了些许的变化”。
那师兄道:“既如此,师弟何不趁此良时,演练演练,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此话刚落,惹得众师兄弟们齐声应合,让猴王显显变化,也好开开眼界。
猴王听到此言,精神立时便抖擞了起来,也忘了所有的顾虑,便大声的道:“好,既如此,
那就请众位师兄们出个题吧,要我变化什么”?
众师兄们齐声道:“你就变棵松树吧”。
“好,我这就变”,只见那猴王捻着手诀,念动咒语,忽的摇身一变,不见人影,硬生生地
在他刚才所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一棵松树,树干粗大,枝繁叶茂,且生机盎然,全无一点妖猴之像。
众人见了,俱惊叹不已,都鼓掌呀呀大笑道:“师弟好法术,师弟好法术”。
不巧的是,菩提祖师正在禅堂内入定打坐,这一阵喧嚷之声,竟惊动了他,搅扰了他的平静,
于是,他便下了蒲团,迈出禅堂,看见众弟子都站在一棵松树前雀跃不已,不知是何缘故。
猴王现出了身形,所变得那棵松树顿时不见,众师兄弟们齐声叫好喝彩,那猴王也喜不自胜,
得意忘形了起来。
众师兄弟们岂能善罢甘休,复又齐声的附和道:“师弟,再变只鸟儿来看看”。
猴王闻言,二话不说,念动口诀,摇身一变,一支金色的雀鸟便已飞在了众人的头顶,欢叫
不已,得意之极。
众人齐声鼓掌,高声喝彩。
而此时,菩提业已经来到了他们的身侧,他在走向众弟子的同时,忽开口大声地问道:“尔
等何故在此喧哗”?
众人闻言,一个个都慌忙的将神情严肃了起来,整理衣冠,肃立低首,垂目不敢言,猴王见
状,深知惹下大祸,赶紧飞入众人身后,现回了原形,隐藏于众人身后,不敢言语。
“何故在此喧哗”,菩提在众人的身前站定了身形之后,复又问道。
众弟子个个将头低垂的更低,不敢言语。
猴王心虚,便挤开众人,来到菩提祖师的身前,向他打了个稽手,道:“师父,我们在此讨
论经法道言,本无意喧哗,不想竟惊扰了师父,还望师父原谅弟子们的莽撞”。
菩提怒道:“你们在此大呼小叫,成何体统,那像些出家修行的人,与些市井小民又有何异,
修行之人,贵在持重,口开神气必散,舌动必生是非,要知道门之要乃贵在心静,心静则明,心明则诚,心诚则灵,似尔等这般,怎生修得了大业,成得了正果”。
众弟子都深感委屈,却又无人敢言。
“悟元子,你说说,你们在此争论些什么”,菩提向其中的大弟子问道。
悟元子心情紧张,额头微微冒汗,但又不敢不回答,便道:“不敢瞒师傅,适才悟空师弟在
此显了些变化,教他变松,果然变松,教他变鸟,果然变鸟,众弟子们见了,兴奋之余,无不高声喝彩,不想惊扰了师父,还望师父恕罪”。
菩提将目光看向那猴王,吓得猴王赶忙低下头去,避开了菩提那灼人的目光,心下还在怦怦
直跳,慌乱不已。
“好了,尔等散去吧”,菩提缓和着对众弟子说道。
众弟子见师父未予以怪罪,心下大松了口气,俱皆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无声的离去。
猴王也夹在众人群中,低垂着头,绕过菩提老祖,想要抽身离去。
“悟空,你过来”,菩提对那猴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