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相对战鼓鸣
海潮 著(版权所有 盗窃必究)
电话 13641017356
《大清传奇》
第一部:
第38章
养心殿内,一片惊慌。
康熙猝然昏厥在地,人事不醒,太皇太后顿时脸色大变,刚才的愤怒一消而散,现在,她惊慌失色,不知所措,嘴里只顾喊道:“快传太医,快!传御医!”太监们“传御医!”一个个急迫的声音不断传出去。太皇太后她已不顾万乘之尊,俯身下去,掐住康熙的人中,呼唤:“皇上,皇上……醒来吧!快醒来呀,皇上,玄烨,皇孙儿……”可是,康熙几如死了一般,毫无反应。
李尚林带着两个御医慌忙进来,李尚林为康熙品脉,一边观察康熙的仪态症候,觉得康熙脉搏跳动劲韧,没有危及生命之状,道:“快把皇上抬到御榻上!”熊狮、魏东亭等小心翼翼,将康熙抬上里间的御榻。李尚林对任太医和沈太医道:“二位,请你们为皇上品脉。”任太医跪趋向前,伸出三指,为皇上察脉。
太皇太后问道:“皇上到底是怎么了?”李尚林对太皇太后道:“回太皇太后,皇上乃是肝火攻心,以致休克。龙体症源,一时还没有查到!”任太医道:“皇上焦虑受惊,魂魄不守,似乎是巫邪虚症,宜静养禳天,祈转归阳。”
康熙身患重病的消息,很快在京城文武百官中传开了。这个消息早已传到了丰台大营,这一日,鳌拜和吴六奇在大帐内相对饮酒,两人兴高采烈,鳌拜为康熙猝然得病而幸灾乐祸。鳌拜道:“康熙这小皇帝怎么说病就病了,他到底唱的那一出戏?”吴六奇道:“听报信得人说,康熙病得很重,倒不象装出来的。相爷突然将六奇从大狱中救出,五十万大军就要血洗北京城,别说是小皇帝吓破了胆,就是老太婆,也吓傻了。”
鳌拜道:“吴军门,你有所不知,孝庄这个女人可不好斗。当年,睿亲王多尔衮何等精明,到了还是没有跳出她的手心。你可不要小瞧了她。”吴六奇笑道:“鳌相爷难道怕她不成,不是六奇吹牛,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亲率大军,直捣紫禁城,只需两个时辰,就将康熙和他的皇祖母擒来见你。”鳌拜满意地拍拍吴六奇的肩膀,道:“吴军门勇冠三军,威震八方,老夫岂能不知。然则,这个弑君篡位的骂名,可是会招致大祸的。当年曹操为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敢夺皇位而君临天下者,何也?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以天下为敌。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且不可轻举妄动。须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时,帐外亲兵来报:“太皇太后驾到。”鳌拜大吃一惊,险些将杯中酒洒了。他问道:“你可看清楚了?她带了多少人马?”那亲兵道:“相随只有仪仗随从,未见一兵一卒。”鳌拜自言自语道:“她来得正好?让她看看我丰台大营的阵势,也让她明白大清国的天下在谁的手里。吴军门!”吴六奇道:“末将在!”鳌拜令道:“命你召集各营兵马,列仗迎接!一切按我命令行事!”吴六奇答应道:“喳!六奇明白。”
吴六奇举起令牌,交于传令兵道:“号令八营兵马,整装集合,列仗待命!”传令兵接下令牌,向各营传令去了。
霎时,丰台大营“呜呜”的牛角号声大作,“隆隆”的战鼓声惊天动地,“阔阔”的大队士兵的跑步声,甚嚣天外。
太皇太后的銮驾,在丰台大营的辕门外,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忽听三声炮响,辕门开处,鳌拜和吴六奇一身戎装,率各营将领,骑马来迎。
苏麻拉姑从车撵里走下来,带着两个宫女,迎了上去。苏麻拉姑满面春风道:“鳌相爷、吴将军,奴婢这厢有理了!今儿是怎么了,莫非不欢迎太皇太后。”
鳌拜道:“请转告太皇太后,老臣戎装在身,正在率军演练阵法,十万雄师,现列队迎接太皇太后!请太皇太后上马,检阅部队。”
苏麻拉姑心道:“这个老贼,居心叵测,不下马行跪迎之礼,还让太皇太后下辇乘马,分明没按好心。”可是,她仍笑道:“鳌大人,您可真会开玩笑,太皇太后已经多年不骑马了,您不会不知道吧。万一有个闪失,谁担待的起。”鳌拜道:“家有家法,军有军规。太皇太后若不能骑马,就请她回宫吧。我还忙着呢,没工夫听你罗嗦!”太皇太后由皇辇中探身道:“慢着,谁说我不能骑马。丫头扶我下来。”苏马拉姑道:“老祖宗,您慢着点。”扶太皇太后下了御辇。鳌拜、吴六奇在马上拱手,道:“参见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向前走了两步,问道:“马呢?吴六奇你把马给老身牵过来!”吴六奇道:“回太皇太后,微臣在军中只听鳌拜相爷的将令,这是军规,违者处斩!”太皇太后道:“鳌拜,这么说,我是指使不动吴六奇了?你发话吧!”
鳌拜对吴六奇道:“吴军门,既然太皇太后亲点你牵马坠蹬,你就替老臣辛苦一下吧。”吴六奇道:“末将得令!”纵身下马,由一名副将手中牵过一匹老马,走到太皇太后身边道:“请太皇太后上马!”吴六奇用手将太皇太后扶上马,将手中的纸团塞入太皇太后的手中道:“太皇太后,小心坐稳。您若是摔了,微臣这颗头可就真没了。”太皇太后道:“若不是鳌大人从大牢救你出来,你这脑袋早就没了。”
鳌拜高声道:“太皇太后请!”这时,一队士兵手执大刀,个个精神抖擞,从辕门仪仗而出,一个接一个分列在两旁,将大刀抱握于胸前,阳光照耀,寒气森森,杀气腾腾,威风凛凛。吴六奇牵马慢行,鳌拜在翼侧相随。进入辕门,广场之上,二十万将士,排列方阵,盔甲夺目,旗帜招展,声势浩大。鳌拜一挥手,只听山呼海啸般的呼喊顿起:“我们保卫鳌相爷!我们忠于鳌相爷!我们服从鳌相爷!我们效命鳌相爷!”这声音发自十万将士口中,雷鸣般在空中经久不息。
太皇太后在马上赞道:“人称鳌大人是大清的英雄虎将,今日一见,果真是虎威不减当年,宝刀不老,霸气犹存。好,很好!”
围着兵营转了一圈儿,所到之处,士兵喊声震天,呼喊的都是誓死效忠鳌拜的口号,在他们眼中,没有大清朝廷,没有皇上,更没有皇太后,只有鳌拜。太皇太后心里十分恼火,可假装全不在意,似乎还脸露喜悦之色。她心里说,鳌拜不愧为名将,能将二十万兵马训练的令行禁止,整齐如一,士气高涨,实属不易。只可惜他的心思没用对地方,难怪皇上一心要除了他,他将国家的军队已经变为他谋逆篡国的工具了。
检阅完兵马,鳌拜将太皇太后领进帅帐,自己于帅位正中就坐,道:“太皇太后此来何事?”苏麻拉姑道:“鳌大人,太皇太后在你这里连个坐位也没有吗?”鳌拜道:“军帐之中只有帅位。既然苏姑娘提醒,那就给太皇太后看座!”一个亲兵为太皇太后搬了一把椅子,让太皇太后坐了。太皇太后道:“鳌拜辛苦你了,为了大清你没少操心。本来以为,皇上渐渐长大了,可以让你省点心,也享受享受。可是,皇上又病了,你还不能卸套,还离不了你为大清国拉车。”
鳌拜故做惊讶道:“皇上病了?他得的是什么病,有大碍吗?”
太皇太后眼含泪水,道:“宫中几个太医都看过了,说是虚火攻心,猝然不醒人事。试着用了几个方子,不见好转,至今还是昏迷不醒。”说至动心处,太皇太后已不能自禁,不由得老泪纵横,哭出了声:“先皇顺治,寿短无常,先我而去,现在,康熙有罹大患,如有三长两短,我是没法活了。”
鳌拜见太皇太后愁肠百转的伤心样子,料定康熙病得厉害,心里暗自窃喜,心道:“老天爷有眼啊。康熙若是像他老子那样一命呜呼,倒省得我宝剑出鞘了,这个心病去掉,天下还在我鳌拜的手中。这老太婆,风光一世,到老了却命运不济,儿子孙子都是短命鬼,她也够可怜的。”鳌拜叹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上之事,岂能尽如人愿。为家为国,无愧我心,便可自安。太皇太后,凡事应多宽心才是。况且,皇上一时之疾,让太医用心瞧治,说不定就转好了。”