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清传奇 > 第 21 章

第 21 章

少帝独有英雄胆

海潮 著(版权所有 盗窃必究)

电话 13641017356

第一部:

《大清传奇》

第 21 章

天高云淡,夏去秋还。

这个夏日过的很快,转眼立秋就要到了。康熙惦记着朝廷之事,告别香山二翁回到皇城。这日,康熙在养心殿用过早膳,起身欲往慈宁宫拜见太皇太后,小太监于德海奏报:“索尼、苏克萨哈、额必隆三位大人求见皇上。”

康熙道:“宣他们进来。”“喳!”于得海去了。不多时,索尼、苏克萨哈、额必隆次序而入,伏地跪拜道:“参见皇上。”康熙扶起索尼,道:“索尼大人,病都好了嘛。”索尼道:“谢皇上挂念。奴才身体已大好了,还能为朝廷在出一把力。”康熙:“太好了。你们都起来吧。我正想找你们。昨夜,我看了一宿折子,福建、浙江的天地会闹的越来越凶,李自成的残部在湘鄂赣又死灰复燃,多次命耿­精­忠、尚可喜进剿,他们每年花朝廷那么多银子,匪患非但未靖,怎么愈加猖獗?吴三桂又要银子,他每年要花掉国库近一半的税银,都­干­了什么呢?还有,山东的红旗教原来只在微山湖活动,一下子又在山东沿海冒了出来,沾化、招远两个县城都被攻下了。你们作为辅政大臣,难辞其咎!”

索尼、苏克萨哈、额必隆慌忙跪地,齐道:“臣等失职,请皇上治罪。”

康熙道:“鳌拜呢?怎么不见他来?”

额必隆道:“听说鳌中堂病了。皇上不在宫里,他给太皇太后上了折子,称病告假了。”

康熙道:“他手握兵权,领内侍卫大臣,总揽禁城防务,在国家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他却病了?看来,朕是指望不上他了。你们别跪着了,起来回话,你们说说,这匪患就没办法治了?”

索尼道:“我等就为此事而来。匪患不除,国无宁日。臣等商议,必须以倾国之力,先剿灭匪患。若任其发展,待其坐大,就不可收拾了。”

康熙道:“说说你们的想法,如何能够剿除匪患?”

索尼道:“匪患猖獗,天下###,社稷难安,微臣作为首辅大臣,罪责深重。臣虽年迈,贱躯尚存余热。原亲征匪地,督抚大军,靖除匪祸。”

苏克萨哈道:“索大人所言极是。以往剿匪,都交于属地大员承办。他们对剿匪多不尽力,更不想根除匪患?”

康熙Сhā言道:“朕就不明白,他们为何不想剿除匪患?任由这些叛党乱匪祸害国家,于他们有何好处?”

苏克萨哈道:“皇上有所不知,每年国库支拨的剿匪银两甚巨,多达数千万两,占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些银子明面上是用于剿匪,实则都流入赃官的腰包。这笔银子每年都有鳌拜开销,他贪了多少,无人知晓。”

康熙道:“朕一定要查查清楚,就是一两银子,也不能听任这些硕鼠国贼独吞了去。贪了多少都得给朕吐出来。难怪匪患不禁,有人就指着这个幌子向朝廷要银子,这与那些土匪又有何异,朕断饶不了他。”

额必隆半天没言语,听皇上这番话,额头冒出一层细蜜的汗珠,脸­色­已经惨白了。他管着户部,这笔银子他雁过拔毛,也从中黑了不少。于是,战战兢兢道:“微臣清查户部帐目,这银子全都拨到各地藩属去了。苏克萨哈大人所言不过是道听途说,未免言过其实。”

苏克萨哈道:“帐目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几张纸,这谁都清楚。要查就须一笔一笔的清算。谁取走的银子,用在那里,让刑部监察司的官员,沿着根儿刨,那才会水落石出。国贼做耗,是最不可饶恕的。”

康熙道:“这一节先搁下不说。索尼大人,方才你说,要去亲督剿匪,正合朕义。朕想和你同去,如何?”

索尼惶恐道:“御驾亲征,万万使不得。况且,皇帝尚在冲龄,怎能以万乘之躯,蹈不测之险。臣为国家敢不尽心竭力。微臣请皇上恩准,明日起程,赴湘鄂川剿匪。”

苏克萨哈也道:“奴才也请皇上恩准,去福建剿匪,匪患不靖,微臣决不还朝。”

康熙道:“朕尚未亲政,不敢擅主,因事关重大,待禀报太皇太后,再给你们回复。另外,索大人你在西花园批一处园子,让城防营搬过来,朕打算调熊狮到我身边当差,这人我看着不错。太皇太后也同意了。”

索尼道:“奴才遵命。可是,皇上身边的人,须知根知底的人才行,调谁来当差都行,惟独熊狮这人不可靠。”

康熙微笑道:“为什么?他怎么不行?他可是为大清立过不少大功呀!”

索尼道:“此人在战场上的确勇猛无比。可是,他……”索尼想说:这个人是鳌拜的人,当年和鳌拜是拜把子兄弟。可是,他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康熙道:“如今他和朕也结拜了弟兄。我观此人天­性­至为率直,外表看似愚钝,内心却是洁白无尘。朕十分喜欢,由此人在朕身边当差,可无虑矣。”

索尼俯首道:“圣躬思虑深远,非臣下所能知之。奴才吩咐下面,按皇上意思,在西花园建一处兵营,让城防营搬过来住,便于皇上调遣。”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无有别的事,就请回吧。朕还得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呢。”

康熙将三位辅政大臣打发走了。吩咐门外的小侍卫头前带路,由苏麻喇姑伴驾,乘了鸾舆,赶往慈宁宫。行至永安门,见太监刘敬年追打一位宫女,康熙命把轿停下,走下轿来,大步朝刘敬年走过去。刘敬年看见皇上来了,立马跪地道:“奴才给万岁爷请安!”说罢,伏在地上。那个被他追打的宫女近前一步,单腿着地打了个千儿道:“奴婢给皇上请安!”

康熙道:“刘敬年为什么打你。这脸上都打出血来了。”那宫女啜泣道:“奴婢不小心将鳌中堂的玉狴貅碰掉一只耳朵。”

“刘公公,是这会事吗?”康熙围着刘敬年转了一圈,厉声问道:“鳌中堂的玉狴貅,怎么会放在宫里?你给朕说说。”

刘敬年白了那宫女一眼道:“万岁爷,你甭听小蹄子胡噙。没那么会事,那有什么玉狴貅,她这不是瞎掰吗。”

康熙道:“你若对朕不说实话,可知道是什么罪吗?”

苏麻喇姑道:“那就是欺君之罪。刘公公可是鳌中堂的大红人,刚被提升了副都统太监,他眼里只有鳌中堂,欺君有什么不敢的。”

康熙道:“小德子,你随着这个丫头把那玉狴貅拿到这里来,我倒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会事。”

刘敬年长的像个猴,看着猴­精­,并不聪明,是个“二百五”,还不知道康熙为啥找他岔子,居然把头扬了起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摸样,翻着白眼道:“我照实说了吧。明儿是鳌中堂的生日。奴才想对鳌中堂尽一份孝心,就想把上书房那只玉狴貅给鳌拜爷送去。没成想,让这小蹄子碰了只耳朵去,送不成了。”

康熙冷笑道:“这还像说的实话。谁给你的胆子,偷了宫里的东西送人?知道这是什么罪吗?你。”

刘敬年听到康熙问罪,还没感觉到事情的严重。他想,本来太监偷盗宫中财物,这是那朝那代都有的事。太监不偷,天下不收。可是,今天康熙为什么抓住这点小事不放?眼见盖是盖不住了,只有把鳌拜拉出来挡一挡,不然,这一关不好过。于是道:“这是鳌拜吩咐奴才办的事,奴才哪儿敢不听。鳌相爷独揽朝政,皇上也不能不给他点面子,毕竟大清的江山现在靠他撑着。”说罢,竟兀自站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