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神探狄仁杰【三】电视剧同名编著 > 第一章 狄仁杰黑衣庙遇伏

第一章 狄仁杰黑衣庙遇伏

宏伟的神都洛阳城,雉堞连云,极尽奢华,城中街市宽阔,建筑雄奇。城西南是武皇居住的上阳宫及三省六部、各寺监台的衙门。城西北一座高耸的平台和两旁的黄顶建筑便是掌握天朝历法、天候、水文、节气的司天监。

今天的司天监有些不同寻常,一众百姓围在大墙下向天空中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天空中,一群群飞鸟箭一般向司天监的南衙飞去。

司天监南衙外,鸟群疾飞而至,毫不停留,直接撞向了南衙的梁柱和墙壁,发出一阵阵哀号,登时颈断翅折,尸体散落满地。

司天监的官员们从四面八方奔来。

大家惊诧地议论着:“这是怎么回事?”

“飞鸟投柱,这是异兆啊!”

“可从没见过这么多飞鸟触柱,我看是天道不乐,要出事,赶快通报监正大人!”

话音未落,只听身后有人喊道:“让开,让开,监正大人到了!”

众官吏赶忙两旁分开,司天监监正严守诚率几名掌固飞步而来,一见眼前的景象他登时倒抽了一口凉气。他抬起头,只见群鸟还在不停地飞来,撞击着梁柱和墙壁。

严守诚不知所措,喃喃道:“难道这是大地动的先兆?”

他猛地回过身,问身旁的掌固道:“后园的鱼池有什么动静?”

掌固一愣:“回大人,还、还没有查看过。”

严守诚把手一甩:“走,去看看!”

司天监后园中呈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鱼池,都是为测量天候而置。池中冒着气泡,池鱼大部分已经翻白漂起,一些鱼儿还不停地翻腾跳跃着。严守诚看见池中景象,登时脸上变­色­。

他连忙对身后的掌固道:“果然是地动之兆!快,上天台!”

天象台分为两层,上层置浑天仪及周天各量具。下层按五方: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置五套地动仪,均为东汉张衡制式:龙口衔珠,下蹲蟾蜍。

严守诚快步跑上天象台,就在他的脚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西方、北方地动仪龙口内的珠子“啪”的一声掉入了下方蟾蜍的口中,紧跟着中央地动仪龙口内的珠子也掉入了蟾蜍口中。严守诚猛地停住脚步,脱口喊道:“西北大地动,波及神都!”

神都上阳宫里,皇帝武则天为了使边塞的士兵们能够拿到军饷安心守卫边防正与宰相张柬之及几位阁僚商议。

武则天道:“由西京长安拨调给甘凉道的五百万两饷银应该已由户部和兵部遣发了吧?”

张柬之道:“回陛下,饷银月前便已自西京发出,由左龙武卫将军房哲统领三千铁甲军押运。算日期,应该是今明两日通过甘凉大漠,最多三日后就抵达凉州了。”

武则天“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前些日子,边关吃紧,大军调动频繁。几位大将军不约而同地具折奏报,说欠饷日久,军心已有涣散之相。殊不知连年征战,轮输转运,银资耗费多广,国库也已虚竭,凑齐这五百万两饷银真是不容易,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张柬之微笑道:“幸喜关河宁定,海内承平。过几天饷银一到,大将军们也该安心了。”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

正在此时,殿外力士一声高喏道:“启奏陛下,司天监监正严守诚现在殿外,有要事启奏!”

“叫!”

严守诚匆匆飞奔进殿,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武则天威严颔首:“守诚,有什么事吗?”

严守诚:“陛下,今晨天现异兆——飞鸟触柱,池鱼殃死,天台地动仪显现,西北将厉发大地动,并波及神都洛阳!”

武则天猛吃一惊:“什么,大地动?”

严守诚:“正是。”

一旁的张柬之赶忙问道:“地动的中央位于何处?”

严守诚:“据卑职刚刚率人推算的结果,地动的中央应位于西北道甘凉的大漠之中。”

张柬之长长地出了口气:“哦,原来是大漠之中。”

武则天也顿觉释然:“所谓波及神都,不过为余震耳。”

严守诚小心地回答:“陛下,此次地动天兆昭然,以臣看来,其剧烈之势,必定是前所未有。虽震中为大漠之内,然距之最近的甘凉二州乃至西京长安都必遭大灾。就是神都洛阳的情形,目前也不好说。因此,臣请陛下传旨各地方,务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武则天道:“这是当然。柬之,你即刻传旨,谕达西北道各州县,尤其是甘凉二州,务要做好治灾之事,有玩忽懈怠者,严惩不贷!”

“是,臣立刻拟旨。”

武则天道:“还有,火速命兵部六百里加急,将此事告之押运饷银的左龙武卫将军房哲,要他小心为要。”

张柬之顿首答道:“是,臣即刻去办!”

日暮苍穹,群山一片黛­色­。风呼叫着掠过山冈,发出人的呜咽。远处响起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几骑马沿狭窄的山道飞奔上冈。为首者猛勒丝缰,战马一声长嘶停住了脚步。

马上乘客掀起风帽,一双犀利的眼睛充满了智慧,打量着这苍茫的景致,此人正是宰辅狄仁杰。身后马蹄声碎,李元芳纵马来到他身旁,管家狄春及张环、李朗、齐虎、潘越四大护卫紧随其后。

李元芳看了看天­色­:“大人,天快黑了。”

狄公抬头看了看四周,点头道:“是呀,山陡路狭,要在天黑前寻个山村宿下。”

李元芳四下观望着,苍茫的天空下一片土岗。忽然,冈下一个小堡子映入眼帘,他赶忙道:“大人,您看,那好像是个村落。”

狄公仔细看了看:“不错,元芳,让大家动作快一点,趁天亮赶到村中借宿。”

说着,他双腿夹马,战马一声长鸣向冈下冲去。

正是傍晚时分,在落日的余晖下,王家堡这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显得那样宁静。村中的房屋依山修建,每家都有高高的石垒围墙。此刻村中静得出奇,连一声犬吠都听不到。

狄公一行五人纵马来至村口。

李元芳怕狄仁杰有什么闪失,上前轻声道:“大人,这村子似乎有些怪异。”

狄公缓缓点了点头:“嗯,太静了。正是晚饭时分,怎么连一点炊烟也看不到。”

李元芳试探着问大人:“进村吗?”

狄公沉吟片刻道:“走。”

说着,一提马缰沿土路向村中走去。

村中没有人影,甚至连普通农村司空见惯的家禽和家畜也看不到。

狄公一行人走在村路中央,除了马蹄“嘎哒”“嘎哒”的回声,别的声响全无。

李元芳跟在狄公后面,觉得情形不对,勒住了坐骑:“大人,这村子好像没人。”

狄公“吁”了一声勒住马,四下看了看,摇摇头:“不可能。你看道旁这几户人家,院墙高筑,墙旁边的新泥未­干­,显而易见是刚刚打垒加固过的。再看院门,漆­色­甚新,没丝毫斑驳的迹象,这里定然有人居住。”

李元芳疑惑道:“可、可为什么一点声响都没有?”

狄公深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忽然,后面的狄春叫道:“大人,李将军,你们看!”

狄公和李元芳顺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村西北有一座孤零零的建筑,青灰瓦顶,飞檐高翘,斗拱鳞鳞。整个建筑风格与这座小山村迥然相异。

李元芳奇怪地问道:“那是什么去处?”

狄春:“好像是座庙宇,可庙宇又没有围墙。”

狄公四下看了看:“我看这样吧,咱们先敲开一户人家问问信儿。”

李元芳点了点头,众人翻身下马。

狄公指了指道旁的一个院门道:“就是这家吧。”

狄春快步走到门前,伸手敲了敲门。

没人应声。

狄春又敲了敲,高声唤道:“有人在家吗?”

没人回答。狄春正要推门,忽听里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又唤了一声:“有人在吗?”

良久,只听院内传来一个颤抖的男声:“启禀大神,小民们谨遵大神的教令,祭日里不敢出门,不敢动火,不敢饮食,望大神明察!”

狄春被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说愣了,不禁转过头看了看狄公:“老爷……”

狄公冲他摆了摆手,对院中道:“院公,我们是行路之人,并非什么大神。因错过宿头,误投深山之中,乞望借宿一宵。”

院内又没了声音。过了很久,里面响起了一阵极轻的脚步声,大门“吱呀”开了道小缝,一个老人露出头来。

狄公微笑道:“老人家,我们是行路之人,想在贵处借宿一宵。”

老人狐疑地看了看狄公五人:“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狄公道:“正是。我们是并州人氏。”

老人道:“难怪你们不知规矩,这几天是黑衣大神的祭日,附近人家不能出门,不能动火,不能饮食,更不能接待外客,你们还是赶快走吧。”

狄公赶忙道:“啊,不劳老人家赐食,只求一间房舍便足感盛情了。”

老人不耐烦地说:“你这客人甚是罗皂,我劝你赶快离开此地,否则,让黑衣大神的使者碰到,不要说我要遭殃,连你们也­性­命不保。快走吧!”

说着“砰”的一声关上了院门。

狄公呆住了。

一旁的李元芳愤愤不平地道:“这老儿甚是不通情理,不过是借宿一宵打什么紧,却拿什么大神的话搪塞我们。”

张环重重地哼了一声:“惹得爷爷­性­起,打进门去,连大神也让他一起了账!”

狄公一摆手呵斥道:“哎,不得无礼。既然主人不愿,我们离开便是了。”

说完冲大家连连挥手,几人转身离开。

李元芳道:“大人,我们另找一家借宿吧。”

狄公摇了摇头:“方才听那老者所言,这黑衣大神的祭日可能当真是本地的习俗,我看村中的百姓恐怕是不会收留我们的。”

李元芳不服气道:“这个黑衣大神也真是强凶霸道得紧,它的祭日,老百姓连出门都不敢,真正岂有此理!”

狄公笑道:“好了,元芳啊,入乡随俗,你就不必再计较了。”

李元芳道:“可现在怎么办呢,天­色­已晚,难不成大家露宿野外?”

狄公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有句话叫,见山门有三升米的缘分。”

李元芳愣了:“这是什么意思?”

狄公笑着指了指西北的那座小庙。

李元芳恍然大悟,笑着说:“是卑职愚钝,俗家不留,就到僧家。大人果然是走南闯北,出惯了门的人。”

众人被元芳的话逗乐了。

这座庙宇坐落在村子的中央,周围的房子稀稀拉拉地在它边上围成一圈,村子的广场上孤零零地立着这座小庙,可以说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小庙。几亩地的空场上只有一根旗杆和一座正殿,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狄公一行来到庙前,众人下马,走进庙中。

庙内供奉的塑像身着绣金黑袍,头饰怪异,塑像的面部罩着一副青铜铸成的面具,形象十分诡异。看规模样貌似乎是个生人之庙,或者说是祠堂更准确些。塑像前的长条神案上供奉着香火及各式供品。

狄公一行人走进门来,一见塑像,大家都愣住了。

李元芳嗨了一声:“这不是个佛寺。”

狄公仔细地将塑像端详了一番,道:“看这塑像的穿着打扮,像是南朝的乌衣子弟。”

李元芳用探究的目光看着大人:“乌衣子弟?您是指东晋的大士族。”

狄公点了点头道:“嗯,这神像倒也奇怪,既然受人供奉,却为何要以铜罩遮面,不露形容呢?”

李元芳笑道:“大人,我看是凉州百姓奇怪,供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神位。”

狄公仔细地看了看了塑像的衣着,又看了看龛上的牌位,脸­色­登时郑重起来:“元芳啊,这就是刚刚那位老者所说的黑衣大神。”

李元芳一惊,赶忙看了看牌位,果然,牌位上用金字镌着“黑衣大神之位”。

狄公看了看四周:“看来那位老者并不是搪塞我们。”

李元芳点头称是:“倒是卑职错怪他了。”

狄公环视四周,朗声道:“在下五人因错过宿头,特来庙中借宿,请问庙中有人吗?”

四周一片寂静,没人回答。狄公又重复了一遍,还是没人回答。

李元芳道:“怪哉,这庙没人管。”

狄公道:“元芳,今夜咱们姑且忍耐一下,就在这廊下将就一宿吧。”

听到狄公的吩咐,元芳赶紧让狄春、张环等人打开包袱,拿出坐垫等物铺在地上。

经过了白日的旅途劳顿,大家总算松了口气。狄公坐在坐垫上向李元芳拉起家常:“元芳啊,此次圣上恩旨,准我回老家并州休养。自今后我们就要远离朝事,专心务农了。”

李元芳笑道:“大人,我看您是闲不住的。您几次上表恳求,圣上这才勉强答应您回家乡并州,可您却又千里迢迢,绕道凉州去探望曾兄。唉,赶上今天这不开面的凉州老百姓,连借宿也不允,只能在庙里坐上一宿。”

一番话说出来,大家都笑了起来。

狄公笑道:“曾泰随我多年,此次任凉州刺史,我是怕他经验不足,遇大事处理偏颇,这才要来探他一探。”

李元芳打趣狄公:“您呀,总是有话说。”

狄公哈哈笑了起来,他打开包裹,拿出­干­粮分给众人:“来来来,吃完了好睡觉。”

众人笑着接过­干­粮,就着清水吃了起来。

狄公一边吃着­干­粮一边打量庙里的环境,忽然,狄公的目光被殿中的几根立柱吸引了,他缓缓站起身来,鹰一般的目光飞快地扫视着殿中的情形:挨得很近的立柱、厚厚的墙壁、神像、须弥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