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整个京城便陷入了一片紧张之中,街上到处都是一队队戒严的禁卫军,紧张的气氛看起来较当日叛军压境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整个兵部尚书府更是被重重包围,尸体一具具的从里面抬了出来。
到了中午,警戒终于解除了,在知道当朝兵部尚书,除华建明外,皇位最有力争夺者华治胜一家被上至主人,下至丫鬟,一百多口人尽被灭口的消息后,各种传闻也开始在京城蔓延开来,不过更多人认为事情是华建明所为,因为这件事最大的受益便是他,杀人动机更是不言而愉。
而经过半天的调查和实地取证,未时(北京时间,3时至,5时),由刑部尚书黄有为把事件先期调查结果的卷宗呈到了太后高氏面前。
黄有为站在高氏面前,微微躬着身,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淡淡的说道:
“启禀太后,根据现场的取证和现阶段所掌握的资料可以初步确定此次事件为凶杀;从死者方面来看,华大人的六个妻妾皆是被轮奸至死,而华大人本人则可能是亲眼目睹了自己妻妾被施暴,急怒攻心而死,其他人或死于刀伤,或死于剑伤,,““死态千奇百怪,现在还有华大人一年前新纳的妾室一酬胡梦铃不知所踪;由于在发现的一百零五具尸体中,没有一具是府中家将的尸体,因此初步确定的凶手为华大人府中的家将,只是这些家将现在都不知所踪。可能已经在今早城门开时,离开了京城。”
高氏长长地叹了口气,合上卷宗,道:
“这件事情关系列朝廷和皇室的颜面与威信,爱卿定要严密调查,争取在最短时间里找出真凶。”顿了顿,又道:“请代哀家向德王他老人家问个安,让他老人家务必要节哀顺便,千万不可伤了身子。”
其实高氏现在的心情根本就没有她表现出来的这么忧郁,反而可以用高兴来形容。自己儿子皇位的最大竞争者死了,那么皇位可以说已是百分百非自己儿子莫属,如此情况如何能让她不高兴。
历朝历代的皇宫之中总是充满各种不为人知的争斗与黑暗,她能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坐上皇后之位,直至成为今天的太后,除了有家族在背后撑腰和皇帝的宠爱,更多的是离不开她本身地手段,现在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能再一次的登上了皇乍和确保了自六的蜍位,死叶个尚书又有何大不了的。
当然。这些在心里想想就可以了,却是不能表现出来,冉怎么说她都是一国之母,样子还是要做的,而且她心中也拿不准这事情到底跟自己儿子有没有关系,基于这点她更是要做足表面工夫,稳住以德王、黄有为为首的一些反对势力。
“谢太后关心,岳父大人只是略有伤感,并没有什么大碍。”黄有为的声音还是淡淡的。听不出任何的情绪变化。
不过这也难怪,他地大舅子兼未来的主子突然死了,除了亲情上的伤心外,更多的是为自己以后的命运感到担忧,如此华建明登上皇位已成定局,待到那一日真的到来,等待着他的无非就是两条路:轻的或被撤职,或被贬官;重的可能就是给自己安排一个莫须有地罪名,然后送上断头台。
而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第二种可能的几率比较大。原因便是华治胜的死,虽然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凶杀案跟华建明有关,还有那自以为是的杀人动机在事情基本已成定局情况下,华建明似乎也没有在如此当口杀人灭口的必要,反而徒增别人的怀疑;但一切的一切又总让人感觉事情有点蹊跷,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几十年里华治胜都没什么事,偏偏就在这争夺皇位的时候发生了灭门地惨剧。
如此。他便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次的灭门事件即使不是华建明亲自所为,也跟他脱不了关系,在盛怒之下,人往往会反常的平静下来。此时他便是如此,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太过冲动或聪明。不然可能死得更快。
对于黄有为的平淡神色,高氏不置可否,因为现在的形势已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了,就算他心里有什么阴谋诡计也是无济于事,侧身躺在了榻上,淡淡的说道:
“恩,哀家也累了,你下去吧。”
“微臣告退。”
三日之后的早朝上
大殿之上那y问驰旄椅边上坐着满脸威仪?煮的高氏,而下面则悬女臣酬门酞怠职大小站成的两排,站在左排首位的自然是左丞相傅子房,而站在右排首位的则是南王华建明。
待太监站出来喊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高氏扫视了大殿里地人一眼,道:
“各位爱卿可有何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