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茫茫东海,曾在上古之时,《山海经》内有所记载。
《山海经》是由大荒四经与海内外各四经以及四大山经所合成,前者传说为神农氏所著,后
者则是由后人所补攥而成,大荒经、海经和山经合而为一即构成了这部千古奇书。
《大荒经》乃由东经,西经,北经,和南经所组成,其界定的便是整个大洪荒的版图所在。
传说中,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地壳之上一片汪洋,继这一次大洪荒之后,潮水渐退,陆地
顿显,水归于四海,而陆则献于荒野,于是,生命和灵性之物亦渐渐的由水而陆,繁衍生息了起来,直至日趋文明,日趋强大。
大荒之内,经过天、地、人三皇治世,经过了赤、青、白、炎、黄五帝以阴阳,三才,五行
,八卦之学说定伦以来,便把这无尽的大荒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大方位,其中的三山五岳便是以地势为奇,而五帝九州则是以疆域为界。
所谓的四海三山,就是指大荒内外,与洋海内外合在一起的一个统称了。
所以,四海之内,指的就是整个的九州大荒。
而在大荒之外,所对应的就是四大海洋,东海,南海,西海,以及北海。
而在大荒未显之前,生灵尽存活于水中,而这其中当以海龙兽为最,海龙兽乃是一灵兽,其
大嘴獠牙,牛头蛇身,长可达百丈,腰围如柱,片片鳞甲,坚如磐石,四抓如钩,威猛异常,实乃海中之王。
不知经历过了多少个千万年之后,洪荒顿显,生命和灵息也日渐的旺盛了起来,所以无论是
空中飞的,抑或是地上走的,还是海里游的无智慧生物,在灵性的作用之下,在灵气与能量的驱动之下,有了超常之能,或妖,或精,或灵,或怪,总之这些超越了自身局限的生灵便有了不死不灭的躯身,有了纵横天地的法力。
海龙兽也不例外,他们的成精还要远远的早于其他的灵异生灵,一旦超越了自己的局限,那
么龙腾云天,潜于深海,吞云吐雾,呼风唤雨,甚至上天入地,便已无所不能。
在如来佛祖为整个的天地定出了五界之后,成精的龙兽本当定为妖魔之物,奈何地大物博,
本就是由山、海、陆、泽所合成,犹以海、陆为大,当可平分秋色,既然陆以人居,那么海当以龙所了,如果将龙族列于魔班,那么无限汪洋则无人掌管;所以才将龙族列为仙班,以龙神居之;这样,则四海九州,海内海外,尽皆在佛法的笼罩之下,逃不出他的手掌。
由于山、泽居之于难,物界之物倒是繁盛不止,由此而幻化出来的妖灵,散于泽野,无法掌
控,所以列在了魔界,属于附属之界,排挤在边缘,并为其他四界所不齿。
龙族一统四海,分出了四大龙王,各海由一大龙王所掌管,所以四海一家,皆是兄弟子侄,
现时掌管东海的为东海龙王敖广,掌管西海的为西海龙王敖闰,掌管南海的为南海龙王敖钦,掌管北海的为北海龙王敖顺,四人乃是同宗兄弟,四海一盟。
美猴王脚踏祥云,盘旋于东海之上空,看着身下这茫茫的八百里海域,猴王不知该从何处着
落,正一筹莫展之间,不由得心想,反正入海无门,不如就从中而入,之后再作打算也不迟。
想到这里,猴王便按下云头,向着这茫茫东海之中间水域直冲而下,在接近水面之时,猴王
收了祥云,念了个避水诀,双手在前直入海底。
入水之后,他调动真气,疾速下沉,落向海底无渊深处而去。
放眼之处,原来是别有一番洞天,只见那辞藻珊瑚,大鱼小鱼,琳琅满目,也如陆地一般,
有高低坑洼之处,也有树藻花草,色彩斑斓,动静之物,亦各自争奇斗艳。
直看的猴王眼花缭乱,不辨方向,穿梭于这些个海生动植物之间,深感前所未有,别开生面。
顿时起了游玩之心,便与那花花绿绿的鱼儿们追逐了起来,捉住又松开,松开后复又另逐他
物,如此嬉戏不断,如入花丛。
多时,猴王忽想起了正事,便撇开了游玩之心,朝着一个方位直奔而去,其速也犹如在空中
飞行一般,毫无阻滞,一路行来,倒也在仔细的寻找着龙宫的所在。
在奔出了有上百里的路程之后,忽见前面有一团黑乎乎的物体直奔而来,猴王不知是何物,
便定足观看,待那团黑物来的近前,方才看得真切,原来是一只体躯庞大的鲨鱼,周体通黑,身躯庞大如舟,其穿行之势,使得波浪翻滚,藻翻沙沉,大小鱼类尽皆逃遁。
猴王见势不妙,想要侧身就避,但已是不及,只见那鲨鱼已张大了血盆大口,其獠牙白而森
森,一幅猛不可挡,势在必得之势,向着猴王一口咬来,欲要将他吞入腹中,成为口中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