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清传奇 > 第 20 章

第 20 章

夏日香山,风景如画[注]。熊狮道:“这个地方奇了,水清清的,风凉凉的,一点都不觉得热。水里还有这么多鱼,皇上我们脱光了,索­性­洗个痛快。”

听熊狮这么一说,大家立时都耐不住水的诱惑了。康熙新挑选的那些小侍卫,都是布库房陪他练武的小伙伴,俱是不过十四五岁的小毛孩,一向陪皇上摔爬摸打,在宫中也都没多少礼数,何况在山野之外,康熙又不加约束,所以,都­性­如小烈马一般。康熙道:“那还等什么,都把衣服脱了,下去吧。”

十几个小小子,都脱的­精­光,纷纷跳进潭水里,嬉戏于碧波之中。熊狮待要脱衣服,被康熙制止了:“大哥,我俩是大人了,大人是不能脱衣服洗的。万一让人撞见,吃人家笑话。”熊狮道:“那好,不脱就不脱。”康熙和熊狮穿着衣服在潭中游水,玩地十分开心。

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打斗之声。只见两位髦耋老人在半山间打斗,两人一会在林中腾越隐现,一会又在石壁间纵跃追赶,两人身手,极其敏捷,犹如神猿,非是寻常人可比。两人由山上打到山下,又从山下打到山上。康熙对熊狮道:“听说你的赵氏八卦拳十分厉害,敢不敢和这两个老翁比划比划?”熊狮道:“有什么不敢?我去把他两个唤来,打给你看。”说罢就上了岸,边走边喊:“两位老神仙,你们敢不敢和我比武?”他的声嗓很响亮,声音在山间回荡。

康熙坐在一块大石上,拧­干­衣服,看熊狮那一副傻憨憨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熊狮转回来,道:“皇上,那两老汉,看我在此,量不是我的对手,吓得逃遁了。”说话之间,那两个老翁,像飞一般,凌空飘下来。一左一右,立在熊狮身后。两个老翁须发皆百,年陟在八旬开外,声如铜钟道:“小子,刚才是你喊我们吗?”熊狮回身忙施礼,嘻嘻道:“老神仙,你二老能不能,收我做徒弟?”两翁相识一笑,胖一点的那位抢先一步道:“辛老二,这个徒弟可是我的,你不能和我争。”瘦一点的那位嚷道:“杨老三,凭什么是你的,至少一人一半。”辛老二一把将熊狮拉到自己身边,道:“不讲理是吗,分明他要拜我为师。”杨老三道:“你真是无赖,我让你一回。看他那傻样,就和你差不多,给你算了。”

杨老三一眼看到了康熙,笑嘻嘻道:“我就收你为徒了。”纵身一跃,将康熙从两丈开外的大石上提过来,道:“看看我徒弟,强过你的百倍,辛老二,这回你输定了。”康熙道:“师父,你还没问我答应不答应,就硬让我当你徒弟,我不­干­。”杨老三道:“算我求你,你就帮帮忙吧,小兄弟。”康熙又指指那帮小侍卫,道:“还有他们呢。”康熙一招手,十几个小侍卫,光着ρi股跑拢过来。杨老三喜的眉开眼笑道:“辛老二,这一群我全收做弟子了。”辛老二看到一群光屁猴,个个活泼可爱,十分眼馋,遂向杨老三求情道:“师弟,分我一半。拣你看不上的,分我几个。”不等杨老三答应,就将几个小侍卫拣­精­神的拉了就走。辛老二和杨老三你争我夺,费了半个时辰,才各自满意。众徒跪地向师父行大礼,只把辛老二、杨老三乐的又唱又跳,不胜欢喜。

时至未时,大家都觉得腹中饥饿。一个小侍卫对辛老二道:“师父,我饿了。”辛老二道:“等着,师父给你抓鱼来吃。”辛老二施展轻功,跃至潭边,盱准水中鱼儿,伸手往水中一抓,一条大鱼便抓在手中。那鱼儿足有两三斤重,用网也很难捉到的,辛老头却毫不费力,只一会工夫就抓了十几条大鱼,都扔到岸上来,鱼儿兀自活蹦乱跳。熊狮带头鼓掌叫好道:“好身手,我听人说,此乃天山神爪,端得好厉害。”辛老二足踏水面,飞了回来,道:“这烤鱼的味道,是世间第一美味,好吃的很呢。”

杨老三见师兄抢了先手,大不服气,道:“水中鱼儿固然好吃,却比不过天上飞禽,看我­射­鸟为你们充饥。此时,空中飞来数百只野鸟,杨老三采了一把柳叶,往空中掷去,那些柳叶直似离弦之箭,野雀子纷纷被­射­中,坠落下来。众徒又是一阵欢呼雀跃。须知此等神功,已臻超俗,极近炉火纯青之境,江湖武林中鲜有出其右者。

一个水中取鱼,一个空中得鸟。二翁身手都十分了得,称得上绝世高人。这样的师父,就是打着灯笼也是难找到的。得遇名师,古来就是人生第一幸事。历览前贤,凡彪炳史册,流芳后世者,无不都得遇名师,心智方得以开化,慧根才能开花结果。

辛老二和杨老三,其真实姓名不详,师承何门何派也无人知晓,世称“香山二翁”,康熙后来所以成为一代经天违地的清朝君王,“香山二翁”功不可没。

当日,“香山二翁”吩咐大家拣来­干­柴,将野味烤熟,与大家共飨。康熙生于皇城之中,平生第一次吃到如此野味,胃口大开,吃的极香。二翁此举,不止是仅让大家充饥,以今天的眼光看,那是对弟子进行的一次野外生存教育。茫茫人生,前途难卜。不定哪天,落与荒野之中,首要的就是要学会野外生存,保住自己­性­命,才能脱离绝境。连自己都保不住得人,遑论其他。

大家吃了野餐,辛老二、杨老三就带着康熙、熊狮等弟子上了山顶,找了一片平地,传了一套二十二式­阴­阳拳。这是一套很简单的拳法,寻常人一点就会。康熙等人都有些武功底子,只一会儿就学会了。辛老二道:“世上之事易事不易,难事不难。这套拳法,看似容易,但是,倾其一生,也未必练的好。只有练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方算入门;再练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方算学会;再练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方为入境;此后,每练至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依次就会达到化境、出境、无境、无极的至高境界。愚者自愚,悟着自悟。徒儿们,为师之意可否明白?”辛二翁的一番话,康熙心领神会。熊狮最听教诲。那一帮小侍卫就稀里湖涂了。

杨老三道:“这套拳法,是我两人用一辈子时间参悟方得到的拳法,在临敌之时,很是实用。辛老二说的很麻烦。你们只管每日练五百遍,不肖三年,就会得一身好功夫。”他像一个老顽童,对众弟子说:“当年,我们两个在五星山学武,师父就让我们天天搬石头,第一个月搬一块小的,第二个月换一块大一点的,第三个月再换一块大一点的,我们就那么天天搬石头,不知不觉,身上就有了功夫,就这样搬了三年,最后,一千斤的大石头,搬起来就走。少林寺有个谚语:达摩传法一字无,全靠自己下工夫。”遂将达摩传经的故事讲述了来。

达摩乃少林一代宗师。南北朝梁大通元年仲秋,一位浓眉虬髯的异帮和尚,跣赤双足,步入梁国都建康(南京)的皇宫,这就是来自印度的佛教禅师——菩提•达摩。梁武帝将达摩迎入宫中,道:“朕自即位以来,建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答曰:“并无功德,此但人天因果有露之因。虽有,非实。”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达摩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听罢,皱起了眉头,又问:佛经里最要紧的是什么?达摩道:那就是不要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成佛 。达摩说完,径自转身,扬长而去。

达摩自幼舍身弘道,得法之后,乘坐阿拉伯商船来到中国。他从广州登岸,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一路讲法,由南梁到东魏,运用佛教大乘空宗的道理,结合中国的思想和社会实际,开创了佛教禅宗,在世界佛教史上,深有影响。梁武帝身边有一位佛教国师名叫宝志公,责怪梁武帝没有留住达摩禅师,错过了一位高僧,甚为遗憾。梁武帝赶紧派人追赶,当他们来到江边,却为时已晚,达摩已经“一苇度江”了。就见达摩足踏一根芦苇作舟,腾跃江波之中,渡江去了。那里还能追得回来?

到了江北以后,达摩游历了洛阳,他对永宁寺的恢弘壮丽而极为称赞。自此,达摩在嵩山五|­乳­峰的山洞里面壁九年,少林将达摩称为初祖,山上的达摩庵至今犹在。达摩反对小乘佛理,主张通过面壁来修行,所谓面壁,就是面壁而坐。他“心如壁立,不偏不倚”地修身佛教思想,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达摩身边很快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有一位名叫姬光的人,一心要拜达摩为师,但遭到达摩拒绝。一日,嵩山大雪,许多信徒都耐不住寒冷离去了,只有姬光陪伴在达摩身边,求达摩收他为徒。

可是,达摩却不言不语,姬光为表示心诚,用刀将左臂割下来,献给达摩。达摩被感动,遂收姬光为徒。少林寺至今还保留着“立雪亭”和“断臂台”。姬光矢志不移,终成正果,也成了少林第二代始祖。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个“恒”字。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古以来,不论学什么,其弟子常有三种人。一者先知先觉。师父所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惜乎此种人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次者后知后觉。最尊师命,最为听话。师父让学就学,叫练就练。舍得卖力气,下工夫。惜乎生搬硬套,不求甚解。再次者不知不觉。这种弟子是最不会成器的。

“香山二老”所传武功,看似容易,但要达到无极的至高之境,需要练七个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总共约莫七十万遍。世上再难得事情,若做七十万遍,那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如同练书法一个道理,刚入学便会写字,可是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把字写好。何也?那必定是没下工夫。功夫者,只有下工夫,才会有真功夫!这个道理,十分浅显,可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弄明白。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无不是一砖一石,积累而成。不管练什么功夫,切忌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有天天习之,终成骐骥。

香山二翁殊非凡人,每句话好似荒诞不经,细细思之,句句是金玉良言。康熙心领神会,自此在香山苦练不辍,心志武功,日益长进。

正是:香山二翁有奇功,似痴似狂似顽童。遁迹世外游四方,匡扶社稷显神通。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